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当前的一些经济问题_国际收支论文

马来西亚当前的一些经济问题_国际收支论文

马来西亚当前的若干经济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来西亚论文,经济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1995年马来西亚经济的总体回顾

马来西亚过去一向是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初级产品为其经济支柱,其中天然橡胶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棕榈油、椰子、胡椒、锡矿、木材等产量也居世界前列。自80年代初马哈蒂尔执政以来,马来西亚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工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引进外资,努力提升本国产业的科技水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可望在本世纪末成为亚洲的第5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

据《亚洲周刊》(Asiaweek)的统计,1995年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达到1710亿美元:经济增长率为9.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达3530美元,在东盟国家中仅次于新加坡(22520美元)和文莱(18500美元);外汇储备为263亿美元,也居世界前列。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产值占44.9%,工业产值占32.7%,农业产值占13.5%,其它占9.4%。工业产值中,以制造业产值为主,主要制造业门类有金属加工、汽车制造、化工、电子工业等,由于海外市场需求强劲,制造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1995年增长14.7%,1996年预计增长13.3%。(据英国“EIU国家报告”马来西亚,文莱分册)

在工业化成就的鼓舞下,1991年马政府提出了“2020宏愿”,即在公元2020年把马来西亚建成发达国家,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是1990年的8倍,达9200亿马元(约3600亿美元)。但新加坡贸工部1995年12月公布的预测报告更为乐观,这份报告说,马来西亚将在1996年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并且将在2012年成为发达国家,而到2020年,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8000亿美元,人均收入将达到28000美元。由此看来,马来西亚是一个具有相当潜力的国家。

在1995年10月公布的马1995—1996年度财政预算案中,马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安瓦尔以颇为自豪的语气宣布了第6个马来西亚计划(1990—1995)的主要成就:

⒈人均收入从1990年的2302元提高到1995年的4027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则高达11328元。

⒉赤贫人口比例从4%下降到2.2%,预计到2000年之前可基本消灭赤贫人口。

⒊男女平均寿命、识字率和电话、电视、汽车的普及率均有明显增长。

安瓦尔在预算案中还提到,1995年马经济形势也是可喜的,取得了以下一些成就:

⒈经济继续以8%的高速增长;

⒉通货膨胀率维持在3.4%的低点(1—9月);

⒊失业率下降到2.8%;

⒋储蓄率达到34%,高于日本,有能力负担国内的主要投资;

⒌国家外债负担下降,债务还本付息仅占GNP的5%;

⒍私人投资继续增长,占国内总投资的2/3以上;

⒎制成品出口继续增长,马已成为世界第19大贸易国;

⒏1995年吸收外资达200亿马币(约78.7亿美元);

⒐马信贷评估指数被数家国际评估机构提高了国际排名。

在如此这般的“凯歌行进”中,马来西亚实现了连续8年增长低通胀的局面,但按理说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底子和急行军的速度,遇上发展的“瓶颈”是难以避免的,而近一年内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近年来特别是自1995年以来,马来西亚经济领域中出现了以下几大问题:

⒈在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主要包括贸易收支和劳务收支等)出现巨额赤字,1995年末达到181亿马币,其中贸易赤字达96亿马币,是1994年(22亿马币)的4倍多。

⒉经济发展过热,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房地产投机严重;货币政策较松;私人消费过热等等。

⒊发展瓶颈初显端倪:基础设施不足,熟练劳工不足,本应引进大量外籍工人,却又担心引起社会—政治问题。政府运作成本上升,庞大工程开工太多,也导致资金供应紧张。

为此,马来西亚政府、商两界的领导人已多次发出警告,提出今后要努力削减国际收支赤字,抑制通货膨胀,以及优化经济结构,以保证马来西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问题之一:经济是否过热

马来西亚官方的重要思想库—马来西亚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Muth Samundram评论1995年经济形势时认为“经济增长太快而难以驾驭”。新闻媒介也提出:该是去“闻一闻玫瑰花香”的时候了(即放慢一点节奏)。

