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白关系在俄罗斯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_独联体国家论文

俄白关系在俄罗斯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_独联体国家论文

俄白关系在俄罗斯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外交论文,地位论文,作用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俄罗斯外交在经历一番波折以后走势渐趋明朗,呈现出一种“三连环”全方位外交的态势。“三连环”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即与西方国家关系,与东方国家关系以及与独联体国家关系。

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关系反复比较大。俄罗斯从自以为是西方大家庭中的一员而对独联体国家采取“甩包袱”政策到对独联体国家采取“积极拉拢”政策,应该说是俄罗斯外交政策调整中变化最大的一面。之后,叶利钦非常重视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并且甚为具体地提出了一个以俄白关系为样板,以俄白哈吉为核心的原则来发展与独联体国家关系的战略构想。

这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有三个非常清晰的层面:俄白关系是一个层面,俄白哈吉的关系是一个层面,而俄罗斯与其他一些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又是一个层面。俄白关系被凸现到了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关系的前沿。

俄罗斯是一个衰弱了的大国,白俄罗斯则是一个经济上正待复兴的小国,两国关系的构建使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了历史条件的背景上。然而,在研究俄白关系在俄罗斯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时,我们要更多地把这一课题放到俄罗斯外交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上去加以考虑,因为俄白关系直接影响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关系,而俄罗斯与独联体关系的进展又直接影响俄罗斯“三连环”外交走势的维持和推进。

一、俄白关系所经历的几个阶段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大致经历了“独大于联”、“独而要联”和“联大于独”三个阶段。(注:刘桂玲:《独联体五年的发展变化》(载《国际资料信息》1997年第1期))这种划分, 阶段性的概念比较明确,尽管人们在“联大于独”的问题上对其是否具有实质性的内容还存有一种疑虑。

应该说,俄白关系受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关系大势的框定,发展走向基本上也呈现逐渐改善的态势,但俄白关系的“个性”突出,俄白关系的凸现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其中卢卡申科的作用是相当突出的。

为了阐明俄白关系在俄罗斯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先具体地来看一看俄白关系所经历的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联合的意向难以确立。

按照刘桂玲的划分法,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独大于联”阶段是在1991年至1992年间。这是独联体最初的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俄白关系的总体情况是各人打各人的如意算盘,两国虽有联合的意向,但这种意向一时还难以确立。

1991年12月21日,从原苏联独立出来的11个共和国在阿拉木图签署了《关于建立独联体国家联合体协议的议定书》,标志着独联体的成立。当然,独联体绝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实体,而是一种松散的国家间的联合形式。作为一种意向性东西难以真正确立的最有说服力的体现,便是阿塞拜疆签署《议定书》之后不久又要求退出独联体。

白俄罗斯是签署《议定书》的11个国家中的一个,仅此而已,俄白关系并没有什么“超前”和“凸现”的迹象。相反,离心倾向却兼而有之。

独联体成立后,俄罗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提出了一个“共同经济空间”的设想,希望能在独联体保留一个“共同卢布区”。这一设想遭到许多独联体国家的反对。白俄罗斯的态度变化也比较大,一开始赞成这一提议,后来却愤然退出卢布区。

俄白关系联合的意向难以确立的背后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从政治原因分析,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的大国行径存有戒心,白俄罗斯也不例外;从经济原因分析,俄罗斯想“甩包袱”,而独联体国家则注重本国利益。所以,作为对俄罗斯打自己算盘的回报,白俄罗斯不仅发行了自己的货币,还设立了海关,确立了关税和外贸配额的许可证制度。

2.第二阶段:联合意向的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被框定在1993年至1994年间,俄白关系出现了转机,联合意向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构筑和实施。究其原因,根本的一条是俄罗斯方面对独联体国家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俄罗斯外交在“一边倒”受挫后作了重大的调整,1993年制定了一个纲领性文件——《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基本原则》。在这个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俄罗斯一改其对独联体国家的“甩包袱”为“积极拉拢”,否则,它的外交活动空间将会一味地缩小。

1993年1月和9月,独联体国家开了两次首脑会议。一次签署了一个《独联体宪章》,为进一步协调独联体国家关系而明确了独联体的职能和作用;另一次签署了一个《独联体经济联盟条约》,使独联体国家加强经济联盟的要求得到了体现。前一次参与国有7个, 后一次参与国是9个,两次首脑会议都有白俄罗斯参加。

