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对接_市场经济论文

信息系统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对接_市场经济论文

信息系统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对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系统论文,经济运行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目前正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系。在这一艰巨的跨世纪工程中,城市信息系统的培育和完善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理论的构架:城市信息系统与市场经济的多重相关关系

生活在现代社会,对于城市信息系统与市场经济运行,仅凭直观就能感受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不过要引出实际行动的纲领,却不能停留在直观感受上,而必须作出理论的概括。

我们从社会发展的纵坐标和横坐标两个方位来解析这个问题。

从社会发展的纵坐标来看,城市信息系统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且城市本身就是商品交换、市场经济的产物,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地自然地形成,并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发展的。这一历史现象当然说明城市信息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但另一方面也昭示出它对于市场经济运行的重大作用。市场经济既然造就了城市,造就了城市信息系统,也就把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寄托在它的这种创造物上,城市愈益成为人类社会空间结构的基本形式,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依托,城市信息系统也愈益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网络,执行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能,从而在社会发展横截面上,呈现出城市信息系统与市场经济运行之间的多重相关关系。

从社会发展的横坐标来看,城市信息系统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多重相关关系,其表象层次是总量相关关系,其内里层次是质量相关关系和结构相关关系,其底蕴层次是效益相关关系。

城市信息系统与市场经济运行的总量相关关系,即信息系统的数量规模与市场经济的主要总量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信息产业在量上的发展情况,包括它的空间分布、覆盖面和服务面等,与市场经济的总存量和总流量有非常显著的统计相关性。这是一种刚性的、双向约束的相关关系。城市信息系统与市场经济运行的质量相关关系,即信息系统的质量规定性,包括信息源的开发,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服务,反馈等,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能级之间的相关关系。二者的结构相关关系,即信息系统的结构规定性,包括系统的空间配置、产业和部门构成等,与市场经济的体系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这两种相关关系,基本上是柔性的、双向联动的相关关系。

城市信息系统与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益相关关系,即信息系统的效益指标,包括信息收集的极时性、准确性、系统性,信息整理、传输的保真度和速度,信息服务的回报率,信息产业的投入产出等,与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益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这是一种弹性的、双向约束和双向拉动的相关关系。

在城市信息系统与市场经济运行的相关链中,如果以城市信息系统为作用点,则知:第一,城市信息系统在总量规模上制约着市场经济的运行;第二、城市信息系统的质量规定性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能级有很大的拉动作用;第三、城市信息系统的结构规定性对市场经济的体系结构有相当的拉动效应;第四、如果城市信息系统是高效益的,那末它就对市场经济运行有着巨大的增效作用。因此,例如“大城市一般说来其人口数量也大,但并非任何人口众多的城市都是主导性城市。城市人口规模仅仅与此相关,而城市功能才是关键所在。”①城市的信息流通功能,从而城市信息系统,当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的和基本的条件。

二、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城市信息系统建设的误区和落差

中国的城市信息系统建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处于探索中。因历史的积淀而造成的现实与期望的巨大落差,使我们在面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任务时,感到异常地举步维艰。

首先是城市规划中信息系统建设的错位。我国的城市规划过去走了不少弯路,其失误之一是未能摆正信息系统建设的位置。现在的《城市规划法》也只是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而已,看不出对信息系统建设有何明确的重视。严格说来,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90年代初,我国的城市规划中根本没有“城市信息系统”这一概念。诸如邮电通讯业等,长期以来也既不属于物质生产部门,也不属于公用事业,因而无论从哪一方面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虽然人们一般认为它属于城市的基础设施,但在实际工作中,例如在很多城市的“开发区热”中,往往又把“通话”降格为“配套工程”,仅仅“配套”而已。这样,在建国40多年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信息系统的建设就基本未能摆在应的、正确的位置上。

其次是信息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缺乏国家支持。城市信息系统的建设虽然是高效益产业,但它首先是高投入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中的硬件业,累计投资往往高达数百、数千亿元,这就需要国家支持。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往往得力于政府的培育和扶持。例如日本(1982-2000年)投资20-30万亿日元,用于开发高级信息通讯网络系统;美国政府则从70年代起就把信息产业及其技术、服务摆在保持美国综合经济实力世界第一的优先发展的“战略产业”位置上,它宁愿让日本在钢铁、汽车、家用电器方面去发展,也不愿在信息产业领域让日本取得优势。但在长期以来“国家计划就是一切”的中国,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信息产业一直是摆在传统产业之后的。迄今为止国家也一直没有一个具体的发展信息产业的政策或法规,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10年规划和第八个5年计划纲要》中,甚至没有“信息产业”概念,仅有的“电子工业”也被摆在很次要的位置上。由于信息产业缺乏必要的国家支持,其发育、成长非常迟缓。在此基础上,中国城市的信息系统可以说是相当落后的。例如“我国的信息服务业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中国一流城市,也只相当于美国、日本60-70年代的水平。”②

