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共青团组织认同的实证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论文

大学生共青团组织认同的实证研究
——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梁昌秀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而组织成员的认同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对共青团的组织认同感较高,不同性别、地域、专业、政治面貌的大学生在共青团组织认同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大学生对共青团组织认同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共青团工作的满意度,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全面提升大学生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有利于深化共青团改革,增强共青团引领青年、凝聚青年的作用,推动共青团事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 共青团组织;认同感;大学生;广西师范大学

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担负起这一根本任务,共青团组织就必须与广大青年团员保持密切的关系,得到其支持与认可。组织健康持续的发展,离不开组织成员的认同,因此,研究和探讨大学生的共青团组织认同,对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成效和共青团改革至关重要,是其履行“引领凝聚青年”“联系服务青年”职责使命的先决条件。

一、研究设计与资料收集

(一)调查样本描述

本研究对广西师范大学850名全日制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850份,有效回收806份,回收率为94.8%。样本总体统计情况为:从性别上看,男性占18.4%,女性占81.6%;从地域分布上看,来自农村的占76.4%,来自城镇的占23.6%;从专业上看,理工科专业占47.3%,文史哲专业占20.0%,艺体类专业占14.5%,经管类专业占12.7%,其他专业占5.5%;从政治面貌上看,中共党员占6.5%,共青团员占91.9%,群众占1.6%。

等离子体通常被称作是“物质的第四种状态”,根据等离子体的温度可以将其分为高温等离子体和低温等离子体。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受控热核聚变等离子体和恒星等,后者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主要包括电晕风电等离子体、稀薄低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和DBD介质阻碍放电等离子体。一般在实验室环境下,通常采用放点方式制造用于高分子材料改性的低温等离子体,具体的形式有辉光放电、射频放电、DBD介质阻碍放电等。

(二)问卷编制及各变量测量

梳理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认为组织认同是一个多维的概念,有学者通过对关于组织认同维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进行总结,认为组织认同包括认知、情感、评价、共同命运/行为四个维度[1]。本研究的自变量是大学生,因变量是共青团组织认同。为了更好地测量共青团组织认同,我们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次调查对象所在学校的实际,编制了相应的问卷,将共青团组织认同划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认知性认同、情感性认同、评价性认同、持续性认同,共13个题项,均采用李克特量表的方式进行测量。

目前学界对动态逻辑的研究比较多,但从人工智能视角研究动态逻辑则相对较弱。人工智能的动态逻辑研究拓展了经典逻辑的研究范围,人工智能的应用验证了非经典逻辑的合理性和发展的必然性。因此,从人工智能角度研究自然语言的动态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从表5可知,大学生的共青团组织认同及各维度与其对共青团工作满意度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这说明大学生在对共青团组织认同度较高时,他们会在这个集体中获得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耀感,重视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在情感上对共青团组织的依附程度较高。对组织的活动评价、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评价越高,他们就越愿意积极参与共青团的各项活动和工作。这种对组织的高度认同内化为大学生的组织行为规范,大学生为在组织中维持一定的身份和地位而努力,并在组织中获得较高的成就感,从而他们对组织的工作满意度就更高。

二、统计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共青团组织认同总体描述统计分析

3.专业差异分析。表3是以大学生的专业为自变量所产生的One-Way ANOVA分析表。结果显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共青团的组织认同存在显著差异。经过LSD法(最小显著法)进行多重比较后,数据显示,经管类专业大学生较理工科专业和文史哲专业大学生的共青团组织认同更高,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团组织认同度虽也比艺体类专业大学生高,但多重比较检验的结果却不显著。从团组织认同的各个子维度来看,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团组织的评价性认同以及持续性认同均有显著差异,而认知性认同和情感性认同的F值未达到显著水平(P>0.1),因此该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各个子维度的多重比较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评价性认同中,理工科、文史哲、艺体类以及经管类专业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文史哲专业大学生较理工科、艺体类和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对共青团组织评价性认同更低;在持续性认同中,文史哲专业较理工科和经管类专业大学生低,他们较不愿意参与团组织工作。总体而言,经管类专业大学生较其他专业对共青团组织有着较高的认同水平,而文史哲专业大学生则较其他专业大学生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度低。

(二)共青团组织认同差异分析

2.地域差异分析。从地域与共青团组织认同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可知,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共青团组织认同较来自城镇的大学生低,且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地域差异在认知性维度上更为明显,城镇大学生的共青团组织认知性认同要比农村大学生高,他们对共青团组织有更清晰的认知,对共青团的概念性认知更为明确,更了解共青团组织的工作。而在团组织的情感性认同、评价性认同和持续性认同三个维度上,城镇大学生仍然高于农村大学生,但是这个差别不大,且其P值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1.性别差异分析。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共青团组织认同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显示,大学生共青团组织认同度是男性(均值22.0878)略微高于女性(均值21.3951),但其差异性并不明显。在组织认同的子维度中,除了持续性认同的均值是男性稍稍低于女性外,其余三个子维度均是男性高于女性。值得注意的是,情感性认同和评价性认同呈现性别上的显著差异(P<0.1),男性大学生对共青团组织的依赖性和归属感更强,他们对共青团组织及其活动的评价更高。

当前大学生共青团组织认同度比较高。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大学生共青团组织认同总分的极大值为32,极小值为9,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其团组织认同总分均值为21.5223,标准差为4.8374,说明总体上大学生对共青团这一组织存在着相当高的认同度。从组织认同的四个维度看,认知性认同、情感性认同、评价性认同、持续性认同也都有着较高的均值。

