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贷款存量问题研究_新增贷款论文

江西省贷款存量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西省论文,存量论文,贷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江西省贷款存量扩大化形势的现实考察

从江西贷款增长态势来看,在以往的大多数年份,江西贷款增长率都要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反映了以往江西贷款投放略显不足的客观事实。此外,从江西与全国贷款增长率的态势对比中可以得到证实,近年来国家信贷政策对支持江西经济发展也给予了适度倾斜。2010-2012年江西贷款增长率分别达到22.24%、19.03%和19.12%,较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2.59个、4.58个和3.48个百分点;2012年年末江西贷款余额达到1.11万亿元,占全国贷款比重达到1.65%,比2011年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数据显示,近年来江西贷款存量扩大化趋势较为明显,但是考虑到历史基数和全国排名等因素,江西贷款依然面临着总量做大的问题。因此,当前不仅要将贷款存量用好用活,更要将贷款总量加快做大,片面强调贷款增速过慢或贷款存量过大的论调都缺乏科学论证。

图1 江西与全国贷款增长率态势对比

新增贷款生产率的经济意义是每单位新增贷款能带来多少单位新增GDP,该指标反映了贷款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从江西与全国新增贷款生产率态势对比来看,在所有年份,江西新增贷款生产率都要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以观测期内的峰值为例,2006年江西新增贷款生产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4.96个百分点,显示信贷支持江西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率较高,同时也映射了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在2009年以来江西贷款存量持续扩大的同时,新增贷款生产率较之前绝大多数年份却呈现出急剧下滑态势,2009年和2012年两次触底,分别跌至37.95%和76.75%,进一步逼近全国平均水平,江西贷款存量用好和盘活的重要性凸显。

图2 江西与全国新增贷款生产率态势对比

新增贷款投资率的经济意义是每单位新增贷款能带来多少单位新增投资,该指标反映了贷款对社会投资的贡献。从江西与全国新增贷款投资率态势对比来看,在观测期内的绝大多数年份,江西新增贷款投资率都要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观测期内的峰值为例,2008年达到193.76%,显示信贷支持实体投资的总体效率较高,信贷资金在推动江西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2009年以来江西新增贷款投资率却表现出总体走低态势,2009年陡降至105.26%,2010年回升至149.19%,2011年是一个大跳水,进一步降至21.62%,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4.30个百分点。因此,在贷款存量持续扩大的背景下,要特别关注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想方设法将贷款总量继续做大的同时,也要采取措施进一步用好新增贷款和盘活贷款存量。

图3 江西与全国新增贷款投资率态势对比

二、江西省贷款存量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江西金融机构贷款增速低于存款增速,银行存贷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省居民存款未能全部留在本省以促进经济建设,而是部分流向了其他地区,存在某种程度的资金外流,制约了贷款存量使用。

从江西存贷款增长率态势对比来看,在观测区间的大多数年份,江西贷款增长率都要显著低于存款增长率,其中,2010-2011年贷款增长率分别低于存款增长率5.08个和1.21个百分点。此外,从江西与全国银行存贷比态势对比来看,在2006年以来的大多数年份,江西银行存贷比都要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2010-2012年江西存贷比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7个、5.44个和5.55个百分点,近年来呈现出加速放大态势,资金外流现象比较明显。根据调查分析,资金外流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资金系统内上存、邮政储蓄资金系统内上存、银行承兑汇票异地贴现及异地贷款、保险费用及集团性客户资金上划四种方式,并且以商业银行资金系统内上存为主。数据显示,2012年我省各国有商业银行系统内资金上存总额占各项存款比重为8.84%~42.86%,异地贴现总额占各项存款比重为0.06%~0.41%;而我省各城商行异地贴现总额占各项存款比重为0.48%~1.31%,异地贷款总额占各项存款比重为0.30%~2.82%,占比并不大。

图4 江西存贷款增长率及存贷比态势对比

资金外流的直接后果就是县域资金外流、小微企业和农村资金短缺。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域外资金收益率较高、金融生态环境较好、银行业机构商业化改革、网点撤并之外,还包括其他因素,例如:贷款零损失、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等致使信贷人员宁愿少贷款,也不愿意承担风险;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大量不良资产、中介机构乱收费、担保机构的放大功能弱化等诸多因素制约着信贷投放,部分企业逃废悬空金融债权,等等。调查显示,县域房产过户费、房产评估费、保险费率、起诉费率、执行费率、抵债资产处置费率等各项费用合计达到4%~6%。对于将一定比例新增存款投放当地,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关心的是如何解决担保、税率优惠和利率上浮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不满银行转移金融资源,而金融机构又抱怨本地投资项目太少。究其原因,从需求方面看,我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经济结构层次不高,企业主体数量不多,从而影响了有效需求的扩大;从供给方面看,我省农村金融体系较为薄弱,城市金融体系竞争力不强,金融产品比较单一,服务方式相对滞后,从而制约了金融多种功能的发挥。事实上,这也是当前金融体制和行政管理分歧的缩影,其核心问题是诚信环境建设和合力协调,当然还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另一方面,江西贷款余额长期处于中部六省的落后位置,近年来贷款存量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更加明显,从促进江西发展的战略高度,发挥合力,众志成城,继续做大贷款总量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从中部六省本外币贷款余额对比来看,2010-2011年江西人均贷款余额分别为1.76万元和2.07万元,与山西相比分别少0.96万元和1.07万元,与安徽相比分别少0.21万元和0.30万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分别少2.02万元和2.23万元。相对中部其他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江西贷款存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差距扩大化趋势明显。数据显示,2010-2012年江西贷款总额占GDP比重分别为82.99%、80.30%和85.57%,与山西相比分别低于22.75个、19.95个和23.50个百分点,与安徽相比分别低11.98个、12.16个和12.01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分别低于43.84个、43.51个和44.00个百分点,表明江西贷款总量不仅落后于中部大多数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与江西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难以有效发挥信贷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某种程度上也映射了江西经济发展的落后与金融发展的滞后直接相关。

