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枝[1]2003年在《陶瓷/金属梯度热障涂层的分析与设计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船舶对内燃机的强载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内燃机可靠性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提高内燃机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在燃烧室部件的表面喷涂陶瓷热障涂层来承担高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对于金属基体上的陶瓷热障涂层(TBC),由于陶瓷涂层与金属基体两者之间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造成较大的热应力从而导致涂层容易脱落。为了缓和两者之间的热应力,将功能梯度材料(FGM)的概念引入热障涂层。由于梯度结构实现了金属到陶瓷的连续过渡,从而消除了两者热膨胀系数不匹配造成的过大的热应力。这种热应力缓和型的功能梯度材料称为陶瓷/金属梯度热障涂层。本文对陶瓷/金属梯度热障涂层进行了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优化设计,并编制出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最终开发出了界面友好、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陶瓷/金属梯度热障涂层的分析与设计软件(CCDS)。 本文所建立的多层平板模型和多层圆筒模型由金属基体层、过渡金属层、陶瓷/金属梯度层和陶瓷工作层四层组成,其中梯度层的梯度结构模型分别采用多项式和幂函数两种分布函数。针对陶瓷/金属梯度热障涂层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场分别导出了解析解和有限差分解的计算公式,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对已有的有限元分析程序(SAAS)作了一些改进。为了尽可能地减小陶瓷/金属梯度热障涂层内的热应力,对涂层结构进行了基于SAAS的遗传算法或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的优化设计。 CCDS软件主要是针对陶瓷/金属梯度热障涂层的传热和热应力进行分析以及对涂层方案进行优化设计。CCDS软件是以C++Builder5.0作为开发工具,符合软件工程规范并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该软件主要由叁个功能模块组成:前处理模块、分析模块及后处理模块。前处理模块完成了初始数据的输入;分析模块实现了用不同的算法对涂层的温度及热应力进行计算,这些算法包括解析法、有限差分法及有限元法;后处理模块实现了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另外,该软件还附有优化设计模块和专家系统模块。优化设计模块实现了对陶瓷/金属梯度热障涂层进行基于SAAS的遗传算法或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的优化设计。专家系统模块实现了对陶瓷/金属梯度热障涂层的设计提出方案和建议。 CCDS软件不仅可以用来对陶瓷/金属梯度热障涂层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场进摘要行理论计算和数值计算,而且还可以用来对陶瓷/金属梯度热障涂层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对于陶瓷/金属梯度热障涂层的分析与设计,CCDS软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实用性。同时,对于开发类似的工程应用软件,CCDS软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杜双松[2]2008年在《梯度热障涂层活塞的稳态热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功能梯度材料活塞是一种新型活塞。从“低散热发动机”角度来讲,这种梯度热障涂层活塞可以提高活塞顶部的温度,能够起到很好的隔热作用。通常由活塞基体、功能梯度过渡层及陶瓷隔热层构成。陶瓷层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热作用,功能梯度层可以避免由于陶瓷和基体金属基体合金直接相连接而造成的材料线膨胀系数不匹配而产生的热应力,合金基体金属可以承受高压燃气产生的高压变形。这种活塞既保持了陶瓷的隔热性能又保持了基体金属的承受变形的优良性能,所以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ZrO_2陶瓷、硅铝合金为活塞基体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叁维建模软件Pro/E中建立功能梯度材料活塞模型,通过曲轴转角-燃气压力实验,得到一个周期的燃气压力,然后通过经验公式计算瞬时压力和瞬时温度。以计算换热系数,并求取平均值,以算得结果为第叁类边界条件,采用ANSYS对功梯度材料活塞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将成指数分布的连续变化的梯度层,采用离散化的方法,均匀地离散为六层,在离散过程中选用了不同的梯度分布指数。然后,对不同分布指数的功能梯度圆柱(简化为活塞的头部)、硅铝合金圆柱和单一陶瓷圆柱进行了温度场和热应力场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整个不同分布指数的功能梯度材料活塞、硅铝合金活塞和单一陶瓷活塞进行了温度场和热应力场的分析。结果表明:功能梯度过渡层可以明显改变活塞温度分布,缓和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在陶瓷增强层与活塞本体交界处产生的热应力,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分布指数的功能梯度圆柱和活塞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场。在综合考虑隔热效果好和梯度层与基体金属结合面处的热应力小两方面因素,得出梯度分布指数p=0.6的优化结果,为梯度热障涂层活塞地制备提供了理论分析。
