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学历人才职业道德培树机制
徐晓静
摘 要: 高学历人才并不缺乏对职业道德的认知,但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道德意志能不能经受住考验,要靠职业道德理想的支撑。高校和用人单位对不断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准则负有重要使命。知识是力量,职业道德为这种力量把握方向,为职业活动保驾护航。文章重在探讨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如何使受教育者易于接受。
关键词: 职业道德;道德意志;教育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高度重视道德对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近年来发生的利用专业知识、利用高科技手段犯罪的案件中,高学历人员占比上升,这就再次敲响了对高学历从业者培养树立职业道德的警钟。对此,大学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爱因斯坦曾深刻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礼记》中说:“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包含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
一、完善高学历人才职业道德培树机制的紧迫性
高学历人才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课题组调研发现一些虽然不很普遍但十分突出的现象:其一,不讲诚信,如求职简历造假,随意签约毁约;其二,缺乏奉献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其三,触碰底线,利用技术、知识从事违法犯罪活动。[2]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
高学历人才职业道德面临危机的原因包括:首先,攀比的心理;其次,侥幸心理;再次,追求所谓的成功,多元化价值观念冲突的社会背景给职业道德带来了挑战;最后,大学的教育重点集中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重视智育忽视德育。
二、将职业道德内化于心的三个重要节点
党的指导思想要求知行合一。高学历人才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品质以胜任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要使扮演重要社会角色的高学历人才把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践于行需要靠一个教育体系,不断地强化、引导、激励。
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理想、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行为共同构成了职业道德综合素养。[3]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职业道德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在大学阶段主要加强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理想的树立,用人单位则在具体工作中侧重于职业意志的锻炼。
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对幼儿的语言和思维进行培养。为此,教师在进行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给幼儿更多的思维和表达的空间。教师不要过于尊重僵硬的游戏程序,教师应该结合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和其行为表现,对相关的游戏程序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实现对教育的优化。与此同时,教师要学会在教育中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能够以幼儿的思想和需要为出发点,进而对教学给予优化和完善。
教育方法是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桥梁,建立在尊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上的方法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
1.加强爱岗敬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认知教育
CNAS于2017年底和2018年初分别发布了CNAS-TRL-004∶2017《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和CNAS-TRL-006∶2018《轻纺实验室测量设备的计量溯源或核查工作指南》。这2份文件可以给实验室测量设备计量溯源性提供最直接的参考依据。另外,计量标准化部门应不断完善标准化体系,发布和实施更多纺织测量设备的校准规范/规程并与测试标准相适应,满足实验室合格评定和测试的要求。
2.树立职业道德理想酝酿职业道德情感
面对挫折或诱惑,道德意志有时会动摇,道德理想是坚定道德意志的灯塔。从业者有时触及职业道德底线,是担心失业,迫于生存压力的无奈之举。因此,应加强职业操守教育。很多时候道德操守所能带来的荣誉感和自我认同被金钱、地位等物质享受及虚荣攀比的价值观和评价指标战胜了,在多种价值追求冲突的时候,职业尊严、职业荣誉感所带来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认同是坚持职业道德的内在动因。
3.加强职业道德意志培养
(1)加强职业道德评判标准的体系建设。对职业道德准则或标准的建设,关注的是医生、教师、律师等职业者应该如何从事社会事务,要研究职业行为对错、好坏的标准和规范。
三、完善高学历人才职业道德培树机制的建议
1.高校改善大学阶段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这种青霉与匍枝根霉的模型易于制作和演示,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将肉眼难以辨别的微观结构放大,突出展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的结构特征,有助于学生掌握两种真菌的结构特点以及两者的区别。这种模型还可以由学生自己制作完成,既能加深学生对真菌结构特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1)开设课程避免空洞说教、灌输教育的方式。本课题组调研发现,当前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受大学生重视程度不高,关于原因,大学生提到了老生常谈、遥不可及、避实就虚,自己道德认识没问题不再需要说教了等很多理由。大班授课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缺少针对性和行业特色,因此有必要在专业课程上侧重渗透职业道德,比如,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法律职业道德、医生职业道德教育。
