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东省举行高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潘少伟[1](2021)在《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问题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要重视问题教学,因此问题设计成为教师开展问题式教学的重要一环。思维来源于问题,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有效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问题之中去探索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在这一过程中思维得到提升。然而,在一线的地理课堂中,由于教师对问题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或者在问题设计水平上存在不足,大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偏向于以知识为中心,而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习惯的培养。因此在问题设计策略上需要一种理论为指导,以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问题。SOLO分类理论作为一种评价学生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的质性评价方式,能够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来进行问题设计。本研究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人本主义理论、SOLO分类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对问题设计进行了系统论述。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把握国内外问题设计和SOLO分类理论的研究现状,然后利用问卷法对高中地理教师教学问题设计现状作了调查,调查发现教师对问题设计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同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度不高,以及问题情境设计不完善等问题。其次对优质课课堂实录中的问题进行统计,并借助SOLO分类理论对各问题所处思维层次进行划分,得出优质课中教学问题的特征。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问题设计原则,即诱发性与可行性原则、层次性与探索性原则以及情境性与生活性原则,提出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问题设计流程,包括:问题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基于SOLO分类理论,确定教学目标;根据SOLO教学目标系统,设计核心问题组;分解核心问题,设计子问题组;进行问题反思,灵活调整问题。最后以高中地理教材中具体章节内容为案例,应用该策略进行地理教学问题设计。利用SOLO分类理论进行地理问题设计的系统研究较少,本文丰富了问题设计的理论研究。对教师而言,为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问题提供思路,有利于提高广大教师的问题设计水平;对学生而言,利用SOLO分类理论设计教学问题,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郭美琪[2](2021)在《基于iFIAS小学语文阅读优质课师生言语互动研究 ——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言语互动是师生在课堂中进行交往的重要形式,是教师实施课程、学生理解课程并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核心环节;师生间高质量的言语互动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良好课堂环境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体悟能力、写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最终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术界有关师生言语互动的理论研究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师生言语互动的行为类型、影响因素和改进策略上。实践研究则更多地以普通课作为研究对象,对优质课的师生言语互动研究尚不充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为进一步研究师生言语互动提供了优质的样本。本研究聚焦优质课的师生言语互动,旨在分析优质课师生言语互动具有怎样的优点?优质课是否也存在问题?优质课师生言语互动对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有哪些启示?笔者选取“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2017-2019年小学语文阅读部级优课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 FIAS),并增加朗读编码对小学语文阅读优质课的师生言语互动进行量化分析。在研究过程中,从宏观上进行编码比率的统计分析和曲线分析;从微观上对课堂言语结构、教师言语、学生言语、师生言语互动方式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教师最主要的言语为讲授和提问,倾向于直接控制课堂,善于对学生进行积极强化;学生言语所占比率较高,在师生言语互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主动说话言语较多,多为主动应答,极少出现主动提问;师生互动方式主要为问答式,互动情况良好等。根据研究结论并结合课堂实录展开如下讨论:(1)教师提问言语以开放性问题为主,且具有启发性;(2)教师积极强化言语较多,评价言语较为灵活;(3)学生言语比率较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4)学生朗读形式多样,贯穿教学始终;(5)生生互动质量参差不齐;(6)师生问答模式单一。基于以上研究进行反思,针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言语;(2)优化小学语文教师的评价反馈言语;(3)注重朗读教学中的师生言语互动;(4)提高生生互动的质量;(5)引导学生主动地表达。
刘聪慧[3](2020)在《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案例开发 ——以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资源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6年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出应当关注地方以及地方尺度下具有地理维度的问题,地理教学要基于人们的自身经验,地理学习可以帮助人们清楚地表达问题,发展智力,培养技能,并对影响他们生活的问题予以应对。我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地理课程资源建设,合理挖掘和使用地理课程资源,构建以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资源体系。如此,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就尤为重要,而且迫切。从地理教学的原则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通过乡土地理案例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培养他们关注生活,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质疑,勇于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和习惯。帮助学生在熟悉的案例情境中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区域分析方法,逐渐形成科学的人地观念,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家乡,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交通运输、教学案例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归纳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案例开发的理论依据;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教学案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四个版本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实验教科书和2019版教科书)中交通运输内容的54个案例的内容和案例形式进行分析,归纳出案例作用和案例对应的设计意图;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观察法对收集的16个运用了交通运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案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视频进行分析。