表1 性别与共青团组织认同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表2 地域与共青团组织认同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4.政治面貌差异分析。对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共青团组织认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得到政治面貌与共青团组织认同的One-Way ANOVA分析表(见表4)。经过方差分析,总体上,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的共青团组织认同是存在显著差异的,F值达到了显著水平(P<0.01)。在团组织认同的四个子维度上,除了持续性认同没有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三个子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检验也显示,不同政治面貌两两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中共党员比共青团员和群众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度高,他们对共青团的定位、职责有清晰的认知,在情感上有强烈的依赖感和归属感,对共青团组织的各项工作作出积极正面的评价,并持续支持和参与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和活动。

表3 专业与共青团组织认同的One-Way ANOVA

表4 政治面貌与共青团组织认同的One-Way ANOVA

表5 共青团组织认同及各维度与其对共青团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系数

(三)大学生的共青团组织认同与其对共青团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分析

所有有效调查问卷收齐后,将其数据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 19.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测量共青团组织认同所用的量表信度系数Cronbach’s α大于0.8,量表拥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高。因子分析表明量表也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符合统计学要求。

目前信息化技术主要应用在工程施工前的招标、投标、预算、设计等,在工程施工建设以及安全管理方面并没有得到有效应用。项目工程管理人主要还是依靠管理者的经验以及能力进行现场管理,缺少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

三、结果与讨论

本文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广西师范大学850名全日制本科生进行了共青团组织认同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总体上,大学生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度还是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在组织认同的各个维度上也有不错的均值。这表明他们对其所在的高校共青团组织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对自己共青团员的身份认定明确,了解共青团的性质宗旨和日常工作;在情感上对共青团有着归属感和依赖感,主动参加团组织活动;对团组织活动评价较高,能够感知共青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愿意投身到共青团的工作中去。在对共青团工作的满意度上,统计数据显示,64.6%的大学生对团组织工作比较满意,15.4%选择非常满意,累计超过八成的大学生对其所在高校的共青团工作给予高度的肯定。团组织的“四个作用”中,大学生认为做得好的依次为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从这个研究数据中可知,高校共青团在提升大学生对其组织认同的过程中,应以服务青年以及代表和维护青年切身利益这两个方面为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贺军科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竭诚为青年排忧解难。只有青年有获得感,共青团才有存在感。”[2]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以增进大学生的共同福利为工作重心,在日常的工作以及组织的活动中密切关注他们的需求,关心其关注的焦点和痛点,及时维护青年权益,切实提高共青团组织工作与活动对他们成长成才的实际效用,大力促进大学生的发展。本研究中的大学生共青团组织认同与其对共青团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分析表明,当大学生拥有较高的共青团组织认同时,他们对共青团工作的满意度较高。个体认同组织,就会将自己的行为与组织保持一致,并能够在组织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为组织的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共青团工作要得到广大青年的支持与认可,就必须全面提升其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

教师可以将学生视为文本话题的参与者进行提问,问题与学生实际相联系,促进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共青团组织认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性别方面,男性大学生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度高于女性,其对组织的情感依赖和归属感更强,对组织的评价更高。性别上表现出来的差异可能与男性和女性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质有关,女性的情感更为细腻、复杂,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更为敏感,因此,共青团在日常活动和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上应注意区分不同性别的差异,采取较为灵活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同时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性地组织一些提高女大学生组织认同的讲座、沙龙等活动。在地域方面,城镇大学生比农村大学生对共青团组织更有认同感。高等学校普遍设立在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城市,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方式和活动内容与城市的变化和发展紧密相连,相比较而言,城镇大学生由于地域优势,自然对原本就处于城市的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要更为熟悉和认同,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高校共青团工作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增强农村大学生共青团组织认同,必须鼓励他们更多地参与到共青团的工作和活动中来,同时,团组织要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得到各方更多的肯定,缩小其因城乡背景差异而带来的自卑感、孤独感和边缘感,努力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专业方面,大学生中经管类专业较其他专业对共青团组织有着较高的认同水平,而文史哲专业则较其他专业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水平低。专业的差异可能与学科专业训练有关,文史哲专业大学生由于学科的关系,比较感性,内心情感丰富,对世界的认知建立在思辨和直觉之上,对组织的感情比较松散、不固定,因此,共青团在开展工作中要尊重不同学科学生的特点,不搞一刀切,多样化服务青年,既要开展科技创新类的竞赛活动又要搭建赋予人文关怀的各类公益志愿服务平台,使各专业大学生在共青团都能够感受到成就感和荣誉感,进而增强其组织认同感。在政治面貌方面,对共青团组织认同从高到低依次为中共党员、共青团员、群众。中共党员、共青团员都是“有组织的人”,有统一的组织规章制度约束,遵守组织的纪律,按照组织的指示办事,经常参加组织活动,有明确的身份认同,归属感强,组织认同度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共青团工作中,共青团作为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要注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给予非团员更多的关注,不定时地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进步,使优秀青年始终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真正发挥共青团凝聚青年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健敏,姜铠丰.中国背景下组织认同的结构——一项探索性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9(1):184-216+246.

[2]贺军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丽青春篇章——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共青团,2018(7):11-23.

中图分类号: D2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254(2019)05-033-05

收稿日期: 2019-05-22

基金项目: 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共青团工作专项创新性项目“当代青年大学生对共青团组织认同的实证研究”(A-4801-15-000001);2016年度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工程创新创业专项项目“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影响机制研究”(F-KS16034)。

作者简介: 梁昌秀(1987~),女,广西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唐玉萍)

标签:;  ;  ;  ;  

大学生共青团组织认同的实证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