(2)通过事件体验和环境熏陶方式渗透引导职业道德的养成。大学可以采取组织学生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倾听违反职业道德的反面案例报告,参加一些现身说法的演讲等方式,使他们在生活经验而不是书本中得到职业道德培养和提升。可利用校规校训、雕刻、雕像营造校园环境,通过美好的事物传播职业道德观念。
(3)以职业道德促进生存和发展。要提高大学生德育课被接受的程度,需使职业道德同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结合起来,使有德者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建立激励机制,为职业道德的坚守铺垫生活体验基础。当前社会上有老实人吃亏的错误认识,导致一些人摒弃了传统的老实本分的人格价值追求。然而个案并不足以否定一种社会价值观念。外部监督的作用是有限的,任何一种形式的监督都不可能事事监督、时时监督,从业者自律才是解决诸如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之道。首先学校在管理制度上要做到尊敬有德者、奖励有德者、回报有德者。
(4)重视传统文化道德精髓的发扬光大。我国历来重视德治,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是值得学习和发扬光大的。例如《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思想。《周易》有云:“君子以慎德,积小以成高大。”企业管理者应重视弘扬传统文化,践行职业道德。
有些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主要原因在于认识不足。比如,对于挪用单位公款投资,往往是认为自己并没有据为己有的意思,只是短时期借用,不是什么大事。高校在日常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类似职业道德的规范,通过生动的实例使其产生直观认识,尤其是让他们通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接受现身说法的教育。从认识上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帮助大学生防范职业风险,树立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道德,防止其毕业后急功近利。
2.改进用人单位培养树立高学历人才职业道德的措施
一眼看下去,很明显,南边的十几岁那个团队的少年们,一个个都凝神静气、呼吸自然。同时一个个都做到了‘深、平、稳’。很显然在‘蕴气式’上都有了一些成就。
(2)激发高学历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并通过企业文化激发高学历人才的社会责任感,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行动。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指其自身学历有多高、能力有多强,更重要的是看其对社会所能起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
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缺乏职业道德认知,对错了然于胸,却仍然明知故犯。物质世界的丰富对职业道德带来了挑战。在面临选择时,克服诱惑需要强大的意志,坚持不偏离道德规范需要很大的勇气。职业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克服困难、排除障碍、控制情感的精神和毅力,是践行道德规范的内在精神力量。强化道德意志,能帮助从业者克服虚荣、攀比、浮躁、诱惑和干扰,在冲突的价值碰撞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从游客反馈情况来看,苏州太湖园博会的不足之处占比由高到低集中反映在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园艺知识普及度不高、园博会主题体现不深入、后续利用不足、缺乏特色与创新、景区管理不到位、创新景点少以及文化内涵挖掘不够8个方面。
在工作岗位上把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虽然有学校教育的基础,但是用人单位也应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并在工作过程中锻炼出专业能力强、职业道德高的人才。在现代社会,一些专门职业会实行不同程度的自我管理,并拥有各种重要的自主、自律手段,比如,确定职业准入的条件、制定职业伦理规则、规定收费标准、进行纪律惩戒等。[4]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很多企事业单位十分重视培养树立单位职工的职业道德意识。现将有效做法总结如下:
首先将新发现的软件缺陷录入到系统中,然后利用该系统对软件缺陷进行统计分析,一方面可以利用建立的缺陷统计模型和缺陷分析模型对软件缺陷进行分析统计,如软件问题按严重性等级统计等。同时,也可以利用基于ODC的分析统计模型对软件缺陷进行分析统计,如软件问题按缺陷目标统计、按缺陷影响统计等。
(3)编发职业风险和职业道德指导手册。结合本行业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把可能触及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其风险和对职业生涯的危害准确地传递给职工。
(4)利用互动式宣传方式。利用文娱活动和人们乐于接受的新媒体,比如,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或内部刊物,大力宣传职业道德的规范。
(5)积极开展系统化的职业道德培训。在职业道德主题教育活动中,注重创新教育模式,增强教育实效。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
(6)营造文化环境。在门口、走廊、过道、桌牌、胸卡等显眼位置悬挂、印制职业道德规范和名言警句,时时提醒并接受群众监督。
综上,学校和单位关于职业道德培养树立的措施,既是对高学历人才职业行为的激励,也是对其职业生涯的保护。道德之上有法律。高学历人才一旦触犯了法律,不仅将自吞苦果,同时也是家庭和社会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10.
[2]武晓华.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119.
[3]丁元富.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应强化意志培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5):19.
[4]张志铭.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认知[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6).
DOI: 10.16653/j.cnki.32-1034/f.2019.05.022
(作者单位:唐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