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交通运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案例的6个开发步骤;依据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案例的筛选原则,开发出21个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案例;以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为例设计了3个教学案例。对开发的案例进行了实施、反思和改进,归纳得出本文结论。得出了以下三点结论:1.开发交通运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案例的六个步骤:课标与教材分析,预设培养目标,乡土地理案例收集选取,案例内容运用方式选择,迁移应用与评价,案例开发呈现;2.开发出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二十一个,开发这些课程资源时,采取了重视乡土性、获取方法的多样性、内容的情感性等策略;3.本文开发设计的三个交通运输教学方案可以为一线地理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吕俊思[4](2020)在《高中地理优质课堂中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现优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历来的追求之一,而打造优质课堂是达成优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地理优质课堂教学中,教学资源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资源是否有效利用直接影响着地理优质课堂的教学效果。对地理优质课堂中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研究,从而学习与改善地理教学资源的利用方法,优化地理课堂教学,也促进着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主要采用课堂观察的方法对地理优质课堂教学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基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个不同的教学内容,从教学资源筛选-整合-呈现的利用逻辑出发,分别对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资源利用的定量与定性分析,从而总结出地理优质课堂中教学资源利用的现状,并针对其中地理优质课堂中教学资源利用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与原因分析,提出优化教学资源利用的对策。通过数据分析与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教学中在资源的数量类型、资源的整合、资源的呈现和资源利用效果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共性,但由于不同教学内容的性质差异,其在教学资源的利用的各个环节上也都存在着许多的差异性。第二,不同教学内容的地理优质课堂虽然总体都比较优质,但在教学资源利用上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1)地理教学资源数量较多,存在堆砌感;(2)对学生和乡土生活资源利用不足,存在距离感;(3)地理教学资源机械整合,存在割裂感;(4)地理教学资源呈现方式传统,存在局限感。第三,针对地理优质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优化策略,比如说:(1)深入挖掘地理教学资源的多重价值和功能;(2)重视并发挥人力教学资源的独特作用;(3)教师团队协作开发乡土资源和生活资源;(4)利用多重地理教学资源打造教学合力;(5)提升教学资源意识与开发利用技能,等等。本研究从教学资源利用的角度研究地理优质课堂,创新了地理优质课堂的研究视角。而且研究从地理教学资源利用的具体逻辑过程出发,基于不同教学内容构建了全新的观察分析框架,这创新了教学资源利用研究的具体研究内容,为教学资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
张妞妞[5](2020)在《我国中小学篮球优质课的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 ——基于全国第5-8届优秀体育现场展示观摩课》文中认为2011年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是课改十年后的又一次推进与深化。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倡导素质教育,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身心差异,培养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增强教学效率。如今,社会的需要、教学的现状越发的需要高质量的教育,构建中小学优质课堂的诉求日渐强烈。优质课体现了先进教学理念、全面教学能力、丰富教学资源及专业教学技术,近年来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关注的热点。本文研究以5-8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展示观摩课31节篮球优质课课例为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视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对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深度剖析篮球优质课存在的共性及特性,探寻优秀教学的发展方向,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借鉴,为中小学优质课的研究有进一步的完善。研究结论得出:优质课是随着经济、社会、政策等各方面发展变化的,优质课的展示对教育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推动着改革的发展。篮球优质课在近几届活动中的学段、数量及地域分布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学段分布数量逐渐均衡、优质课数量在不断增加、各地区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实际操作层面,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方面都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积极推进。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各地区在学段、数量上还有一些差距;实际操作层面较最新教育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篮球优质课的总结与分析,找出理论与操作层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遵循新课标理念,重视课程改革;强化地区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从教学实践出发,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常态化教学,加强质量监控。从各个方面出发提高活动展示课的质量,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常态化教学提供更好的借鉴意义。
刘晓翠[6](2020)在《基于高阶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问题设置是课堂教学推进的主要方式之一,基于高阶思维的问题设置研究既顺应了时代和国家发展的要求,又符合地理核心素养、新课标和新高考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和价值。本研究站在高阶思维的角度,审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探索在新一轮课改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中高阶思维问题设置的方法。本研究由七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案。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首先梳理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对高阶思维、问题设置、高阶思维问题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三部分为基于高阶思维的问题设置现状调查,通过对一线高中地理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了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阶思维问题设置的现状。第四部分为问题思维层次的划分依据及标准的建立,该部分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基础,借鉴他人的相关研究,确立并完善了适合本研究的问题思维层次划分标准。第五部分为基于高阶思维的地理课堂教学问题设置的案例研究,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从不同的维度对同一课题中教师提出的有效问题进行对比分析,总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的经验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利用相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提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高阶思维问题设置的可行性建议:优化低阶思维问题、提出评价型和创造型问题的设置方法、巧设基于高阶思维培养的问题链。第七部分为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先对研究做整体总结,再根据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展望。