黄孝庆[3]2012年在《热障涂层失效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认为热障涂层因具有极低的热导率、高温抗氧化、抗腐蚀及耐磨损等性能,能为涡轮发动机的高温部件提供热防护,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延长服役寿命。陶瓷层内较大的孔隙率,陶瓷层和粘结层的热物理参数不匹配、界面形貌的波动以及界面间热生长氧化物(Thermal growthoxidation,TGO)形成是导致热障涂层失效的主要原因,因而对影响涂层失效的因素和失效机理进行研究分析就变得极为重要。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首先,通过模拟熔滴的热喷涂过程来优化喷涂参数,提高涂层的铺展结合性能。使用FLUENT对喷涂过程中单颗熔滴的形态变化、凝固层的形成、内部流场分别分析,探讨了熔滴铺展的规律,分析了熔滴速率对结合半径的影响,随后使用ANSYS分析了热喷涂后的残余应力,考虑基体预热温度和熔滴喷射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熔滴喷射速率的增大,铺展半径增大、熔滴表面的平整度有所下降,同时陶瓷层的孔隙率随之提升。提高基体预热温度能有效地降低结合界面应力,而喷射速率对结合界面应力水平影响甚微。其次,比较分析了典型双层涂层和梯度涂层内应力的特点,同时分析了梯度涂层成分分布指数n对热应力的影响。在最佳梯度成分分布指数n=1的基础上,考虑梯度层厚度来对热应力进行优化,得出梯度层厚度为d=0.55um时,涂层结合性能最好。同时考虑了梯度层与基体层间的TGO对热应力的作用,并通过在梯度涂层内部界面预先制备一层很薄的Al_2O_3来改善涂层内部的应力,结果显示其改善效果突出。另外,研究分析了涂层结合界面的不同界面形貌、形貌波形幅值及不同幅值下TGO厚度对涂层应力的影响。由结果可知,界面曲率变化决定其应力变化。界面粗糙化一方面增大应力水平,同时也增大了机械紧锁,对结合性能的影响需具体分析。波形幅值及TGO厚度的增大均能显着提升界面应力,但对其应力分布有较大的不同。
张学忱[4]2002年在《陶瓷/金属热障层活塞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依据“低散热发动机”的研究思想,从提高活塞的抗热裂和降低活塞温度及热损失、热机效率出发,研制新型铝活塞——陶瓷/金属热障层内燃机活塞。研究的实质是:将功能梯度材料(FGMs)的概念引入热障涂层,形成陶瓷/金属梯度热障涂层。本文从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叁个方面对陶瓷/金属热障涂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通过材料特性组合和优化设计,确定了活塞表面热障涂层的材料及结构:基体层+纯金属(Ni)层+陶瓷/金属梯度层+纯陶瓷涂层(ZrO_2+MgO),其中梯度层由金属粉末NiCrCoAlY及陶瓷ZrO_2形成粘接层。 为验证活塞表面热障涂层残余应力的梯度缓解,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实验对比,其结果是相符的。 为了实现应用型研究,本文进行了新型活塞的装机试验。 在此基础上,利用金相显微镜、岩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手段,分析了热障涂层的结合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梯度涂层中的氧化铝与镍合金间形成了化学键结合,同时又存在机械结合、物理结合和扩散结合等多种结合方式。由于化学键的形成和梯度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热障涂层的结合强度,为解决陶瓷/金属热障涂层活塞涂层的可靠性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王超会[5]2016年在《悬浮液等离子喷涂La_2Zr_2O_7/8YSZ梯度热障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热障涂层技术是航空发动机中叶片的重要防护技术,有了高性能的热障涂层可以对基体金属进行充分的保护,提高叶片的使用寿命。纳米结构的涂层和烧绿石结构的锆酸盐被认为是高性能热障涂层的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技术大量应用到了纳米涂层的制备研究中。本文中,制备了纳米级的La2Zr2O7(LZ)粉体,为了提高纳米锆酸镧涂层的使用寿命,加入纳米8wt%Y2O3稳定ZrO2(8YSZ)作为缓冲层,设计了新型的LZ/8YSZ梯度热障涂层,利用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纳米结构的LZ/8YSZ梯度热障涂层,同时还制备了LZ/8YSZ纳米双陶瓷热障涂层和LZ涂层,研究了叁种涂层的高温性能,并利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评价了梯度结构对涂层的性能影响机理。