图5 中部六省本外币贷款余额态势对比

与贷款总量不足相伴的一些典型事实值得重视。一是江西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全省加快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和不足,导致融资总量不足与供求结构失衡。二是江西缺乏实力比较雄厚、辐射能力较强的地方大型金融机构,造成金融资源利用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市场辐射能力偏弱。三是江西缺乏综合性投资银行机构平台,融合、撮合、转换全社会各类资金的能力较差,从而对规避各类资金投资渠道门槛、增加资金投资能力形成桎梏。四是江西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信用增进评级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严重不足,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导致金融市场内部建设明显滞后,资本市场融资能力薄弱。五是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江西银行信贷投向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大企业、大集团,造成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由此可见,贷款总量的继续做大,已经超出了融资本身的范畴,理应纳入江西经济金融发展的大框架内进行规划设计,必须站在全省经济金融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考虑,发挥合力,众志成城,着力于进一步做大做强金融业,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从根本上改善和优化江西经济发展环境。

三、江西省贷款存量用好和盘活的对策建议

一是省政府应建立一整套考核与激励相结合、重在激励的管理制度,其激励对象应包括江西辖内金融机构与各级地方政府,重点解决银行动力不足和各级地方政府着力不够的问题。

对地方金融企业,省政府应对地方政府制定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金融增长目标,特别是在资本市场、银行间债务融资市场和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方面拓展融资渠道,落实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责任,对于完成经营目标任务、考核业绩良好的,给予重点奖励。对于全国性金融企业在赣分支机构,则希望他们向总部积极争取业务规模、优惠政策和位次前移。贷款增加要高于本系统内全国平均水平,进而提高江西分支机构的授信额度,形成良性循环。为了形成有效激励,省政府要规定对在本系统内服务地方经济成效突出、位次明显前移的全国性金融企业在赣分支机构进行重点奖励。此外,省政府要对银行机构建立项目贷款首谈责任制,规定凡是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银行应该积极放贷。同时,为了与银行营造双赢关系,省政府还要鼓励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向商业银行推荐好项目,提高项目融资成功率。从根本上讲,各级政府要把发展金融产业当成主导产业来发展,以招商引资的精力和魄力来培植壮大金融业,以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优越环境来吸引激励金融业,大力提高金融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省政府要重点在营造有利于做大江西贷款总量的大环境上下工夫,解决商业银行想贷但找不到好出路、地方政府有项目但好项目不多的问题,着力提高我省贷款的吸纳能力。

二是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综合运用担保、税收等经济手段构建导向激励机制,重点解决县域资金外流和农村资金短缺的问题。

完善农村征信管理和失信惩戒等机制,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规范制度,发挥财政资金、政策性信贷资金的政策导向和典型引导作用,综合运用担保、税收等经济手段构建导向激励机制,引导和促使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其他社会资金流向县域经济和“三农”产业。例如,可以考虑对金融机构发放的农业贷款实行分账管理、单独核算,减免其营业税和所得税,鼓励和引导其将资金投向县域和“三农”。还可以考虑不把财政扶贫资金直接补给农村金融机构,而是设立风险基金,鼓励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发放农户贷款,共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于贷款回收达到一定比例以上的农村金融机构,由风险基金给予奖励,对于回收低于一定比例的则由风险基金和金融机构共同承担风险。此外,监管机构应全面考核区域内各家银行新增存贷比例,以正向激励措施引导其加大对当地的金融服务。例如,对由于客观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免于责任追究;对由于非客观因素达不到增量存贷比的机构,采取一定的惩罚限制措施;对区域金融机构以及高管人员的年审可附加对本区域资金投入情况好坏的条件,等等。

三是商业银行、邮政储蓄、信用社、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要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和经营策略,扩大基层机构经营自主权,重点解决社会和民生责任淡化的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应该逐步调整上存资金利率形成机制,降低上存资金利率水平,减弱资金向域外流动的利益驱动;取消上存资金数量考核,适当下放贷款权限,对县域中小企业应单独设立授信评级体系,放宽贷款准入门槛;科学确定基层支行的市场地位,把贷款发放的侧重点转移到中小企业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贷款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奖罚对称,提高基层行营销贷款的积极性。对于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可以考虑通过再贷款或允许邮政储蓄与农村信用社签订协议存款的方式,将邮政储蓄资金交由农村信用社或农村发展银行,以扩大放贷力度;还可以考虑扩大开放基层邮政储蓄资金直接运用的渠道,例如开办各种有价证券贷款业务和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增加资金本地使用的比例。同时,应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逐步以股份制形式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公司治理水平,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着力提高其在支农中的资金带动力和区域影响力。此外,应该尽快制定政策措施,明确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的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比例。

标签:;  ;  ;  ;  ;  ;  ;  ;  ;  

江西省贷款存量问题研究_新增贷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