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花园”之中——新加坡国立大学留学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加坡论文,国立大学论文,花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简称NUS)学习一年多了,在这个“花园国家”中,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欢乐、感动。每天在站台上等待去学校的班车时,看着路边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和如蓝宝石般清透的天空,时常会有种活在梦幻中的感觉。对于我来说,这一段留学经历,就像是小女孩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糖果盒子,每时每刻都能从中发现更大的惊喜。
狮城“方言”
新加坡的人口组成很复杂,除了当地居民外,华人、印度人、马来西亚人也占据了人口比重中很大的一部分。
超市的收银员大多是印度人或马来人,他们讲英语的口音很重。跟他们对话时,我几乎每几秒就得问一句“sorry”,请他们重复一下刚才说过的话;至于“新加坡式英语”,我也很难听懂。虽说英语是新加坡人的母语之一,但新加坡式英语的口音非常怪异,用国内新东方老师的话来讲,“新加坡英语是加速版的印度英语”。
来到NUS留学的第一个学期,我要学习五门专业课。这五门课的授课教授分别来自新加坡、中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泰国。令人崩溃的是,这五个老师所说的英语都带着不同的口音:
新加坡老师说英语时声调几乎没有起伏,还总喜欢在每句话后加“啦”,例如“I’m fine”,在他讲来就是“I’m fine la”。后来我才得知,这是新加坡英语的特有说法。
斯里兰卡老师说起话来像极了印度人,口音重、语速快、把“r”发成颤音、时不时还带个卷舌,听他讲推导公式简直就像一场噩梦!
为了应对语言问题,NUS为外国新生设立了“英语听力与口语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对各国口音的适应能力。英语老师给我们布置主题,让我们进行英语演讲,并用摄像机录下来。老师会对我们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并让我们观看录像发现自己的问题。
好笑的是,一些口语不太好的外国老师也会被送到这里学习英语。泰国老师由于口音问题,被学院送去练习口语。他每周上课时总会“委屈”地抱怨:“学院又把我送去英语口语班了,英语老师说我语调太平淡,要学会‘抑扬顿挫’地上课……”
NUS师生百态
NUS的老师都是来自各个领域的精英,刚开始接触时,我们总觉得老师们都是“学术怪咖”。可真正相处一段时间后,我们却发现每个老师都有深藏不露的一面。
我们宏观经济学的老师来自巴基斯坦,每次上课时,他都穿着笔挺的白衬衫和西裤,一丝不苟地打着领带,身上甚至喷着男士香水。我们一直猜测,或许他到海滩度假时也会穿着整齐的西服。直到某天,学院组织了一个party,这位老师竟破天荒地穿上短袖的休闲衫,随和地与同学们聊天。在谈话中,我们惊讶地得知,这位老师不仅常去东南亚的海滩度假,还为了更近距离地接触海底生物而考取了国际高级潜水员证书。我壮着胆子问老师:“您这种‘什么都要做最好’的习惯,是不是因为您是个完美主义者?”
老师笑着回答:“我只是觉得,学习时就要心无旁骛,玩乐时也要玩得尽兴而已。”
我们的英语老师是个37岁的新加坡女人,她待人十分温和。第一个学期结束时,她邀请全班学生去她家里开party。来到她家时,我完全被其中的摆设惊呆了——客厅的墙上贴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明信片,家中的柜子和桌椅都是竹子和藤制的,玻璃茶几下撤着从校园小径上捡来的红色石子,厨房里放着一盒猫屎咖啡和咖啡机……翻看她的照片,我们发现她曾在苏格兰留学、在菲律宾支教、在南非乘着卡车自助游、在澳大利亚的农村放过牧、在尼泊尔爬过雪山……吃完饭,老师坐在地板上抱着吉他轻声弹唱了一曲。我实在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像邻家阿姨的老师骨子里竟然会是一个文艺女青年!
NUS的学生也像老师一样有着“千姿百态”。我们班级里有个高大帅气的香港男生Calvin,刚入学时,他就在服装店找了份兼职,大家一度以为他家境一般。可开学两个月后,他邀请大家去他家里参加生日聚会,此时,大家才得知他在新加坡的富人区有座临海别墅!原来,Calvin从14岁起一直在加拿大念书,他去做兼职并非因为穷,完全是因为有着西方式的思维。
大家去Calvin家时,无意间得知班里的韩国帅哥Tony竟也住在同一片富豪区里。后来我们八卦得知,Tony的学士学位是在英国的帝国理工大学完成的,他来到新加坡是为了继承父亲的公司。班里的女生激动地讨论,Calvin和Tony是自从“高富帅”这个词出现以来,我们所见过的、仅有的两个真正的高富帅!
