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重塑民族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主义论文,民族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世纪初叶,中国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86年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青年去争取祖国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对爱国主义新内涵的探索又成为当代中国青年的重大课题。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虽然其血脉世代相承,但在不同历史年代,其主旨却各有不同。五四时期,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救亡图存;新中国建立后,表现为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拨乱反正时期,表现为一种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那么,今天的爱国主义新内涵是什么?我们认为,厘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把目前的种种爱国主义思潮提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
回顾这些年来影响较大的爱国主义思潮和行为,从1999年抗议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到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直到最近发生的抗议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开历史倒车的诸般行动,实际上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爱国主义新增添的精神内核与价值诉求: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化不可逆转的浪潮中,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在中国发展世人瞩目的背景下,寻求我们国家在世界上全新的定位和方向;
在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的现实中,探索构成我们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新内容。
我们应当认识到,当代爱国主义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强烈的期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愿望,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爱国主义应该体现出理性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如果发挥充分得当,她将重塑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而且,像过去任何重大历史时期一样,青年群体必将在其中扮演积极而具有建设性的角色。
首先,与过去几十年的爱国主义不同,当代爱国主义更集中反映在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上,表现出一种强烈维护国家利益的愿望。这种愿望,又以中国的快速发展与日益强大为心理依托,力求彻底实现百多年来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理想,赢得我们在世界上真正的平等地位。
其次,这种爱国主义本身也是一种思考。目前我们面临的全球化的进程,国内民众一般倾向于理解为经济生活领域的变化,但实际上其影响远过于此。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民族,什么是主权,以及如何重新界定这些概念之间的利益分配,整个世界都必须面对这些问题。而且,不同发达程度的国家出于各自不同的利益,对此也会有不同的解释。在这个意义上,当代爱国主义也可以视为民众对于上述一系列问题的自发回答。
最后,青年,作为爱国主义思潮和行为的主力军,我们有必要关注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群体10年间一种显而易见的转变——从热衷摹仿西方文化,到爱国主义成为广泛的情感共鸣?
第一个答案当然是我们发展了,以及发展中由于各种冲突而产生的反思。但是这肯定不是全部答案。它的深层含义在于,由于我们发展了,眼界开阔了,境界不同了,我们必须重新回答“我是谁”、“我们向何处去”这类最根本的哲学问题。而且,基于和平、发展与开放的现实,我们已经不可能从内省中得到全部启发,只能从外部交往中寻求答案。换句话说,探索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新内容,乃是我们民族未来的立身之本,也是我们当前无法推辞的责任和义务。正是此时,青年由于其敏感和活跃,开始自发地以爱国主义的形式进行探索和尝试。如果站在历史的高度,他们应当得到属于自己的荣耀。
当然,对于当代爱国主义的实质内涵,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思索,而且种种具体做法亦有讨论和商榷的余地。例如,我们在面对别国敌对行为时,是否应该抱着不分析不鉴别的横扫一切的偏激态度?对于被侵略的历史记忆,我们应当怎样既以史为鉴,又面向未来?我们在表达个人情绪时,是否负责任地考虑到了国家大局和民族利益?在手段与目标之间,是否应该遵循合理合法的表达方式?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追求,除了情感表达,又将如何具体落实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思考并寻求答案。
青年是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庞大群体,自五四运动以来,他们一直以自己的敏锐和热情推动历史的进步。同时,青年也与这种进步一道成长,肩负起对于这个国家的历史责任,塑造起具有时代光芒的民族精神。我们相信,赢得过巨大光荣的中国青年,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赢得新的更大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