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和平进程步入攻坚阶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巴以论文,进程论文,和平论文,阶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月13日,就在有关巴勒斯坦自治的奥斯陆协议签订6周年之际,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和以色列政府在加沙北部的埃雷兹检查站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活动,正式宣告启动巴勒斯坦最终地位谈判。这是巴以和平进程中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表明这一进程在经过6 年的螺旋式发展之后终于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双方将最终解决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难民回归、定居点前途和水资源分配等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
显然,选择这个日子开启最终地位谈判,体现了巴以领导人的良苦用心和美好愿望,它既是对奥斯陆和平精神的纪念和巩固,也是对奥斯陆和平成果的总结和肯定,更是对奥斯陆和平原则的继承和发展。这是个告慰巴以和平开拓者的日子,这是个继续为巴以后代造福的新开端。
如果说,奥斯陆协议栽下和平之树,最终地位谈判将收获和平果实;奥斯陆协议打下和平地基,最终谈判将建起和平大厦;奥斯陆协议孕育和平理想,最终地位谈判将分娩和平现实。根据巴以新近签署的《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双方将在一年内达成永久性的和平条约,届时,巴以将彻底地化干戈为玉帛,迈入和平相处、共同繁荣的新世纪。
巴以和平进程能走到今天这步田地是何等的不易。从百年前困绕中东的犹太复国主义思潮和运动的诞生,到半个世纪来爆发的一系列中东战争:从60年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打响民族独立的第一枪,到近几年来和平谈判取代武装讨伐,巴以两个中东大地上的古老的兄弟民族付出了太多的流血和牺牲,也积淀了太厚的仇视和隔阂。好在阿拉法特和拉宾这两位卓越的领导人正视现实,着眼未来,以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开拓了巴以和平进程,在遥远的奥斯陆密林为巴以和平开辟了充满光明的捷径。
回顾奥斯陆协议6年来和平进程,尽管不乏挫折与徘徊, 但是巴以双方享受到的和平成果是显著的:巴勒斯坦已经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人口密集地区实现了高度的自治,掌握了除国防和出入境管辖权之外的所有国家主权,建立了独立的三权机构和警察队伍,拥有了独立的通信和电讯体系,获得了包括联合国在内空前广泛的外交承认,并与以色列的立法和职能机构建立了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巴勒斯坦人在自治区范围内不再像过去那样任意受到以色列军警的刁难、逮捕和搜查,初步体会到了当家作主的自由和尊严。以色列社会和国民也从巴勒斯坦方面得到了有力的安全保障,摆脱了因非法占领而带来的巴勒斯坦人的反抗、袭击,使经济、社会发展及个人生活处于前所未有的安全状态。
但是,必须认识到,以色列领导人放弃加沙和西岸巴勒斯坦人口聚集地区有其现实需要,即摆脱300 万巴勒斯坦贫穷人口的巨大社会和经济负担,保持犹太国家的民族特性。巴勒斯坦领导人接受过渡自治,是因为以武力夺回全部被占领土已不可能,只能以土地换和平为原则通过谈判一寸一寸地索回联合国划分给巴勒斯坦的土地。因此,过渡自治是个两厢情愿、彼此让步、舍难求易的阶段,而最终地位谈判才是双方激烈争夺、寸土必争、寸利必夺的决战阶段,每迈出一步都将十分艰难。
联合国规定耶路撒冷为国际城市,而巴以均宣布其为不可放弃的“首都”,世界穆斯林和基督徒又视之为宗教圣地,殊难解决。巴勒斯坦认为300万难民有权回归故土,以色列则坚持就地安置, 接受难民的阿拉伯国家又无意永久吸纳如此庞大的外来人口。巴勒斯坦淡水源自约旦河与叙利亚戈兰高地,80%被以色列占有,如何重新分配必定费尽周折。以总理巴拉克坚持未来边界不能以1967年战争前的状态划分,巴领导人反复重申不收回上述失地决不签订和约。分割、蚕食大量巴勒斯坦土地的犹太定居点是拆是留,巴以立场尖锐对立,互不相让……
由此可见,巴以和平进程走入十分艰难的决战阶段绝非耸人听闻,一年为限未必如愿。巴以领导人无疑都有彻底解决争端的强烈愿望,但在民族和国家前途的根本利益问题上谁都不会轻易作出让步,何况巴以双方的极端势力一直在伺机进行破坏,企图颠覆和平进程,重新把两个民族拉回到武力相向的年代。因此,如何使和平进程沿着奥斯陆之路顺利平稳地走到终点,巴以领导人都将在最终地位谈判阶段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
但是,巴以两个民族已经踏上了和平这条无归之路,只有一直走下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几年来和平进程的真实写照,也必然是未来和平进程难以摆脱的坎坷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