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梯度过渡结构涂层的传热过程和热应力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梯度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LZ与8YSZ涂层之间的应力突变,并且可以降低整个涂层系统中的应力极值,同时对隔热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对成分梯度过渡涂层结构中的指数和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出了最合理的梯度过渡涂层结构。在热震模拟分析中,随着温度的变化,涂层中的热应力也随之变化,梯度结构涂层中的热应力的极值明显减小,界面上的残余应力也明显减小,边缘和中心这两个位置是热应力集中的位置。在梯度结构中,为了从纳米尺度上调整两种陶瓷材料的成分比例并且制成纳米结构涂层,涂层采用纳米LZ和纳米8YSZ作为陶瓷层的原料,对纳米LZ粉的制备进行了研究。采用燃烧法和水热反应两种方法制备出了纳米级别的LZ粉体。研究结果表明,燃烧法中,使用石蜡作为燃烧剂可以提供更高的燃烧值,有利于LZ化合物的生成,制得的纳米粉体平均粒径22nm;经过水热反应,LZ粉体粒径更细,结晶更好,平均的粒径小于20nm,该方法制得的纳米粉体还具有更好的抗高温腐蚀的能力。两者综合比较,燃烧法成本和效率更高,而水热处理获得的LZ的质量更高。纳米结构梯度热障涂层采用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悬浮液等离子喷涂装置是在现有的大气等离子喷涂基础上改装完成的,采用雾化式喂料喷嘴可以更好的控制雾滴的粒度。分析了悬浮液等离子喷涂中的喷涂距离、喷涂功率、喂料速度等工艺参数对涂层质量的影响,其中喷涂距离的影响最大,相比传统的大气等离子喷涂要大大缩短,悬浮液等离子喷涂的喷涂距离为40-50mm。制得的LZ涂层经过微观形貌分析,涂层中保持着纳米结构,喷涂前后LZ成分没有发生相转变,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结合悬浮液雾化过程分析、基片单扫分析,研究了悬浮液等离子喷涂过程的机理。悬浮液等离子喷涂主要是有蒸发、团聚、熔融、沉积几个过程组成,其中蒸发悬浮液分散介质会消耗掉大量的热量,这也是喷涂距离要大大缩短的主要原因。通过自制的悬浮液喂料协调控制系统,采用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了在LZ与8YSZ层之间具有梯度成分过渡部分的梯度热障涂层。悬浮液喂料协调控制系统实现总喂料速度不变,悬浮液的固相组成在8YSZ和LZ之间协调增减,最终在涂层中实现了梯度成分过渡。通过微观结构分析和成份分析,制得的涂层中明显存在的成分的梯度渐变部分。通过叁种结构的涂层结合强度比较发现,梯度结构的结合强度为29.66MPa,要比双陶瓷层状结构和单陶瓷层状结构都要高,与残余应力的分析结果一致。采用加热-水淬的方法测试了LZ/8YSZ梯度热障涂层的热震性能。梯度涂层具有明显优异的热震性能,热循环次数比层状LZ/8YSZ热障涂层提高了50%。通过宏观和微观分析,涂层的失效主要发生在边缘和中心处,涂层内部的裂纹扩展是涂层是失效的主要形式。通过有限元分析表明,裂纹的尖端应力在叁种涂层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梯度涂层中裂纹尖端的拉应力和拉压应力变化幅度都是最小的,单陶瓷涂层结构的这两个值都是最大的,双陶瓷涂层则是处于两者之间,这与热震试验的结果一致,说明了梯度涂层可以有效的降低涂层内部裂纹的扩展动力。
陈和兴[6]2004年在《镍基合金基体热障涂层界面扩散和反应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在镍基耐热合金基体表面制备了NiCrAlY/Y_2O_3-PSZ(Yttria-Partially-Stabilized Zirconia)热障涂层。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和显微硬度计,首次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多元镍基合金与热障涂层在高温下的扩散过程和界面反应进行研究。包括热障涂层结构和成份设计、样品制备工艺及参数优化;显微组织、相结构和成份分布分析;用Thermo-Calc和DICTRA软件对相变和扩散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涂层的高温氧化失效和热震失效机理以及界面反应与失效的关系,对提高涂层寿命的措施提出自己的见解。结果表明: 用先进的等离子喷涂系统设备,采用优化了的喷涂工艺和参数成功地制备了以航空发动机为应用背景的性能稳定的NiCrAlY—ZrO_2两层热障涂层。 喷涂态的热障涂层基体与底层之间部分界面存在厚度为2~3μm的熔化层。经1100℃热处理,基体和底层中元素发生了相互扩散(Ni为上坡扩散),并在界面析出γ’相,γ’的存在使界面的结合为冶金结合;在底层/面层界面由于底层被氧化和Al与ZrO_2氧化还原反应形成Al_2O_3等氧化物,Y’和氧化物的厚度随热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 热障涂层在大气热处理过程中,面层部分t-ZrO_2向m-ZrO_2转变,随保温时间的延长m相的量增加,真空热处理没有发现ZrO_2的同素异相相变;大气25h和50h热处理的热障涂层横截面有明显的择优取向。 多元合金的基体和热障涂层的扩散和界面反应,用相平衡热力学Thermo一ca1C和相变动力学D工CTRA软件对基体/底层界面Y’相的摩尔分数以及整个试样中各元素的成份分布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吻合。它表明,如果有可靠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数据库,通过改变材料的成份、制造工艺、热处理制度等条件,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一系列的模拟计算,以改进材料的各项性能。 造成热障涂层失效的主要原因是高温氧化和热冲击。底层与面层之间界面存在的部分Zro,或YZO3被A1还原生成Zr或Y,A1被氧化形成A1203的反应是热障涂层高温氧化失效的原因之一;热震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底层与面层之间热膨胀系数的差异而产生的剪应力与喷涂时产生的内应力之和导致面层产生裂纹。 在热障涂层基体/底层界面,热处理前存在形成熔化层的固液反应,热处理后存在形成Y’相的相变反应;在底层/面层界面,热处理后存在底层氧化反应和Al与ZrO:的氧化还原反应。由于界面反应形成的致密的Y’或氧化物膜对提高涂层的寿命是有利的,但厚的Y’或氧化物层是涂层失效的原因之一;形成熔化层的固液反应可提高基体与底层的结合强度。
