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RCM法)试验方法研究论文_李小兰

新疆城建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通过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的方法(RCM法)对高钙粉煤灰和低钙粉煤灰在混凝土之中掺用的时候,抗氯离子扩散能力区别的研究。通过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的方法(RCM法)对掺有一定硅灰和硅渣微粉以及粉煤灰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扩散能力之间差异的研究。本篇文章主要就是使用RCM法,研究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研究,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上给行业内人士带来一定的帮助或者是借鉴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RCM方法

引言:

在最近这一些年之中,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人们开始慢慢形成了一种共识: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跟其强度相比,耐久性显得更加重要一些。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的因素有非常的多,并且作用的机理也是及其的复杂,但是混凝土大部分的耐久性都是和混凝土本身的传质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混凝土材料受到腐蚀的情况,一般就是在水里面或者就是离子侵入进去的条件之下导致的。混凝土的渗透性跟其耐久性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可以这样说。混凝土的抗渗性好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混凝土耐久性的好坏。

有关于混凝土抗渗性能的试验方法,经常看到的试验方法包括水渗透试验的方法、抗氯离子渗透试验的方法以及气体渗透性试验的方法等等。气体渗透性试验的方法,是一种比较适用于在现场进行试验测试的方法,这一种方法在我们国家受到的应用是比较少的。对于实验室来说,在试验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测试方法主要就是以水渗透试验的方法跟抗氯离子渗透实验的方法为主。在这其中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包含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的方法(RCM法)和电通量法两种。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的方法(RCM法)的原理也就是外部的电势沿着轴的方向通过试件,推动试件外部氯离子向内部迁移,持续一定的时间过后,把试件沿着轴的方向劈开,再用硝酸银溶液喷洒在刚才劈开后的断面上面。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通过可以看见的白色氯化银沉淀,去对氯离子渗透的深度进行精确的测量工作。依据氯离子渗透的深度,再去计算出氯离子的迁移系数,测定的氯离子迁移系数能够用来表达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能力。

本篇文章展开试验,主要就是采用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的方法(RCM法)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性能进行一个测定,判断各种掺有不一样品种,不一样掺量矿物外加剂混凝土的抗氯离子的渗透性能,为优化抗氯离子渗透性混凝土配合比,提供一定的数据进行参考。

1.试验原料和配合比

1.1试验用到的一些原材料

水泥:P·O42.5硅酸盐水泥。产自新疆天山水泥厂。

细骨料:米东区荷兰砂厂生产的中砂。其细度模数Mx=2.8。

粗骨料:米东区荷兰砂厂生产的5-20mm连续级配。

粉煤灰FA:长安益阳发电有限公司生产出来的低钙粉煤灰,其等级是I级。

矿渣微粉BFS:新疆宝盛新源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矿渣微粉,其生产的型号是S95型。

硅灰SF:使用的硅灰是新疆宝盛新源建材有限公司生产出来的。

1.2试验配合比

在固定水胶比的条件之下,按照GB/T50082---2009的标准规定的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的方法(RCM法)去开展试验。通过对28d龄期的混凝土非稳态氯离子迁移系数进行测定,可以判断出氯离子的渗透性能,然后在选择出来非稳态氯离子的迁移系数,这其中最小的迁移系数,自然也就是抗氯离子扩撒能力最强的混凝土矿物外加剂的最佳比例,给抗氯离子渗透性,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给予一定参考的依据。

考虑到水胶比较小的时候,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力相对比较强一些,所以选择了水胶比固定在0.30,不相同系列的混凝土配合比可以参考下方表1与表2.

1.5分析与结论

(1)我们就从28d的试验得出来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在固定水胶比,同比例掺量的条件之下,掺入了低钙粉煤灰的混凝土非稳态氯离子迁移系数,要比掺入了高钙粉煤灰的混凝土非稳态氯离子迁移系数小一些。也就是掺入了低钙粉煤灰的混凝土抗氯离子的扩散能力相对比较强。这也是由于煤粉的燃烧实践比较短,同一时间燃烧的时候有可能就会造成局部不平衡的区域,所以粉煤灰里面还会有一些游离CaO,并且粉煤灰CaO的总含量是非常高的,粉煤灰CaO的总含量跟游离CaO是成正比关系的。游离氧化钙的颗粒非常的密集,水分子想要进去都是非常困难的,水化活性相对比较低,水化的速度也是相对较慢。为此,掺入了低钙粉煤灰的混凝土比掺入了高钙粉煤灰的混凝土水化得更充分,更密实,其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就会越强。

(2)在固定外掺料总掺量(这个地方就是280kg/m3)的情况之下,柱形图显示出来的掺粉煤灰的混凝土非稳态氯离子迁移系数明显较大。这也是因为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小于硅灰和矿渣微粉,在水胶条件都是相同的情况之下,掺超细粉的比表面积越大一些,胶凝材料的水分也就会表现得越充分一些,混凝土的致密性也就会表现得越高一些,28d非稳态氯离子迁移系数也就会变得越小。

(3)通过对24组有针对性的掺入了三种矿物外加剂的混凝土展开测试试验,得出了28d混凝土非稳态氯离子的迁移系数,达到判断抗氯离子渗透能力的目的,让混凝土的渗透性可以进行量化,同时也给抗氯离子渗透性混凝土配合比,提供了一定的设计依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实验主要就是采用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的方法(RCM法)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性能进行一个测定,判断各种掺有不一样品种,不一样掺量矿物外加剂混凝土的抗氯离子的渗透性能,为优化抗氯离子渗透性混凝土配合比,提供一定的数据进行参考。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研究,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上给行业内人士带来一定的帮助或者是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浩喆. 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

[2]张善德,刘涛,袁伟,丁来彬.电通量法和RCM法测定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对比试验[J].粉煤灰,2016,28(05):44-46.

[3]方万里. 抗氯盐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时变规律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4]程伟. 高强复合陶粒的制备及轻骨料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5]吴立朋,杨进波,阎培渝.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PERMIT试验方法改进及工程应用[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2,20(02):304-310.

论文作者:李小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  ;  ;  ;  ;  ;  ;  ;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RCM法)试验方法研究论文_李小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