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_科学发展观论文

党的十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中共十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中共论文,十七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435(2008)02-0125-06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野看,中共十七大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理论、发展动力、主体条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新的概括和阐释,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理论作出了新的概括,这是中共十七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突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伟大的理论创新工程,也是一项伟大的实践事业。无论是理论的创新,还是实践的推进,都需要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中共历史进程中发生发展的,在这一进程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理论,那么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一个总的称呼,它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随着实践发展而将产生的新的理论成果。从党的文献看,历史上,毛泽东思想曾被称为“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1]418-419邓小平理论曾被称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3]361科学发展观提出后,它又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4]8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是分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在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中也就不断地形成阶段性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不同阶段的理论成果。所谓“新阶段”和“新成果”是相对前一个阶段、前一个成果说的。党的文献中还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的说法:“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学术界又有两次飞跃产生三大理论成果的表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阶段性成果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十七大的突出贡献在于,第一次把改革开放近30年来,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全部理论成果集中起来,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统一的称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和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指导理论作出的新的提炼和概括。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5]10-11这一概括,不仅更加凸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理论和实践主题,而且相对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提法更加简洁。它既不排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性,又赋予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统一性,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时期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既是一以贯之、薪火相传和接力推进的,又是充满创造活力、永不停滞僵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十七大报告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5]11这一方面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要发展,也一定能够发展;另一方面又说,只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还未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都是这一理论体系的一部分,都是对这一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是以这一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为指导。

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理论的新概括相联系,十七大还给予科学发展观以新的定位。在十七大召开之前,党内外、国内外都有种种猜测、议论,就是科学发展观如何定位。对此,十七大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十七大报告和党章中有两个重要的表述:一是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5]12;二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5]11第一句话表明,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理论,而且是最新的指导理论;第二句话表明,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这一理论体系的新成果。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从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来说,它是最富有当代特征的指导理论。这是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最新定位。因为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最新成果,所以十七大报告反复强调,在当代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于新世纪新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说,坚持和不断推进这一伟大事业,就必须坚持包括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动力和要求进行了新的阐释,这是中共十七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突出贡献。

第一,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5]1-2这是在总结新时期中共历史发展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判断。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事实表明,思想观念的变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新的思想观念战胜旧的思想观念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十七大报告还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11”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条道路”和“一个理论体系”。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也就是说解放思想是这条道路和这一理论体系发展的一大法宝。所以综合起来看,上述命题,不仅鲜明地揭示了解放思想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事业的重要作用,而且也用简要的文字明确地回答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动力之源。

解放思想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重要助推器。对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江泽民都曾有精辟的论述。邓小平认为,思想解放是中国全部改革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基础和前提。他指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6]3江泽民说:“解放思想是一个法宝,是一个帮助我们在思想上和工作上永远保持蓬勃生机与活力的法宝,必须伴随建设和改革长期坚持下去。”[7]208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正是依靠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列宁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也正是依靠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又吸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现新飞跃。”[8]“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要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基本规律。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就是按规律办事,也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9 ]339在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继承了上述思想。他在“6.25”讲话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10]按照此次讲话的基本精神,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命题,强调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5]12这些论述,不仅精辟地论述了解放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意义,而且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规律。

第二,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又一个重要命题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5]10这是一个条件句式,意思是说改革开放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充分而必要的条件,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我们接触到的材料看,像这样明确地把“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表述,并特别强调改革开放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作用,在党的文献中还是第一次。如何理解这一命题?这要把这一命题与十七大报告关于改革开放的其它论述联系起来考察。报告中直接论述改革开放的还有这样几段文字:“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5]2“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5]7“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5]8“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10-11综合以上论述,可以作以下分析:一是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等因素表明,它是中共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革命,它贯穿于新时期近30年历史的始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没有改革开放,可以说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所以说它是“关键抉择”,是“必由之路”。二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呼唤新的理论指导,也必然产生新的理论。这一理论就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这样的新发展。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此,“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也就成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动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十七大报告郑重地强调:“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5]10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是新时期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内的党的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经验。

第三,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这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断。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的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洋八股表现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表现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替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1]658-659后来,毛泽东在《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文章中,紧紧围绕“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和“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等几对概念对以上论述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说明。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常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或类似的提法混用。中共十四大报告在阐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又提出:“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将原先的“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改为“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增加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表述。所以概括起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即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即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当前时代的发展、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去发展它,即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和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上述要义,十七大报告用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三个特色”方式表达了出来。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5]33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从另一个角度的新表述。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提法,在党的文献中是第一次。1938年4月,艾思奇在《自由中国》创刊号上发表的《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中说:过去的哲学“做了通俗化的运动,把高深的哲学用通俗的词句加以解释,这在打破从来哲学的神秘观点上,在使哲学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接近,在使日常生活中的人们也知道注意哲学的修养上,是有极大意义的,而且这也就是中国化现实化的初步”。[12]387毛泽东在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强调,洋八股表现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表现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替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里的“通俗化”、“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已蕴含着“大众化”的旨趣和追求,但是并不明确。十七大报告鲜明地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命题,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而且也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民族化和当代化,而且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批判的武器要成为武器的批判,必须为广大群众所掌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本质上讲,就是广大群众掌握“批判的武器”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强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实际上就是说,要根据当代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中,成为共同的思想基础,共同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根本目的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生活联系起来,结合起来,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指导,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使其通俗化、普及化和群众化。这不是降低马克思主义的品位或者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而是真正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要求,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需要。如果离开人民群众的需要,脱离人民群众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如果把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来谈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出路。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条件作出新的分析,这是中共十七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突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条件是始终不渝地进行党的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推进得顺利不顺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能不能绽放出绚丽的理论之花,结出丰硕的理论之果,与党重视不重视理论建设、善于不善于进行理论建设密切相关。历史表明,党越重视、越善于进行理论建设,就越具有牢固的理论基础,就越能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理论队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会不断地向前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经验。

党的理论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全党的理论学习。十七大报告重申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明确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的理论学习的基本任务、要求和目的。这就是“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48~49着眼于全党的理论学习,提高全党的理论兴趣和素养,这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工程。

党的理论建设还要在广大党员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可能是另一种模样。我们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其中就包括着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智慧。基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经验的总结,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5]33能不能培养和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基本条件。

不同时期党的理论建设有着不同的重点。十七大报告强调: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5]48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5]49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否巩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能否被全党所掌握,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广大党员、干部能否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当前党的理论建设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更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和前提。

党的理论建设还要着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不同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只要求别人的思想与时俱进而自封为顶峰。马克思主义认为自己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不是简单地从真理走向真理的历史,而是包括以新的原理代替旧的原理,包括真理的不断完善和不断丰富的历史,包括各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自己面对的实际和时代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同样,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不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不着眼于理论创新,党的理论建设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十七大报告强调:“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5]9新时期的中共历史有力地表明,党的理论建设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保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其主体自身的内在要求。

总之,中共十七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以上选取的仅是其中的几个重要方面。就是这几个方面,也足以表明,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个进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阐释,必将进一步推动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标签:;  ;  ;  ;  ;  ;  ;  ;  

党的十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