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 天津 300071)
【摘要】“挫折承受能力”概念起源于美国,该种能力的形成与个体的心理特征存在密切联系,提升个体心理因素,也是提升个体挫折承受能力。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影响个体挫折承受能力的心理特征因素进行总结,并从提升个体自我抱负水平和实际能力的一致性、确立合理的自我归因、提升个体的挫折认知水平、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四方面,论述了提升个体挫折承受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个体挫折;承受力;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346-02
挫折承受能力主要指个体在适应挫折、抵抗挫折等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能力。在挫折情境之中,个体能否经得起打击,通过排除困境避免自身出现失常等问题。个体挫折承受能力大小与挫折影响情况密切相关,如果挫折承受能力较强,人们便很少能够受到挫折的消极影响。但如果挫折承受能力较弱,在挫折面前人们会出现很多不良情绪,最终影响人们生活质量。
1.影响个体挫折承受力的心理特征因素
1.1 对控制的认知
站在理论角度来说,挫折主要指在某种动机推动下,目标的实现会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自身需求无法满足,从而产生某种不良的情绪因素和反应。挫折心理形成主要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挫折情境,即阻碍个体意志行动的情景。第二,挫折认知,即个体在挫折面前的态度和评价,这也是人们如何面对挫折的关键因素。第三是挫折反应,即挫折产生之后所产生的情绪和反应。整体来看,上述三种因素共同存在,构成挫折心理。另外,人们对挫折的认知情况影响着个体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如果一个人能够正确认识挫折、对待挫折,在挫折面前便会保持一个正常的心理状态,并将困难问题解决。反之,如果人们无法对挫折进行积极认知,在面对挫折时便会产生巨大压力。例如,很多青少年学生学习成绩差,在生活之中缺乏自信,无法面对同学和教师的质问。如果该种同学能够将思维转变,将这种挫折当做生活的一种挑战,便能克服各种问题,最终获得更多成长机会。
1.2 有无相关经验
如果面对的挫折是之前从未遇到过的,人们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如果具备应对经验,在挫折面前人们也会显得十分从容。站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角度来说,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小的班干部,由于之前从未有过班干部经验,在面对一些同学质疑时,自身便感受到很大压力,如果心里承受能力较差,此时班干部便会产生一种逃避心里,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些问题。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经验情况直接影响着个体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解决能力,该过程也是一个经验积累过程,为后续挫折应对奠定了基础。
1.3 社会支持
如果一个人在遇到挫折之后,周围的朋友等群体显示出同情、理解等态度,可以大大消减人们在面对挫折时的压力,更好的应对挫折。相反,如果周围人群在此种情况之下表现出冷漠、幸灾乐祸等态度,会导致个体应对挫折的能力大幅度下降,增强挫败感。另外,如果一个人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挫折承受能力也会超过悲观、自卑的人。一般来说,自卑的人往往在生活之中不受重视,无法应对生活提供的各种挫折。因此,在人们成长过程中,应该培养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最终实现挫折应对能力的有效提升[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提升个体挫折承受力的具体策略
2.1 提升个体自我抱负水平和实际能力的一致性
自我抱负水平的高与低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巨大影响,如果一个人的抱负水平较高,在生活和工作中往往会对自身提升更高要求,学习、工作效率也会大幅度提升。如果一个人的抱负水平较低,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也会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因此,在实际生活之中,人们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来建立合理的抱负心理,帮助自己快速成长。如果一个人的抱负水平高于整体能力,便会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此种状态之下,挫折也会显得更加明显。站在现实角度来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均与此相关。因此,各个教师应该通过合理教育让学生对自身能力有所了解,从而根据自身能力对抱负水平进行调整。另外,除了实际能力和抱负水平之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正确梳理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让目标与实际情况更更加吻合,避免由于自身抱负水平过高而带来新的挫折,不利于学习成绩的大幅度提升。
2.2 确立合理的自我归因
在实际生活之中,人们会对自身行为的成功和失败进行解释和归因,这也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但在该过程之中所形成的归因倾向对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影响较大。另外,人们在行为归因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个人归因倾向。相关心理研究表明,很多人在归因过程中更多倾向于情境归因,换句话说,在很多外部力量主宰的环境下,人们也会产生自己无法主宰的行为。例如,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差,将问题归咎在教师和试卷上,这种类型被称为外控型。还有一部分人更加倾向于本性归因,认为自身通过努力之后可以对事件的发展情况进行控制。例如,学生认为自身学习成绩不好是自身不努力造成的,该种人为内控型。想要避免归因情况的片面性,想要正确对生活和学习进行正确认知,必须对挫折的内外部两方面因素进行正确认知,促使人们学会对责任进行承担,避免推卸责任等问题出现。尤其是在内部归因的人群之中,需要对其不正当归因倾向进行纠正,避免出现过多的挫折感[2]。
2.3 提升个体的挫折认知水平
个体挫折认知水平的提升是增强个体挫折承受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挫折面前,不同个体的反应程度不同,这与本身挫折情境有关,更取决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在日常生活之中,即使是同一件事,同一个挫折情境,有的人能够习以为常,从容应对,有的人却产生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教育、训练等,首先让学生理解挫折出现的必然性和普遍性。站在某种角度来说,挫折是生活之中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并不会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既然挫折是无法避免的东西,人们必须在生活之中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正确看待挫折,并战胜它们。其次,还要将挫折的两面性体现出来,除了为人们带来挑战之外,也会对人们提供一些积极影响,如情绪反应能力提升等。
2.4 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心理防卫机制是挫折产生之后人们心理的主要活动,这其中包括摆脱心理压力、降低精神痛苦等自我防护方式。在心理防卫机制的作用下,可以降低或者解决挫折带来的精神痛苦以及烦恼等,避免自尊心被伤害。但站在另一个角度来说,心理防卫机制如果运用不当,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如阻碍个体形成积极进取心理等。从人的心理防卫机制和性质角度来说,其中包括建设性心理防卫机制、替代性心理防卫机制、逃避性心理防卫机制等。在上述种种心理防卫机制使用上,升华作用表现的十分明显。当个体遇到挫折之后,会将痛苦变成一种建设性动力,帮助人们应对挫折。通过心理防卫机制建设,不仅可以提升人们心理健康水平,还能提升挫折的承受能力[3]。
3.结语
综上所述,个体在挫折承受上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想要提升个体心理素质,提升人们对挫折情境的认知和抵御能力,是现阶段开展挫折承受能力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此过程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十分重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消极情绪的宣泄和排解,还能营造出一个宣泄情绪的场所,帮助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汪芝泉,程雨.当代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调查与分析——以马鞍山市高校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10):101-102.
[2]王芳.高职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个体归因方式相关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02):187-188.
论文作者:赵冬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挫折论文; 个体论文; 承受能力论文; 心理论文; 抱负论文; 认知论文; 能力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