内阁特别经济顾问、前财政部长达因·扎努丁也认为马经济过热,他说:“过渡消费将会扼杀经济。加之1998年英联邦运动会在马召开,大量基础设施上马,信贷放松,房地产投机猖獗,所以1996年政府的任务应是大力控制消费、信贷,打击投机,把过剩的游资引导到制造业上来。”

在大量的房地产转手投机中,举一个普遍的例子:某公务员1988年在吉隆坡市郊花35万马币(14.3万美元)买下一幢有游廊的平房,最近以140万马币卖出。这位公务员说:“这是我最得意的一次投资。”1995年马来西亚房地产投机的热点包括南北大道(贯通马来半岛)两侧的房地产以及吉隆坡附近新国际机场附近的房地产等等,特别是豪华住宅建得太多。前财政部长达因呼吁多建一些中低档住宅,以确保国内房价稳定。马政府1995—1996年度预算案已拨出额外的10亿马币作为廉价住宅基金。

马来西亚的许多经济专家认为,1995年的经济扩张与以往的靠出口增长拉动有所不同,1995年的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国内需求:一个是私人消费的增长,1995年增长了8.2%;一个是私人与公共投资的增长,1995年增长了23%,从而导致经济过热。如果政府不采取果断措施,那么国际收支赤字与通货膨胀将会“双鬼拍门”。

但马来西亚国内也有一些专家认为经济没有过热,因为过热时会出现高通胀率,而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估计,1995年马通货膨胀率为3.6%,1996年预计为3.5%,与许多国家相比这个数值不算高。马中央银行顾问泽蒂达阿兹博士属于“没有过热”派,他说国内目前需要更多的投资,特别是出口导向工业。

早在1995年初,有更多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没有过热,他们中有一些人是看政府脸色说话,怕被指责为“阻碍经济增长”。而1995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了难以为继的9.9%,第二季度则为9.2%。这里面有没有人为的因素呢?至少有这么一个原因:即受马来西亚政治周期的影响。由于1995年将举行5年一度的国会选举,1994年10月公布的下一年度预算案是一个“大选预算案”,不少经济指标定得过高以取悦选民。1995年10月公布的新年度预算案确定的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储蓄率、限制消费、打击投机、增加出口等一系列措施,算是对上一年度预算案的“制衡”与补救。

不过,马来西亚的最高领导人马哈蒂尔在1995年12月表示:1996年马来西亚经济“将继续冲刺”,以求得更高的增长率。他说:“1995年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率是9.6%,1996年将力争更高,不必放低增长率来迁就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赤字主要是因为进口资本货物太多,这些资本货物一旦发挥其效能,马来西亚经济将会更上一层楼。”他话锋一转,说他担心的不是经济过热而是政府官员的“道德滑坡”。但新年度预算案的不少措施又是属于“降温”性质的,由此看来,马来西亚经济政策的决策层在经济是否过热的问题上存在着犹豫和分歧。

也有一些学者怀疑政府有意压低了通货膨胀数字。安瓦尔在1995年10月公布的预算案中说,1995年1—9月的通胀率是3.4%,低于1994年同期的3.7%。持怀疑观点的学者指出1995年1—9月粮食价格上涨了4.8%,一般而言,粮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胀率应比1994年同期高,在4%以上。尽管学者们忧心忡忡,政府对形势的估计比较乐观,1995年9月马哈蒂尔出席由马来西亚“亚洲战略与领导研究所”(ASLT)主办的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对会议提出的“实现零通胀年”表示赞赏。看来马领导层并没有把通货膨胀加剧的可能性放在眼里。但1996年上半年马粮食价格继续上涨,似乎表明这个“零通胀年”说出来很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三、问题之二:国际收支赤字居高不下

1994年马来西亚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为116亿马币,1995年达到181亿马币(71亿美元),比1994年增加56%。恶劣的国际收支赤字已成为马来西亚的热门话题。

国际收支(主要是经常项目收支)赤字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

(1)进口剧增(主要是资本货物进口剧增),1995年头5个月就增长了26%,全年贸易逆差为96亿马币,比1994年增加约4倍。

(2)劳务产值净流出增加。使用大量外籍劳工和购买大量外国服务导致劳务收支逆差扩大。1995年11月财政部长安瓦尔指出,马来西亚的服务业没有能力输出服务,国家反而要从国外进口服务(如保险业、转口船运业、咨询业等),这是经常项目赤字的重要原因。

