摘要: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对于提高全民数学素质乃至于整体素质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生素质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9-277-01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围绕这个热点课题,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素质作一探讨。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要义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面向全体,“为一切人的数学”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主流。数学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并且尽可能地提高。现代教学要求以人为本,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有机结合,立足学生主体,实施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都能尽最大努力,既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让每个学生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最终实现“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深化发展的目标,这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喜欢数学,酷爱数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翁。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了,他们会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处理各种现实问题,也会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上去似乎与数学无关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一旦学生达到这一层次,我们就可欣慰地说:“我们培养的目标达到了。”我们通常所讲的“要给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只授之以‘鱼’”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学习函数时与商品销售相联系,培养学生用函数的思想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当今世界数学教育的改革热点是“如何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不仅要注意具体的解题技能方法,而且应注意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优良数学品质。
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它是基本数学能力之一,也是数学素质的核心。高考改革内容强调:“继续发挥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作用,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工具性,将考查重点放在思考和推理上。”因此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师的根本任务。
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形成、发现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学本身是一门演绎性很强的学科,然而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本着学生可接受的原则,教材的编排不可能十分系统完整,在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等的发现过程往往没有详细完整给出,只有完美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深研教材、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教学中应改变驾轻就熟的“题型+方法”的教学方式,让启发式教学进入数学教学活动,克服学生思维的被动性,选择自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发现、创造的方法,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创造,让他们在创造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在成功中升华。具体地说,可利用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创造性;利用知识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广阔性;利用典型例、练习题的多解和延伸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利用学习中经验的积累和存在问题的矫正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和批判性。
三、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教会学生猜想,培养创新能力。
心理学表明创新能力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智力品质。在科学技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民族创造水平如何,已成为决定其荣辱兴衰的重要因素。江泽民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是跨世纪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教会学生不断实验,大胆猜想是一种好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是核心,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通适用性和抽象概括性。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能终身受益。中学数学涉及的思想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技巧型、宏观型、逻辑型。
四、强化语言训练,促进信息交流,提高综合能力。
当今世界上许多事物需要综合多门学科知识来解决,靠单学科知识就能解决只是少数。数学学科本身具备很强的综合性,代数、几何教材中综合了许多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数学应发挥基础学科作用,加强学科内联系,挖掘各知识交汇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正确运用数学语言加以表述。
数学语言的水平是反映一个学生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的重要因素。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三种形式,文字语言是数学逻辑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日常言,图形语言则是直观、形象、生动,符号语言简捷、抽象、精确、概括。“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离开了语言是无法学习并交流的。
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概念教学,丰富学生语言词汇,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不仅要让学生记住数学概念、表示符号,而且要让学生掌握其所揭示的具体内容。如“△”在几何中是三角形的符号,而在代数中则是指一元二次方程根判别式。
因此,加强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培养他们“爱学”态度、“乐学”情绪、“会学”技巧、“自学”能力,突出“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我们深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素质教育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届时,我们的学校将成为培养和造就新时代人才的理想摇篮。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策略探析 郭长亮《新课程导学》2016年
2.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黄璐《数学教学通讯》2014年
论文作者:张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语言论文; 方法论文; 思维论文; 素质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