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技术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述论文_章永方

桩基技术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述论文_章永方

浙江中德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湖州 313200

摘要: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行业发展深深感受到科技手段应用的重要性,为各个行业注入了极大的推动力,而建筑行业同样如此,桩基础技术手段在建筑施工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的应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并为整体的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提供相应的保障。基于此,笔者主要针对桩基础技术手段在工民建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以下为详述。

关键词:桩基技术;工民建;工程施工;应用方式

工民建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有桩基技术的支撑,只有对桩基技术的施工质量进行把控,方可使得整体的工民建工程质量得到保障,而笔者基于此技术手段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针对其质量把控方式提出了建议,具体可见下述。

一、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择选环节的把控

其一,从持力层相对较深的桩基工程来讲,在实施机械挖孔的过程中,可对人工挖孔中的人为影响因素予以规避,并尽量避免人工挖孔行为。

其二,从硬质岩嵌岩桩来说,冲击钻进以及旋转钻进的方式,都需要从受力作用的加强和集中等作为基本,选用冲击钻进的工作模式。

其三,基于岩土工程的地质,工民建工程中的桩基工程在施工中所体现的优势不明显,持力层埋藏深度过大,桩基工程的经济性将无法体现出来,此外,工民建施工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

其四,基于预应力管桩施工,可以选择通过挖孔桩清底或是管桩挖取的方式,对岩石风化在实体浸泡时所体现的易软化特定予以全面认识和把控。

二、桩基工程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

其一,确定施工顺序,通常情况下,都会选择运用先打桩、再挖基的方式,只有做好打桩工作,使桩基得以稳固,在实施进一步的挖基行为,实现桩的准确定位,提高桩位的牢固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在对浅基坑予以处理的过程中,要结合上述施工原则,使得挖桩过程可以顺利、高效开展。

其二,排桩施工之后,还需通过分段施工的方式,亦或是选择从中间位置逐渐向两头位置推进,不可从两头向中间施工,将会导致排桩质量受到影响,给工程施工进度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其三,在对桩基的施工地址予以选择和的确定的过程中,要针对建筑附近的实际情况予以全面考察,使建筑施工过程不受周边环境所带来的突发因素所制约。

其四,群桩施工的过程中,从理论上来讲应当从中间部分落实施工行为,而后逐步扩散到周边,此种施工模式,是施工顺序确定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规则。

其五,对各项工作全面考察,施工之前需要做好全方面的考核工作,重点基于施工进度的把控这一问题进行分析[1]。在此过程中,要制定全面的、细致的考察方案,对施工地点的各方面情况予以了解和掌握,确保工程建设可以顺利的开展,最终按照规划和施工要求完成建设任务。不仅如此,还要与其他的单位及时沟通,保证每项施工任务均可有专业人员的领导和指引,发挥他们的职责优势。此外,还需做好资金筹备工作,并制定切合实际的设计图纸,将现场测量中的数据信息融入到设计方案中,使数据参数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2]。

三、灌注桩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要点

工民建工程中的桩基工程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它的质量将会给整个工民建工程质量造成直接影响,结合工民建工程桩基施工质量的要求,基于其中的关键技术手段的应用严格把控,进而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可以正常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钻孔施工技术

钻孔以前需要对桩位以及标高等实施再次复审,确保无质量问题,再对孔径、孔深度以及孔斜度等进行检测,根据地质勘测报告中的内容,观察最终的施工工作的落实是否满足设计图纸中的要求,如若持力层深度不够,那么可选择增加半米至1.5米,保证桩基的实际承载力[3]。

(二)钢筋笼施工技术的控制措施

对搭接、钢筋笼制作质量以及焊接质量等予以把控,同时实施严谨的检测,运用分段式的方法,使得钢筋笼的制作更加科学以及合理,对其长度进行严谨控制,它的长度即钢筋本身的定长,不可小于六米,钢筋接头的区域可以选择错开式的焊接方法,两个钢筋的轴心必须在一条直线之上,若想对钢筋笼上浮问题予以规避,就需要将笼底的钢筋制作成喇叭状。尤其是非全长配筋桩,当其笼顶部标高和地面相比较低时,此时就需要借助吊筋的作用,将钢筋笼焊牢,防止其掉落[4]。

(三)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技术控制方法

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工作中,桩基施工对于其本身的抗离析能力的要求较为严格。众所周知,混凝土施工环节的工程量巨大,施工环节混凝土很容易出现散热等问题,所以就应对此类问题予以全面分析和总结,不可出现堵塞问题,还需对桩身浇筑环节的连续性进行把控[5]。另外,也要对施工设备以及材料等的供应情况予以把控,使得连续浇筑作业高效落实。

混凝土浇筑前,不可运用吊斗直接灌模,而是要借助人工的作用,使得下料过程更为均匀、稳定,使得浇筑高度更加合理以及科学,可在四十厘米左右的位置,通过分层浇筑的方式,做好振捣和浇筑工作,在此过程中,还应使上层和下层之间的关系更具融合性,浇筑过程中要把控初凝时间,注重间隔时间的影响,最佳状态可将其控制在两小时。

(四)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其一,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应用要点。沉管灌注桩施工环节,开孔环节可以选择运用锤击或是震动冲击的方式,最为常用的制桩直径为三分米至五分米,桩体长度需在二十米之上,确保打至硬粘土层区域,此设备的应用过程较为简洁,同时打桩速度也较快。但是,在施工环节却易出现断桩或是缩颈等问题,甚至还存在局部加长、混凝土强度不够等现象,形成这些情况的原因较多,例如,缩颈问题多发于软土层,因此,拔管时应减缓速度。

其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应用要点。各类型的钻孔桩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都要将桩孔排出地面,而后做好孔底残渣的处理工作,最后方可落实浇灌混凝土的工作,如若钻孔桩的直径为6分米至6.5分米,此时则要借助回转机具的作用,实施开孔操作,利用泥浆的作用,对孔壁进行保护,避免出现陷孔事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民建施工环节,要合理运用桩基技术,发挥此技术的优势,把控相关的技术要点,确保技术应用效果,为日后上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泰成,李星星.解析桩基技术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4,15(5):178.

[2]刘成硕.桩基技术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述[J].新材料新装饰,2014,26(7):347-347.

[3]刘玲伶.桩基技术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9(18):1109-1109.

[4]晏爱春.论桩基技术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4,29(14):393-393.

[5]刘彦平.预应力管桩建筑桩基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5):172-172.

论文作者:章永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  ;  ;  ;  ;  ;  ;  ;  

桩基技术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述论文_章永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