千奇百怪的校园活动
作为一个世界顶尖的高校,NUS的校园活动也极其丰富。
进入NUS不久,学生会为新生组织了一次新奇的活动——“探索校园中的‘闹鬼’地点”。我和几个胆大的女生报了名,并按照指示,在某日零点来到约定地点。
行程的第一站是学校中央图书馆的天台,新生们沿着逃生楼梯爬上顶楼,带队的学长阴森森地说道:“这是国大最有名的闹鬼地点,听说,曾有人在这里死掉……”他的话音刚落,我突然感到脚下似乎有点不对劲,低头一看,竟有一只手从地底伸出来,牢牢抓着我的脚踝!“中招”的不止我一个,一时间,周围全是此起彼伏的尖叫声。后来大家发现,原来我们脚下踩的是铁栅栏,有人藏身在铁栅栏下的空调通风管道里,专吓过往的新生。
接下来的几站,也是处处有“惊喜”。活动结束时已是半夜两点,回宿舍的路上,我向室友感叹道:“没想到,他们居然为这样一个娱乐活动投入那么多心思!”
室友笑答:“他们大概是在顶尖的大学待久了,做什么都有点‘完美主义’吧!”
另一次,我在晚上10点看到数百个学生骑车从校道上经过,原来,他们是为了宣传低碳生活而组织了一次“彻夜骑车”的活动,他们晚上10点从学校出发,计划用6个小时环绕新加坡一周,再回到校园。
还有一次,我在校园里穿梭时突然闻到一股怪味,后来听说,是附近的食堂在搞“学生厨艺比拼大赛”,有学生现场炸臭豆腐请大家品尝。
而NUS最让我惊喜的一次活动要数学校图书馆组织的“图书甩卖”活动。
当时,NUS中央图书馆楼下的广场上摆着上万本图书,任由学生选购。这些书籍是NUS图书馆曾经的馆藏,由于图书馆每年都要购进大批最新的图书,很多旧书无处摆放,会低价卖给学生。
大部分图书都是直接从欧美购买的原版英文书籍,在甩卖时,每本书的价格降至3新币以下。甩卖最后一天的最后半小时,工作人员举出了“任意5本书2新币”的招牌,闻讯而来的学生们搬着纸箱前来抢购,人潮涌动的场景非常壮观。当时,我抢购了5本英文小说,它们的原价都在人民币70元以上,而我竟以每本2元的价格买到了它们!
异国的节日
由于新加坡民族众多,这里的节日也充斥着不同宗教的影子。
有一次,我和同学去市中心的“小印度”逛街。当时正是下午6点半,我们想在街边找个餐馆吃饭,却见到“小印度”的餐馆里全部满员,哪怕露天的桌椅上都坐得满满当当。更加奇怪的是,这些人全部一言不发,桌上虽然放着饭菜,却没有一个人动筷。等到太阳完全落山后,这群人像是突然活过来了一般,吵吵嚷嚷地开始吃饭。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是穆斯林的开斋节,他们在庆祝斋月结束。
8月9日是新加坡的国庆节。来到新加坡的第一年,恰逢新加坡建国45周年大庆,据新加坡的老师讲,国庆庆典每五年就要隆重庆祝一次,这个45周年的庆典格外隆重,单是前期准备就有半年的时间。老师说,国庆节当天会有阅兵仪式、文艺汇演和烟花表演。
晚上7点,我的新加坡房东早早坐在电视机前,并邀请我与她一道观看国庆典礼。可能是因为期望过高,整个庆典实在让我大跌眼镜——阅兵时,士兵踢正步不太整齐;所谓的文艺汇演,简直就像中国地方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庆典后的烟花,也只断断续续放了十分钟就结束。看完庆典后,新加坡房东一脸“回味悠长”的表情,还问我:“是不是特别壮观?特别盛大?”
相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春节的时候。从除夕到元宵节,金沙附近会有个名叫“春到湖畔”的花灯展。听说我要去花灯展,我的新加坡房东表情夸张地讲:“哦哟,那里堵车堵得好厉害的!你想象不出那里人有多么多!”我们打了车过去,一路上虽然车辆排成长龙,却一直在移动,比起广州堵车时半小时一动不动的情况已经是好太多了。“春到湖畔”的游人比肩继踵,但比起国内节假日的旅游景点还是少得多。我们说笑道,应该让房东在上班高峰期挤一次北京的地铁,肯定能让她的世界观都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