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
引言:通过对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工作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普遍存在着专业人才匮乏、工作制度不完善、管理模式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导致实际工作效果不甚理想,输电线路运行期间屡屡出现各种故障,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电力企业也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打破这一局面,电力企业应摒弃传统落后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积极构建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对输电线路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最大程度的防范线路故障的发生,及时做好故障检修工作,致力于为电力传输创造良好的环境。
1.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意义
对于用户的用电情况,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定期检修的工作制度,在进行检修的时候大都是工作人员自己进行人工的检查和操作,这样的检修模式无法进行电力系统的深入检修,并且存在检修时间过长、成本高的现实问题。随着我国用电数量和规模的剧增,传统的输电线路检修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的发展现状。因此,引入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检修模式,及时发现用电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工作质量。
2.输电线路运行检修面临的问题
2.1分区、分片的负责承包模式
随着经济及社会的迅猛发展,国内整体用电量不断提升。所以,输电线路建设规模也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工程数量及规模的不断扩大给输电线路检修工作增加一定困难。以往输电线路检修工作通常是运用分区分片的形式进行承包,这种方式无法将检修和运行进行有效结合。一旦线路出现故障,将无法进行精准定位,也就无从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从而导致检修工作无法及时开展。与此同时,分区分片的负责承包方式极易出现互相推脱责任的问题,进而无法取得总体、高效的工作成果。此种工作形式一方面对于高效率的进行工作不利,另一方面还会耽误检查、修理的时间,致使检修工作总体效率降低。
2.2检修技术水准低下
供电线路的运维工作是一项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它需要操作人员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也需要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检修技术人员普遍跟不上技术的更新,没有较强的技术能力。由于检修技术人员没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整体检修技术的质量也存在问题。同时,目前很多检修工作没有实行一体化的管理,很容易导致在工作中出现分工不明确,形成工作混乱的情况。
2.3运行检修智能化水平低
要想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工作的质量,就要提高其整体工作效率。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工作效率最好的途径就是实现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结合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需要依赖于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这样才能有效的构建起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较为落后的区域,在开展运行检修工作时,仍然采用的人工检修方式。这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运行检修工作的质量也会存在问题。因此,目前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工作迫切的需要使用一套先进智能化的系统,这是打造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完善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策略
3.1建立一体化承包模式
为了更好对企业辖区所有用电客户进行有效的管理,电力企业必须对输电线路运维承包模式加以调整和改革,不断加强承包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或者是改革分区承包模式,统一实行集中式承包,从整体上打造出一个运维系统,为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创造条件。只有建立一体化承包模式,实现跨地区和范围的综合管理和维护,才能够有效消除传统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模式的阻碍,不断提高电力企业运行检修的工作效率。
3.2加强培训提高运行检修人员的整体素质
人员是电力企业进行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管理工作的主体,因此,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一定要重视运维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首先在电力企业招聘运行检修人员的时候,要根据企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出详细的选人标准,形成规范的人员选拔制度。在人员招聘完成之后,要进行岗前培训,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新进人员熟悉输电线路运行维修的流程。在电力企业日常的工作中,要定期对运行检修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运行检修能力。电力企业最终的目标是督促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智能化管理系统,充分使用高科技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3.3加大科技投入,打造智能化管理系统
电力企业想要精准定位出现问题的电路,进一步提高电路故障检修的工作效率,就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将运行和检修有效结合起来。因此,引入最新科技成就,打造智能化管理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有利于进行数据的无线采集、传输、分析与定位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查找问题的时间,也就是说为电力企业检修故障赢得了更多的时间,进一步推动了电力企业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的进程。
3.4创建线路设备信息数据库
随着电力系统的升级,电力技术也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所以,输电线路以及各项电气设备等方面的检修出现日益复杂化的趋势,为满足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的要求,必须创建一个信息数据库。且各种输电线路及设备相关信息均可录入到该信息数据库中,并实现预测和总结等功能。参照数据库,运维人员第一时间发现线路运行过程中存有的不足,且采用恰当的举措进行解决。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数据库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详细。比如,在对电气设备信息进行录入时,必须录入运行相关参数、规格型号以及检测记录等。只有切实提升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运维人员才能通过这些数据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精准判断。
结语
近几年来,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各行业进行体制改革和转型升级,电力行业亦是如此,实行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必须承认虽然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经验,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诸如分区检修承包管理混乱、检修工作人员的技术较差、运行检修的信息化水平低等等的问题。因此,想要转变传统电力企业输电线路运行维修的模式,从而实现新型的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电力企业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体化承包模式,着力打造一系列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同时重视加强培训提高运行检修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电力企业运行检修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剑锋.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7:130~131.
[2]黄眺信.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17,02:137~138.
[3]徐敏,蔡泽祥,刘永浩,等.基于宽频信息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3(28).
[4]蒲廷兵.浅析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的一体化管理[J].机电信息,2013(12):169-171.
论文作者:王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线路论文; 工作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人员论文; 模式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