但安瓦尔也说,马来西亚正处于产业升级、转型期,进口资本货物(如机器设备、配件、专利等)不可避免,并且它们日后会发挥作用,“预计在3—4年内经常项目赤字可显著下降,乃至盈余。”

目前,马来西亚重大保险项目大部分在海外投保,这也是国际收支失衡的一个原因。为避免保险金流向国外,马政府宣布将成立“马来西亚国际重保(纳闽)有限公司”,它将是东南亚最大的保险重保公司,参与联营的单位包括国家能源公司、马来西亚电讯公司、国家石油公司、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土著银行、马来西亚船务公司、大众银行、马来西亚银行、联商银行、武装部队基金等。

关于解决经常项目赤字问题,马哈蒂尔1996年元月16日表示:政府不会采取提高利率的办法,同时大型基本建设也不会搁置,新国际机场、新国家行政中心、英联邦运动会场馆等等都将按计划完工。他说,最有效的办法是减少进口,增加出口,不仅要增加电子产品出口,也要发挥传统项目的优势如棕油、橡胶的出口。此外,建材、钢铁、塑料、汽车、电子配件等尽量购买,使用本国产品,在海外的马来西亚公司也应尽量利用本国的资源。

马哈蒂尔还说:国内旅游业要大力发展,要鼓励国人在国内旅游;国内大专院校要扩大规模,鼓励青年在本国深造,乃至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从而尽可能减少外汇流失,乃至通过旅游、学校来赚取外汇。

他还指出,由于政府决策失误,最近一两年忙于满足国内需求而放松了出口,对进口实行补贴,是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如电子产品市场),马来西亚的出口导向工业应迎难而上,出口要时时刻刻抓紧。

关于国际收支赤字与经济过热的关系问题,马哈蒂尔强调,尽管出现高额的国际收支赤字,但没必要放慢增长速度,因为二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例如欧美国家,增长率低但仍有很高的国际收支赤字。

此外,日元升值对马国际收支也有较大影响。1995年1—8月,马对新加坡、美国、香港、荷兰、泰国、中国的贸易是顺差,而对日本的贸易逆差达195亿马币,高于马1995年全年的贸易逆差(96亿马币)。日本是马来西亚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日元升值对马来西亚经济有很大的影响。不仅马对日贸易有巨额逆差,而且马外债中有1/3是日元债务,日元升值意味着马外债负担加重,目前马外债总额为233亿美元。

总的来说,日元升值对马经济可以说是利弊兼有:

(1)在贸易、债务方面造成汇率损失;

(2)日货变贵,迫使马减少从日本的进口,特别是制造业厂商转向欧美国家寻求零配件和机械设备,同时也促使马提高零配件和机械设备的国产化率;

(3)日本国内生产成本增高,厂商被迫移师成本较低的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菲律宾、中国等,特别是把高科技研究与开发业务部门转移到条件较好的马来西亚、泰国,客观上有利于提高马国内产业的档次,近几年日本对马的直接投资一直名列前5位。1990年日本国内生产汽车1350万辆,1994年下降到1050万辆,日本厂商不仅增加了马来西亚等国进口原材料和零配件,一些总装车间也有向马来西亚等国转移的趋势。

(4)马币对日元贬值,有助于增加马对日的出口。

(5)不过,日元升值对日货代理商打击较大。马从日本进口的商品大部分是机械设备、零配件、钢材、汽车、电子产品等,日元升值也使依赖日本零配件的马厂商压力增大,尤其是国产汽车工业,有40%的零件从日本进口;此外重型机械代理商和钢材代理商受打击也很大。

1995年12月,日本驻马大使野村一成表示:日本将增加从马的进口,“同样是亚洲国家的日本与马来西亚应在本区域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过,野村说,这种合作关系“应避免对区域外的国家形成障碍,因为这种情形对全球合作是没有好处的。”野村含蓄地表示了对马哈蒂尔的“东亚经济核心论坛”倡议的不支持。

