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技术浅探论文_陈浩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技术浅探论文_陈浩

绍兴祥和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312500

摘要:作为生活垃圾的一种终极处理方法,填埋技术是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一种常见方式。生活垃圾填埋处理技术发展成熟,管理方便,处理量大,较强的灵活性,使用范围广,投资成本低,但其选址难度大,减容效果不好,面积占用大,影响周边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做好封场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

1封场管理的基本要求

以某市为例,针对垃圾卫生填埋场最新出台的监管要求,应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制定工艺准则,推行严格的工艺要求,目的是为了进行终场覆盖。具体来讲,封场覆盖系统所包含的内容有植被层、防渗层和雨水导排层。此外,各地区垃圾卫生填埋场主管部门与运营单位务必根据建标140-2010《生活垃圾天填埋场封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DB11/T270-2005《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管理规范》等相关要求与准则,做好一系列渗沥液收集导排、场地绿化养护、环境安全监测、填埋气及稳定化场地再利用等管理维护工作。

诸如:北京北神树、安定与阿苏卫等地区建设有大型垃圾卫生填埋场,按照有关规定与标准,除了推行封场式管理外,还引进了众多现代化技术与设备,施行全过程监控,尽最大可能把现场环境与安全控制好。结合已有经验,封场后的运营管理与维护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个方面是在场地内应当建设水质化验室与填埋气测量仪,以便实时监测与分析填埋气产量、渗沥液成分等;第二个方面是定期安排工作者从内到外的查看资质单位对地下水、大气、噪声和渗沥液等指标的日常监测情况,并编制对应报告;第三个方面时时监测封场区域与其周边区域的沼气情况;第四个方面是有效确保填埋气和渗沥液等收集导排处理设备运营的安全与稳定;第五个方面是做好道路养护工作;第六个方面是做好周边平台、边坡等绿化植被的养护工作。

2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技术

2.1科学制定管理标准

良好的封场管理工作,首先做的便是制定相关管理条例与安全技术实施标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严格的管理规范与条例后,工作人员才能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及突发问题,在管理规范与条例的引导下,采取对应措施,确保管理秩序及质量。

例如:建设于各个地区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地势条件,应重视突发性火灾等问题。而这需做好冬季防火工作,要求当地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管理工作者根据场内实际情况,制定封场管理条例和消防应急措施等,避免发生火灾或将火灾危害降到最低。

2.2健全完善配套措施与标准规范体系

加快制(修)订一批封场后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构建相互配套与相互衔接的标准体系,为规范封场填埋场的维护管理与检查监督提供政策支持与技术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1尽快研究编制《封场后填埋场维护管理技术规范》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对封场后管理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但是长达几十年的维护管理期间,填埋场地条件与污染物释放强度都将发生变化,对场地维护管理要求也随之有很大不同,适用的管理措施也应有所不同。在对我国封场填埋场调研的基础上,研究编制封场后维护管理技术规范,为封场后的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2.2.2修订完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监管标准》

加强监管可以促进填埋场总体的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填埋场监管标准》是检查考评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和规范指导,但其封场后的监管要点与计分方式都没有详细说明,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修订相关内容。

2.2.3修订完善《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对渗沥液、填埋气与地下水的监测都做了具体规定,但没有考虑到当前我国填埋场的一些实际情况(如渗沥液积存的问题)以及封场后的维护管理的长期性,为此,建议修订监测要求,建议基于污染物释放情况确定监测频率与监测指标。

2.2.4修订完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渗沥液水质不经处理可达到表2或表3要求,可以不再运行渗沥液场内处理设施。但在封场维护期内存在着渗沥液产生量较少,但污染物不能达到直接外排要求的情况,此时场内处理系统难以独立运行(或运行非常不经济),为此建议通过充分论证后,允许采用场外处理方案(如进入市政污水系统等)。

2.3做好设施维护工作

结合已有经验,设施维护工作主要包含的内容有衬垫层情形、收集填埋气与渗沥液设施、地表水排放设施、再绿化及填埋场地表梯度等内容。具体说来,基础设施涉及到的维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地表沉降决定的,而沉降大小又是由气体成分和填埋场最初堆放时被压缩程度而定。针对此,要想确保基础设施设备运行的安全与稳定,便需要做好日常监测管理工作,如时刻掌握填埋气的成分等。

此外,为了确保填埋气、渗沥液等收集处理系统运行的高效与持续,还应做好基础设施设备维护工作,诸如:定期检查填埋场设备配置情况,设备运行状态等,防止有突发事件出现时相关设备难以正常运营。

2.4全过程监测现场封场环境

查阅大量文献及资料,环境监测主要包含的内容有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是定期检测与分析填埋气、渗沥液等产量及成分,适时调整渗沥液现行处理系统的规模与工艺;第二个部分是每一天都应当有专人负责监管现行封场区域及其周边区域的沼气存留情况,并制定完善的预防措施,防止爆炸或燃烧等问题发生;第三部分针对填埋气体、地下水、垃圾堆积沉降和大气等内容应施行全过程监控,实时跟踪及时了解情况;尤其针对垃圾卫生填埋场内存在的地下水应制定专门的地下水监测机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范选择监测指标及方法,确保监测结果准确性;第四个部分全过程掌控区域内动物与植被数量、类型等,以便为场内环境修复工作提供有效数据参考。

2.5合理编制封场后的巡查方案

当垃圾卫生填埋场施行封场管理后,最容易忽视的便是现场巡查问题。对此,垃圾卫生填埋场正式封场后,首先要做的便是结合封场后的实际情况,制定连续性的填埋场巡查方案。

例如:全面分析填埋场封场后的情况,建立完善的定期巡查机制,目的在于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量降低各种安全隐患的出现概率。

2.6重视填埋场资料、信息的记录与保存,建立填埋场信息管理系统

封场填埋场维护管理上的决策要建立在填埋场历史资料信息以及长期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建议进一步加强落实GB/T50323—2001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与GB/T50328—2014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的相关规定,将资料记录与保存作为填埋场运行日常检查考核的内容。有条件时研究建立垃圾填埋场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填埋场全过程,为建立填埋场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信息支持与管理工具。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在这一背景下,各地区逐渐增大了垃圾卫生填埋场数量,相应的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管理问题也逐渐提上日程。而本文则主要通过对国内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严杰.某填埋场封场覆盖系统滑坡原因及修复措施[J].市政技术,2016,34(05):184-186.

[2]郑思俊,张浪,薛建辉,张庆费.滨海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植被重建生态技术研究[J].中国园林,2016,32(08):25-30.

论文作者:陈浩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技术浅探论文_陈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