钟颖虹[7]2015年在《燃气轮机透平叶片热障涂层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工业的发展,燃气轮机的燃气进口温度和效率不断提高,而现有的高温合金和冷却技术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热障涂层(TBCs)是目前最先进的高温防护涂层,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使高温燃气和工作金属部件之间产生很大的温降,以延长热机零件使用寿命、提高热机热效率。本课题在镍基高温合金上首先制备了双层结构的TBCs,其粘结层为Ni Co Cr Al Y,陶瓷面层为Zr O2-8w.%Y2O3。TBCs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依赖于其制备方法。本课题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直接制备粘结层,改善了粘结层的界面粗糙问题,使界面平整,增加了Al元素的扩散通道,有利于在粘结层表面形成一层Al2O3保护膜,防止了粘结层其它元素的进一步氧化。通过试验分别研究了喷涂距离、氧-燃气流量、冷却气体(空气)对粉末熔化情况和涂层的孔隙率的影响规律,对喷涂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利用等离子喷涂工艺(APS)在表面制备了氧化锆涂层;通过研究喷涂距离、送粉量、主气流量和喷涂电流对涂层结合情况的影响,获得了最优等离子喷涂工艺参数。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深入研究了双层热障涂层的微观组织,并对涂层的孔隙率、结合强度、热导率、隔热性能以及抗热震性能进行了测试。对于金属基体上制备的双层热障涂层,其陶瓷层与金属基体之间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在工作过程中,温度的剧烈变化会使涂层产生突变热应力,从而导致涂层剥落失效。为了减缓涂层中的热应力,功能梯度材料(FGM)的概念被引入到热障涂层中来。按此概念设计的梯度热障涂层,从基体到陶瓷表面,其成分和性能是连续变化的,从而大大降低了两者因热膨胀系数不匹配而生成的热应力,避免了涂层在热震过程中发生剥落。本文采用四因素叁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喷涂距离、送粉量、主气流量和喷涂电流对梯度热障涂层中过渡层的孔隙率的影响规律,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对梯度热障涂层的结合强度和抗热震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与双层热障涂层相比,梯度热障涂层的结合强度和抗热震性能都提高了。过渡层的加入,消除了涂层中成分的突变,降低了涂层在热震过程中的热应力集中,延缓了热震裂纹的产生,使梯度热障涂层的抗热震性能更优。
贾光耀[8]2002年在《功能梯度热障涂层的制备及隔热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等离子喷涂工艺是功能梯度热障涂层(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Thermal Barrier Coatings)的一种先进制备方法,功能梯度热障涂层(FGM-TBCS)是低散热发动机用涂层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本文对功能梯度涂层的制备工艺及涂层界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对所制备的涂层进行了性能测试,并从材料的微观结构方面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好地提高材料的性能以满足实际应用。 首先在第一章论述了功能梯度材料的概念、功能梯度涂层的设计及等离子喷涂制备FGM热障涂层的原理;在第二章中根据等离子喷涂工艺原理,设计了采用不同的工艺参数制备出的几种不同的涂层材料,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在第叁章中,对制备的几种不同涂层材料进行热学及力学性能的测试;在第四章中从微观结构方面分析了影响涂层材料隔热性及与基体结合强度的因素,为制备高性能的功能梯度热障涂层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性能测试表明,涂层材料结构合理,隔热效果明显,为涂层部件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张磊, 张社会, 王伟, 冯洲鹏[9]2010年在《功能金属/陶瓷梯度热障涂层的材料体系及制备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功能金属/陶瓷梯度热障涂层各组成层材料的选择,以及梯度过渡层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讨论了制备梯度热障涂层常用的方法。最后展望了过渡层设计方法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制备功能金属/陶瓷梯度热障涂层方法的选择原则。
