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论文_陶晓,王文通

浅谈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论文_陶晓,王文通

烟台华兴置业有限公司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也随之越来越多,建筑工程项目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许多问题,如裂缝、沉降等,这种问题与工程地基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对软地基的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对工程质量大打折扣。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加强对软地基施工质量的控制。本文分析了影响建筑工程软地基处理的因素,并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地基;处理技术

1影响建筑工程中软地基处理的因素

1.1土质条件的影响

根据不同的土质性质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对于黏性土,通常会采用压实法进行处理,因为此种方法对于地基的扰动比较小,因为黏土若经扰动,会使强度降低;若是砂性土,通常会采用挤实砂桩法桩法或者振动压实法对砂性土进行改善。

1.2地基构成情况

对软土层较浅的位置,进行简单的表层处理即可,常用开挖换填法;若软土层较厚,则可以使用表层处理方法配合其他的方案;若软土层厚并且没有砂层的情况时,因为排水的距离比较长,所以造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固结沉降,同时强度也随之增长。

1.3工程施工的周围环境

施工时对周围坏境的影响,在处理地基时会产生振动、噪声或者泥水的散落等现象时,因此在选择软地基施工的方法时要做出详细的处理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周围地基可能会发生较大程度的隆起或沉降,要多方面综合考虑造成沉降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减小总沉降量。如果因为外在环境等因素造成施工中不能够采用此种方式,则需要对可能受到影响的居民或者建筑物进行保护,再者可以考虑采用高架桥梁代替路堤的方法。

2软土地基的特征以及处理软土地基的意义分析

软土由淤泥土、泥炭以及淤泥构成,它在流动的水环境里缓慢沉淀,经过一些化学作用以及生物作用,构成饱和性的软粘土,这种饱和性的软粘土大多在河流入海口和海滨处,内陆的谷、沟等地,经过长期风化得到土,再经重力、冰川、风力、水流等作用后沉积形成,遍布到地壳表面。在地质特征性质方面,有力学性质、物理性质、水理性质的区别。软土地基含水量很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弱、压缩性高、灵敏度高、抗剪力低,此外软土地基的蠕变性、触变性很明显。

在处理软土地基时,可以有多种方法选择,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也促进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水平的提高。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处理软土地基,还需要考虑地质沉降量多少、边坡坍塌问题、是否有涌土现象、地下结构抗浮问题、沟槽支护失稳问题、对周围管线的保护问题。有效的处理软土地基,会防止软土地基给上部房屋建筑结构物带来的沉降问题、避免地基的沉降、地堤失稳问题。

3建筑工程中软地基处理技术

3.1换填法:将软土层的一部分或全部挖去,以换填良好材料的方法,主要效果是增加抗滑阻力,附带效果是控制剪切变形,减小总沉降量.这种方法处理的路基强度高,见效快。适合工期紧,任务重的工程。

施工时首先清除换填范围内地面上垃圾等杂物,并在换填范围内两侧按1:0.5的坡度开挖边坡。将基底大致整平,推成坡度为2%的横坡,并碾压密实。之后分层填筑:砂垫层,每层压实厚度25cm,按照经过试验确定的合格填料和经过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分层填筑压实。接着摊铺整平,为了保证路堤压实均匀和填层厚度符合规定,填料采用推土机初平,刮平机进行二次平整,使填料摊铺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砂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压实密度。发表论文。在相同的碾压条件下,当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密实度最大,填料含水量波动范围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一3%范围内,超出最佳含水量2%时应晾晒,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应洒水。最后进行机械碾压:碾压是保证砂垫层达到密实度要求的关键工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碾压按照“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两侧,后中间”的原则。

3.2排水固结对策

排水固结先是排出软土地基里的水分,让软土地基的孔隙比减小、超静孔隙水压值减弱,使土体固结,达到增加土体的有效应力、增加土体抗剪强度的效果,使软土地基承载力大大提升。排水固结可以选用多种方法,像堆载预压法、砂井法、排水电渗法、真空预压法等。堆载预压法要有很长的处理时间,先对砂石、填土材料加载预压,然后让软土地基沉降,使软土地基快速固结,在撤除荷载后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堆载预压法要注意加载速度,对于加载计划也要分级进行设置。

透水性低的软土地基可采用砂井法,它借助于地基成孔灌注砂土,在砂井上加上砂垫层固结排水管道,提升排水速度,稳定软土地基。由于它有连续性好、用料省的特点,得到了人们的大力使用。真空预压法可用于不含透水层的一般软土地基方面,真空预压法先在地基中设砂井、在地面设砂层,用密封膜隔绝砂层,抽出砂层里气体,在负压下让水流出,使软土土体固结。电渗法可用于地下水位比较低、粘性比较低的软土地基方面,电渗法先使土中水聚到阴极,形成电渗。在阴极水流出时,土中孔隙水减少,应力增加,软土土体也就会固结渗透,使软土地基承载力提高。

3.3 强夯技术处理软地基

简单说,强夯法就是用几十吨重的夯锤从几十米高处自由落下,对地面进行强力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这种软土地基处理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地基的压缩性,还能有效改善地层抗振动液化的能力,有助于增强防灾能力。由于此种方法需要使用到几十吨重的夯锤,必然为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带来一定影响或其他副作用,因此,使用过程中应当加以小心。

3.4胶结处理对策

胶结处理对策需要在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土质中加入水泥砂浆和石灰等水泥材料,通过软土地基固结形成的复合地基,使软土地基的强度提高,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胶结处理对策可以选用多种方面,例如水泥土搅拌法、灌浆法、高压注浆法等可供选择。灌浆法需要把泥浆灌入软土土体,在软土土体内充分固结,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减少软土地基的沉陷程度。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遇到含水量很高的软土地质。

4建设工程中软地基处理注意事项

考虑到软土地基的不利工程性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地基处理难点之一就是沉降问题。之所以说沉降问题是软土地基处理的难点,主要是由软土基地的特殊性质决定的。虽然相关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成功研制了很多方法,但是这些方式大多仅仅起到改善与加固的作用,根本不能改变软土地基的基本性能。所以才说,沉降处理是市政工程建设中软土地基处理的难点与要点。

软土地基处理中包括加速固结沉降和减少总沉降量两方面。加速固结沉降处理可采用加载预压、竖向排水和挤砂桩等方法;减少总沉降量处理可以采用换填好土、石灰桩、挤砂桩等方法。

另外要注意稳定性处理。所谓的稳定处理,就是采取任何有效措施提高软土层的强度,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以瞒足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要求,方式包括置换法、挤实砂桩、混凝土桩等方法。除此之外,我们应当换个角度思考,不仅要思考如何增强软土地基强度,还应考虑如何阻止软土地基的强度降低。比如,采用快速和分期填筑路堤的方法。

结束语

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优质的建筑工程施工离不开科学的地基施工处理,对此建筑工程施工员要对软土地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改善软土地基承载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玉卓.公路工程软基处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张诚厚等.高速公路软基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赖文侠.市政道路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措施[j].民营科技,2009,(10).

论文作者:陶晓,王文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论文_陶晓,王文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