四、问题之三:发展瓶颈初显端倪

马哈蒂尔多次表示:1996年马经济将继续冲刺,大型基本建设计划不会搁置,主要集中吉隆坡周围的许多庞大工程被外国评论家称为马哈蒂尔的“宠儿工程”。这些工程主要有:

(1)新的国家行政中心。吉隆坡是全国经济、金融、政治、文教中心,交通负担较重,令人担心有“曼谷化”之虞。马政府决定把国家行政中心迁到距吉隆坡25公里的布特拉再也,那里将是马来西亚的新首都。新行政中心总投资为78.74亿美元,占地4400公顷,40%的面积是绿色园林,计划建成一座世界级的“宏伟城市”,已于1995年7月开工,预计到2005年完全建成,历时10年。1998年将有7.6万名政府职员迁往布特拉再也的首期办公大楼和住宅。

(2)高度号称世界第一的摩天大厦“国油双塔”(已封顶)。呈H形的国家石油公司的两座紧邻塔楼,高88层,450米,耗资30亿马币(12.3亿美元),是首都吉隆坡的一处大型综合性房地产业。

(3)三大港口。在第6个马来西亚计划(1996—2000)中,计划扩建巴生、槟城、关丹三大港口,目前已投入36亿马币。马哈蒂尔说:期待巴生港成为全世界船只的转运港口,并且也将是一个自由贸易区。

马政府在位于吉隆坡西部的巴生港兴建集装箱转运码头,预计1996年内启用。由于东南亚出口到区内外的货流量近年来大增,转口贸易有大利可图,新、马、泰都在争夺东南亚转运中心的地位。马大举扩建巴生港,明显地是要向新加坡挑战。马目前每年有500亿美元的贸易是经新加坡转口,马政府认为应当力争自己来做。此举也是为了减少马国际收支赤字。

(4)雪邦新国际机场。新机场耗资90亿马币(35.4亿美元),同时还将在吉隆坡和雪邦之间建一条“超级多媒体走廊”,走廊长40公里,宽15公里,将是一条高科技工业带。

(5)继南北大道全线贯通后,政府又策划在马来半岛东海岸(濒临南中国海)建一条高速公路。此外还将在柔佛州与新加坡之间建第二条长堤。

(6)1998年英联邦运动会场馆等等。

在众多大型工程开工的繁荣景象背后,是否有一些不稳定因素?这些大型工程总耗资将达数百亿马币,从哪里筹集这么多资金?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这是摆在马政府和企业界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马来亚大学的K.S.佐摩博士还谈到,马经济虽然增长较快,但仍受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制约:

(1)马民族工业仍以天然资源为基础,而国内现有的出口导向企业大多由外资拥有或控制:

(2)科技投入较低,在高科技产业方面落后于新加坡和香港;

(3)近年来经济发展依赖外籍工人,外籍工人总数超过120万,而马总人口只有2000万,因此很可能引发严重的种族、政治纠纷(马人力部长指出,全国合法劳工只有53万,“非法劳工的数字只好让大家去想象了”。)。

对马发展前途起关键作用的制造业,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在马来西亚贸工部拟定的1996—2005年发展战略中,也提到马制造业面对四大挑战:一、缺乏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二、研究与开发(R&D)水平不高,资金也不足;三、各行业之间联系、配合不够;四、本地零配件比例不高。

此外,马经济发展的地区分布也不平衡。制造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主要集中在马来半岛的西岸,工业较发达的州有雪兰莪、槟榔屿、森美兰、马六甲、柔佛、吉打等,特别是从吉隆坡到西海岸的一条“中央工业带”。而东马和西马的吉兰丹等州工业水平较差,人均收入也较低。

由于科技水平的滞后,工资上涨,国际收支失衡等原因,在世界经济论坛1995年发布的国际竞争力排名榜上,马来西亚的名次从1994年的第17位下降到第21位,被台湾、芬兰、比利时、卢森堡超越。在分项排名榜上,马经济国际化水平从第14名降到第21名,管理水平从第14名降到第22名,科技与工艺水平从第24名降到第33名,国内经济活力从第5名降到第6名。