蒋俊平[10]2011年在《曲面结构的热障涂层系统残余应力有限元模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热障涂层技术能有效降低高温部件的工作温度,使其免受高温腐蚀和高温氧化,使现代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内高温合金部件在高于其熔点温度的服役环境中工作成为可能,进而提高了航空发动机燃气温度和热效率,已成为许多国家航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层材料参数不匹配、高温氧化、高温蠕变和塑性变形、高温烧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热障涂层系统内的残余应力和裂纹越来越大,最终导致陶瓷涂层与基底发生脱层和剥离破坏,严重制约了热障涂层的服役寿命和可靠性。因此如何有效地预测热障涂层系统的应力场演变及优化生产工艺是有效预测和延长其工作寿命的重要基础和保证。而对于带热障涂层的具有不规则几何曲面的涡轮叶片界面失效问题,难以建立有效的解析解来对其应力场进行计算分析,有限元方法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有效研究手段。因此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曲面结构的热障涂层系统应力场进行模拟分析,为合理预测复杂结构热障涂层系统的服役寿命和可靠性提供重要的基础。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论文首先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制备过程中圆柱曲面结构热障涂层系统的应力场,并用一个解析解进行对比验证。重点讨论了分别位于凹面、凸面、同时存在于凹、凸面的陶瓷涂层对系统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在每种情况下,本论文还分析了金属基底曲率半径、沉积温度和陶瓷层厚度对系统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涂的涂层位置对系统的应力场分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径向应力随基底曲率半径的增大而减小,而基底曲率对系统的环向应力影响不大;热障涂层系统各层的径向和环向残余应力均随沉积温度的增大而增大;热障涂层系统各层的径向应力随陶瓷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而环向应力随陶瓷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2)本论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热循环条件下叁维圆柱壳体热障涂层系统应力场。考虑了金属基底曲率半径、热循环温度、陶瓷层厚度、陶瓷层高温蠕变和粘结层、氧化层的塑性对残余应力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出以下规律:陶瓷层内的径向应力随基底曲率半径增大而减小,而环向应力和轴向应力均随基底曲率半径增大而增大;陶瓷层和氧化层内的径向应力、轴向应力和环向应力均随热循环温度的增大而增大;陶瓷层和氧化层内的径向应力、环向应力和轴向应力均随陶瓷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陶瓷层和氧化层内的径向应力、环向应力和轴向应力均随热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增大。在第20个热循环以前陶瓷层和氧化层内的径向应力、环向应力和轴向应力均增大很快,20个热循环之后趋于稳定。总之,本论文的研究工作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在制备过程和热循环过程中圆柱体结构热障涂层系统的残余应力,为今后预测带热障涂层系统的涡轮叶片、导向叶片的应力演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陶瓷/金属梯度热障涂层的分析与设计系统的研究[D]. 胡春枝. 武汉理工大学. 2003
[2]. 梯度热障涂层活塞的稳态热分析研究[D]. 杜双松. 合肥工业大学. 2008
[3]. 热障涂层失效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D]. 黄孝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4]. 陶瓷/金属热障层活塞的研究[D]. 张学忱. 长春理工大学. 2002
[5].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La_2Zr_2O_7/8YSZ梯度热障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王超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6]. 镍基合金基体热障涂层界面扩散和反应的研究[D]. 陈和兴. 中南大学. 2004
[7]. 燃气轮机透平叶片热障涂层的研究[D]. 钟颖虹.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15
[8]. 功能梯度热障涂层的制备及隔热性能的研究[D]. 贾光耀. 武汉理工大学. 2002
[9]. 功能金属/陶瓷梯度热障涂层的材料体系及制备方法[J]. 张磊, 张社会, 王伟, 冯洲鹏. 热加工工艺. 2010
[10]. 曲面结构的热障涂层系统残余应力有限元模拟分析[D]. 蒋俊平. 湘潭大学. 2011
标签:金属学及金属工艺论文; 热应力论文; 等离子喷涂论文; 金属陶瓷论文; 纳米涂层论文; 应力集中论文; 纳米陶瓷论文; 梯度下降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 残余应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