需要指出的是,在俄白关系发展的第二阶段,白俄罗斯的政体发生了变化。白俄罗斯独立后曾是个议会制共和国,最高苏维埃既是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权力机关,总统的权力受到了限制。1994年7月, 卢卡申科当选为白俄罗斯总统后决意改变这一状况。

卢卡申科上台对俄白关系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在白俄罗斯的对外关系上,卢卡申科对西方国家显示出强硬的一面,他主张白俄罗斯加强与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关系来与西方国家对白俄罗斯的施压相抗衡。

卢卡申科上台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有效地以全民公决的形式削弱了议会的作用,从而为议会反对派对抗俄白联盟扫除了障碍。

3.第三阶段:联合的实施有了凸现

1995年以后,俄白关系的发展基本上受制于卢卡申科在白俄罗斯地位的强化程度。如上所述,卢卡申科直至1996年11月的第二次全民公决后才获得了超越议会之上的总统权力。

俄白关系这一阶段的走向清晰地反映这个特征的基本面貌。1996年4月,俄白两国签署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共同体条约》,时隔一年,两国又签署了《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联盟条约》。1998年12月25日,两国总统又在克里姆林宫会晤,签署了关于把俄白两国合并为联盟国家的宣言。而在1995年初的时候,俄白两国还未“单独行动”,先是俄白哈组成了“三国关税联盟”,后是俄白哈吉四国签署了《关于加深经济和人文领域一体化条约》。

如果说俄白共同体条约的签署是两国关系凸现的初步标志的话,那末联盟条约乃至联盟国家宣言的签署则是两国关系凸现的根本性标志。对联盟条约的签署,舆论反映强烈,称这是两国“向更紧密的一体化迈出的具有实质性的一步,也是苏联解体六年来两个前苏联共和国第一次走向如此紧密的联合”。(注:宗旗:《俄罗斯白俄罗斯缘何又签联盟条约》(载《国际展望》1997年第8期))

二、俄白关系凸现的作用和意义

对俄白关系凸现的原因,引起了一些有关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的兴趣,他们往往从两国的民族历史的一致性、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寻找共同安全利益的支撑点、政治利益的相互吸引、国际大环境的驱使等诸方面来加以分析。(注:白明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建立国家联盟的原因及影响》(载《俄罗斯研究》1996年第6 期))由于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已比较多,本文就不再赘述。笔者仅就俄白关系凸现的作用和意义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亦即谈谈关系凸现的几个对俄罗斯有利的方面:

1.有利于强化独联体的这块“基石”

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虽经历了波析以后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但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毕竟比较微妙,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存有戒心以及西方国家对独联体国家的影响这两方面都不可忽视。因此,在评介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联大于独”这一阶段时仍有学者认为“纸面上的东西大于实质性的内容”。

不管怎么说,俄罗斯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独联体国家在俄罗斯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这么说,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采取“积极拉拢”政策将会持续下去,只要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态度不变,俄罗斯的政策也不会变。

俄罗斯现在是缺少一种良策,自然会特别重视凸现的俄白关系,把俄白关系看作是强化独联体的一块“基石”。叶利钦之所以提出了一个以俄罗斯为盟主,以俄白关系为样板,以俄白哈吉为核心的构想,完全是因为他看到了俄白关系有利于强化独联体这块“基石”的一面。

2.有利于“牵一发动全身”地强化与独联体的经济交往

历史地看问题,俄白经济关系有着某种“唇齿”关系。苏联解体前,白俄罗斯作为一个加盟共和国,其工业以加工组装为主;苏联解体后,独立后的白俄罗斯仍摆脱不了对俄罗斯的依赖关系,特别是能源问题上依赖性则更强。

俄罗斯重视同白俄罗斯的关系,其着眼点决不仅仅停留在两国关系的表层,而是着眼于“牵一发动全身”地强化独联体经济交往的深层背景上。问题提得高一些,可以说俄罗斯还有更大的打算。最近,俄白两国正在商议铺设一条由俄罗斯而途经白俄罗斯、最后通向西方国家的天然气管道事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3.有利于稳固安全环境,从而遏止北约东扩的势头

在安全环境问题的认识上,随着卢卡申科在国内地位的巩固,俄白两国的价值趋向更趋一致,卢卡申科不止一次地明确表示反对北约东扩。

白俄罗斯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比较特殊,它正好处在东西方的夹缝中间,与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相邻,如果北约东扩,把波兰等国接纳进去,则不仅将威胁白俄罗斯的安全,也将威胁俄罗斯的安全。所以,出于稳固安全环境考虑,两国势必在遏止北约东扩的问题上联起手来。