由此看来,马经济发展面临上述种种不利因素和“瓶颈”的制约,要想保持长期的高速增长,就必须解决好这些难题。否则想走得快一点是不可能的。

五、前景展望

⒈1996年马来西亚经济在实施抑制经济过热的措施之后,将会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但增长速度将稍有下降。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1996年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比1995年有所下降,为8.5%,通货膨胀率将稍低于1995年,为3.5%,经常项目赤字会有所减少,但仍有70亿美元。这表明马仍将为雇用外籍劳工、购买外国服务、偿还外债本息、公民出国旅游留学等支付大量费用。

⒉新一年度的财政预算案把重点放在抑制通货膨胀、打击投机、鼓励储蓄和抑制过渡消费等方面,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可以预见,1996年马在抑制通胀方面仍丝毫不敢松懈。

马政府抑制通胀的主要措施包括:A)提高房地产买卖的盈利税,并通过增税的方式来限制外国人购买马房地产,以减缓房地产市场的过热;B)把公务员公积金缴纳率从10%提高到11%,鼓励国人储蓄;C)限制信用卡的可消费额度;D)中央银行宣布紧缩购买房屋与汽车的贷款,并提高利率。

马国内舆论多数认为:小调整好过大衰退。但房地产业人士叫苦不迭,认为政府的举措“过于轻率”,打击投机变成了打击投资,房地产业短期内必将陷入困境。

⒊政府在新的一年里仍将忙于应付庞大的国际收支赤字。主要的对策是增加商品、劳务、服务的输出,减少商品、劳务、服务的进口,并提高利率吸引短期资本,以达致收支平衡。

马政府将大力扶持本地的旅游业、酒店业和航运业、保险业,鼓励国人在国内旅游,使用本国船只,在本国投保,购买本国商品和服务。同时提高外籍劳工的人头税,限制外籍劳工的进口。从而从各个渠道减少对外支出。

马财政部还宣布:未来5年将努力发展制造业,增加出口以减少国际收支赤字;同时尽量减少进口,建材、钢铁、塑料、汽车、电子配件等尽量使用本国产品。

⒊马来西亚将继续通过高科技产业来实现“2020宏愿”。国内已设立大量科技工业园,并注意引进外资的科技档次。马劳动力的廉价优势可能在今后几年内逐渐丧失,因此政府强调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开拓宇航、新材料、微电子、生物工艺、电脑资讯等产业,同时努力培训职工,培养自己的技术专才。

⒋加强基础设施和本地资金市场的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预计港口扩建、高速公路、发电站、轻型快铁等大型项目会加紧建设,而本地资金市场的自由化程度也会逐步提高,通过股市来融资仍是解决国内投资缺口的一条出路。

⒌马政府已意识到推行海外发展计划、到海外去建立马来西亚实业的重要性。马哈蒂尔说,在今后5年内,拓展海外市场和向海外投资是马成为发达国家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他批评马来人办的企业依赖政府,只想占有国内市场,而外资企业的产品却能大部分出口,巨额利润也让外商赚去。

为鼓励向海外投资,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安瓦尔宣布:投资海外的公司将获所得税减免,并且可获得投资担保,政府还将通过对外贸易机构和工业发展局为厂商介绍海外投资机会。马海外投资的主要方向是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英国,但由于亚洲国家经济的显著增长,马对中国、菲律宾、印尼、越南、印度、孟加拉国的投资也不断增长,中国被认为是投资大热门。

马儿要走得快,也要走得好,走得稳。马政府对目前的经济形势的判断持折衷立场,即有点“热”,但也不能因此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既要认识到发展的“瓶颈”,但更重要的是解决这些“瓶颈”;既要发挥自己的传统产业优势,更要在高科技产业方面迎难而上,与比自己更发达的国家一比高低,——一个民族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志气与雄心。马来西亚发展经济的努力和勇气,不仅给我们以启发,更将激励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扬鞭奋蹄,努力争先。主要

标签:;  ;  ;  ;  ;  ;  

马来西亚当前的一些经济问题_国际收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