第三是用行政手段管理城市建设,城市信息系统总体发育不良。我国过去一直实行计划经济,城市空间是典型的“计划空间”,全凭“看得见的手”操作运行,因此统得过死、政企不分成为普遍现象。诸如邮电、通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印刷、图书馆、教育等,均由国家统管,实行垄断性福利性经营,即使缺乏发展能量也不允许社会力量插手。由于投资体系不健全,价格体系不合理,城市信息系统缺乏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此外由于体制上的真空和漏洞,规划与计划脱节,计划与建设脱节,加上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种种弊端交织融汇,致使城市信息系统结构失衡,效益低下,综合服务能力大受约束。城市信息功能的乏力,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城市进程,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由国家大量工业投资的集中投入而发展起来的大中城市,就只能作为各个区域的工业中心来定位,其综合经济实力大受影响。

最后,主要由于上述三方面的原因,就造成了中国目前城市信息系统与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极不协调,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城市的信息系统的总体乏力,信息功能衰弱,难以支承城市的现代化和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现代城市区别于近代城市的根本特征是经济运行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而没有发达的信息优势就难以实现经济优势。上海过去一直是中国的一流大城市,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历年的财政上缴名列榜首,但相对来说贡献也并不理想,尤其是一旦转向市场经济运行,因人口集中而滋生的种种“城市病”就压得上海几乎透不过气来。比较一下,日本东京的人口与上海相近,面积只有上海的三分之一左右,国民生产总值却为上海的21倍。空间密度如此之大,还能容纳得下,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东京的城市信息系统高度发达。东京排名第1、2、4位的产业是印刷业、出版业和新闻业,而排名第3位的也是通信机械及其关联机械的机械制造业,都属于信息产业。日本的三大都市经济圈: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也都是这种情况。这三大经济圈面积仅占日本的13%,却聚居了49%的居民,产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8%。

2、城市信息系统质量初级化,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运行重要表征是商品、物资、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的大范围、多层次、全方位流动,而最根本的是信息的流动。高质量的城市信息系统,是城市各种经济活动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功能强弱的先导。80年代以来我国新建各类城市227个,相当于1949年的172%。这些新建城市优于老城市的地方在于具有通讯优势,因而具有市场优势。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城市信息系统仍处初级发育阶段,信息资源的开发能力还很低下,信息接收、加工处理、反馈与应用均差,信息产品匮乏。当我们需要大数量级地推进市场经济时,就处处感到信息系统落后的制约。

3、城市信息系统结构初级化,跟不上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推进。目前我国的城市信息系统,空间配置极不均衡,技术手段落后,特别是产业结构幼稚,不说拉动市场经济向前发展,就是跟进都感到吃力。发达国家的城市信息系统,以先进的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大范围、多层次、全方位发展,其产业结构包括以计算机工业为主的硬件工业和以软件为主的信息服务业,还包括电话、电视、广播、新闻、出版、印刷、激光、光纤、电传、通讯卫星等行业,以及由教育、图书馆等组成的信息处理行业。我国城市信息系统就其结构规定性来说,仅仅相当于美、日等国50-60年代的水准。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信息产品开发、情报收集、加工处理、传递、复制、自动监调、咨询、服务等,在很大的程度上还不能依托城市信息系统得到实现。

4、城市信息系统的效益指标低下,影响市场经济运行效益。由于我国城市信息系统相当初级、滞后,系统运行的效益评价相当之低。在硬件方面,我国的微机产量还不到世界产量的0.5%;在软件方面,从事开发生产和应用的专业人员虽然超过30万人,超过除日本以外的东亚、东南亚地区软件人员总数的1倍,但投入产出值低,我国的软件出口还比不上只有1000名软件人员的马来西亚;在信息服务业方面,虽然目前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但其产值仅占GNP的0.1%,而日本是1.5%。通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印刷、教育、图书馆等,其效益指标也都低下。这种状况,已在非常深刻的层次上制约我国市场经济的发育、成长。