两国在安全环境问题上的认识趋同,还导致了对某些国际热点问题认识的一致,最近的科索沃问题就是例证。面对西方国家对南斯拉夫联盟的频频施压,两国领导人态度强硬地用一个声音说话。

如果我们看到俄白关系的凸现有利于强化独联体的作用、强化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交往,并能稳固安全环境、遏止北约东扩势头,我们就不难发现俄罗斯之所以重视俄白关系的缘由了。

三、对俄白关系在俄罗斯外交中地位的基本评价

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签订了联盟条约乃至联盟国家宣言之后,俄白关系得以凸现,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何对俄白关系在俄罗斯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客观的评价呢?笔者的观点有三条:

1.是“亮点”,但不足以改变俄罗斯外交的被动局面

俄罗斯外交政策调整后,从“一边倒”改为“全方位”,活动的空间显然增大了,但俄罗斯外交的被动局面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一点,在北约东扩的问题上表现得尤为充分,给人的感觉是俄罗斯只有招架之功却无还手之力。在对白俄罗斯的关系上的突破无疑是俄罗斯调整外交政策后所出现的一个亮点,但这个“亮点”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叶利钦手中的一张牌。白俄罗斯毕竟是个经济上需要依赖俄罗斯的一个小国,而俄罗斯则是日趋衰弱的大国,俄白联盟不会形成可与西方国家抗衡的一种合力。

2.是“凸现”,但不足以点带面地推进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交往

俄白关系由“一体化”上升到“联盟”,甚至有可能成为“联盟国家”,就俄罗斯与独联体关系而言确是一种“凸现”。俄罗斯的意图很清楚,它是想借助于这种“凸现”,来以点带面地推进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交往。但冷静一点看问题,俄罗斯这一意图要成为现实还有很大的难度。

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都把发展本国经济视为根本,这种经济利益的取向也决定着它们的对外政策。事实上,独联体国家在对俄罗斯的态度上不可能是“铁板一块”,即使是与俄罗斯关系较密切的国家,它们在西方国家的软硬两手面前也会出现离心倾向。所以,一种普遍的观点是独联体一体化和联盟国家的构想根本无法实现。

另外,俄白联盟除了积极的一面以外,也可能出现副作用,给对俄罗斯怀有戒备心理的独联体国家蒙上一层更深的阴影,从而拖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的后腿。

3.是“成效”,但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事情往往有正反两个方面。我们在看到俄白关系成效的同时,也应看到反面,看到其中确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

首先,两国在经济体制上存在着差异。俄罗斯实行市场经济,而白俄罗斯则奉行计划经济,两种体制的碰撞会影响两国更深层次的经济交往,甚至给联盟国家的构想造成一种冲击力。

其次,两国在经济交往中存在着不公。俄罗斯向白俄罗斯出售廉价能源是一种不公,而白俄罗斯的一些初级产品难以进入俄罗斯市场也是不公。两种不公均可能在俄白两国的经济交往中引起碰撞和摩擦。很难想象,成立联盟国家后这种碰撞和摩擦会随之烟消云散。

再次,两国似乎也存在着一种离心倾向。对俄罗斯来说,本国的经济复苏已无定日,它不可能牺牲更大的经济利益来作为代价;对白俄罗斯来说,国内反对亲俄的人和党派确实为数不少,他们会给卢卡申科不断制造压力。所以,“联盟”也好,“联盟国家”也好,前面的路还很长。

目前看来,俄白关系出现反复的可能性还不大,两国的联盟关系将会持续和发展,关于俄白两国合并为联盟国家的问题还有待于两国的全民公决。不管怎么说,这种关系的发展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在对联盟国家的态度问题上,双方都作出了积极的姿态。但其中是否个人意愿的成份多了一些还很难说。总的看来,俄罗斯一方问题比较小,叶利钦以及叶利钦以后的政权都将重视与白俄罗斯的交往。白俄罗斯一方现在矛盾也不突出,只要卢卡申科在台上,俄白关系也就不可能逆转。退后一步说,如果全民公决否定“联盟国家”提案,即使是反对俄白交往的人上台执政,其处事也将是谨慎的,因为这毕竟是事关白俄罗斯在国际大环境中生存的大事。

标签:;  ;  ;  

俄白关系在俄罗斯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_独联体国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