三、未来的探求:信息系统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对接

要改变我国目前城市信息系统对市场经济运行的严重滞后局面,必须具有超前的眼光,采取实际的步骤,下大力气加强城市信息系统的建设,使城市信息系统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需要,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要大力推进国家信息政策的研究和制订工作,把城市信息系统的建设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来。信息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关于发展和管理信息产业的一系列方针、原则和办法。为了从未来的战略的角度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有效的配置和合理的使用,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信息政策的研究制订工作。美国的信息政策非常全面,一方面制导信息工作往商业化方向发展,强化市场机制,另一方面也注意保持政府的介入水平。日本的信息政策则以建立效率的信息系统为主目标,强调利用信息促生产,发展科技。这些对我们有非常积极的借鉴作用。我的考虑是,当前要大力开发信息政策的研究,要分析比较各国的信息政策,根据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制订以建设城市信息系统为重点的信息政策。在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上,特别是在城市规划中,要纠正以往忽视城市信息系统建设的偏向;把城市信息系统建设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业的和地区的发展规划,并确定相应的措施、办法等。

(二)国家应加大介入信息产业发展的力度,大力支持信息产业的发展。发达的信息产业是现代城市信息系统的基础。战后从60年代至90年代世界信息产业的崛起说明,城市信息系统的建设,从而城市经济的发展,无不与高度发达的信息产业、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息息相关。由于信息产业需要巨额投入,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民间的财力和投资机制不可能对它有很大帮助,因而国家必须组织相当财力给予支持。此外,国家应通过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等,支持各种形式的信息事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如兴办多种形式的信息、咨询、决策机构,普及和提高信息技术等,以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的能级升迁,提高城市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

(三)要注意培育城市信息系统运行的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来解决城市信息系统的操作、发展等问题。我国城市信息系统目前普遍存在的投资体系不健全、价格体系不合理、管理体制未理顺的状况,从根本上说源于传统经济运行模式对市场机制的漠视和排斥。如果继续容忍和放纵这种状况,在城市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城市信息系统与大经济环境的时滞反差将进一步拉大,与市场经济运行的不和谐将进一步加剧。因此要加大城市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改革的力度,引入市场机制,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同时,要拓宽投资渠道,放宽价格环境,建立政企分开、能充分发挥信息企业自我约束、自主运行、自在发展的管理体制。

(四)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城市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当前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是:第一,普及和提高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城市信息系统的基本制导因素,城市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落后,信息传递迟缓,信息服务效率低下,这是制约我国城市功能有效发挥的基本导因。为此要在财政、税收、金融、人才上向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倾斜,大中城市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管理调控系统要尽快采用计算机自动化的信息技术,以提高宏观管理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及时性;此外要提高电话、电讯、邮政、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图书等信息手段的覆盖面,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城市信息网络,满足社会各方面对信息的多样化、多角化需求。第二,优化城市信息系统的内部结构。当前我国城市信息系统内部结构主要问题在于信息服务业严重滞后。在发达国家进入90年代以来信息服务业大都发展很快,美国计算机服务业总产值与计算机硬件总产值之比,60年代还不到1:5,目前已达到3:2。日本的信息服务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4.3%,大大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8%)。比较起来,我国城市的信息服务业落后美、日等国20-30年。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考虑城市信息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组合、配置问题,近中期内,要努力发展软件开发、信息通信服务、信息处理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产业,以支持城市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迈进。

(五)、要重视信息人才的培养。建设现代城市信息系统,包括建设一支数量大素质高的信息人才队伍。目前美国有50-60%的职工在信息产业部门工作,还感到人才短缺,现在短缺100多万软件人员。日本也有同样的趋势。相比之下,我国信息人才尤感数量少,素质差。1992年12月28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将在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有关部门,开考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并成立全国电子信息应用教育中心,负责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培养具有现代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并掌握计算机专门知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技术专门人才。”这一举措的实施有相当的积极意义。但仅有此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多层次、多种办学形式的积极性,既抓教育,又抓培训,才能逐步缓解信息人才的短缺局面。注释:

注释:

①Vance and Sutker,1957:103-104,Bean,Poston and Winsborough,1972.

②高廷无:《信息产业国际比较及我国的发展对策》,《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3年第5期.

标签:;  ;  ;  ;  

信息系统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对接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