陈雪媛[7](2019)在《基于山东省初中地理优质课的地图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地图教学是教师巩固学生地理知识、发展学生地理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初中是地理学习的起步阶段,地图应用的优劣影响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和兴趣。山东省教育厅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创建优质课程资源,为教师教学提供借鉴,也为地图应用提供了范例。地图应用过程是深化、巩固地理知识的过程。因此,了解初中地理优质课中地图应用的现状,分析其中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探索科学高效的地图应用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明确了地图应用的概念,确定了地图应用的理论基础包括地图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及双重编码理论。然后,设计观察记录表和构建评价量表对山东省初中地理优质课地图应用情况进行观察。通过分析发现,优质课地图应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互动中生成知识,且教师能将现代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但也存在情境设置重图文轻体验、评价言语比较简单等问题。最后,根据观察结果,得出地图应用的启示,启示分为应用原则和应用策略两方面。地图应用原则主要有问题导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启发性原则、学生主体原则、巩固性原则。地图应用的策略从选取地图、呈现地图、读取地图三方面展开,并辅以具体的应用案例。在选取地图时,应该回归课标,拓宽渠道,保证科学性;在呈现地图上,把握时机,精选方式;在读取地图时,要设置情境,优化问题,明确读图步骤,规范技术行为,开展多样活动,体现学生主体性。地图应用研究对于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有重要意义。研究中的评价指标结合了相关文献,并听取专家和教师的建议,但仍有一定的主观性,可能会影响量表的效度。对于评价量表能否用于地理家常课,可以进一步拓展。此外,将初中地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在教学实践中按模块研究地图应用,是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
马俊芳[8](2019)在《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优化策略研究 ——基于对优质地理教学案例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017新课标强调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信息化是时代的要求。如今教学信息化的课堂主要表现形式为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功能齐全,融声音、图像、动画等为一体,运用多媒体创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理知识,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活泼起来,使学生快乐学习,满足了高中生地理学习的需要。然而目前在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与不足,如呈现形式单一、情境素材短缺、教师多媒体技术水平低,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访谈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确定研究题目、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其次,介绍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并对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情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第三,对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基本研究观点进行了概述,以此为指导拟定高中地理优质课观看分析维度;第四,进行案例分析,并对高中地理优质课多媒体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访谈分析;第五,提出优化策略;最后,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创新之处、不足和展望。通过总结前人研究观点发现,运用多媒体创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直观、形象、生动,利于学生理解;(2)动态性强,能反映过程,有效突破教学难点;(3)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运用多媒体创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需体现的原则主要表现为科学性、真实性和探究性。运用多媒体创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主要为注重教学问题的设计和注重生活素材的使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在教育实习中创设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的体会,拟定案例分析的五个维度:课堂情境创设类型、情境呈现形式、多媒体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多媒体情境与板书的结合情况、多媒体情境与学生的反应情况。通过对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视频的观察分析发现:(1)课堂情境创设类型主要为多媒体情境;(2)多媒体情境的呈现形式多为图片,不够多样;(3)大部分教师创设的多媒体情境与教学内容关联性较好;(4)多数教师创设的多媒体情境与板书结合较好;(5)在多媒体情境课堂上多数学生反应活跃。并针对多媒体情境呈现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对16位高中地理教师进行了访谈,发现主要原因是相关资源短缺、教学任务重及教师多媒体技术水平较低。根据案例分析结果,为进一步完善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注重导入环节的多媒体情境创设;(2)新课讲授环节多媒体情境呈现形式应多样化;(3)多媒体情境创设应科学合理;(4)多媒体情境应与其他教学形式相结合。论文的主要结论为:(1)高中地理优质课中,多媒体情境是主要的情境创设类型;创设的多媒体情境特点主要表现为:呈现形式以图片为主,较为单调;多数教师创设的多媒体情境与教学内容关联性较大;板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多媒体情境课堂上总体反应较好。(2)提出了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优化策略。论文主要在研究角度与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研究角度上的创新表现为:通过总结前人研究得出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观点,以此为指导拟定观看分析地理优质课的五个维度。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表现为:本文主要运用案例研究法,以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视频为研究对象,分析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特点与不足。
刘馨[9](2015)在《中学地理优质课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研究》文中认为地理优质课是高效的地理课堂,是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建设内容。本研究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和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改进后互动分析系统用来评估中学地理优质课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采取综合研究和个例研究并进,按照改进后的互动分析系统对课堂师生言语行为的重新分类,观察、编码、统计、分析视频案例的师生言语互动行为,总结出当前中学地理优质课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的特点,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旨在帮助一线地理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引发教育教学专家重新审视优质课,努力提升地理优质课的参考价值和建设质量。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研究现状;第二部分论述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三部分案例综合研究,借助改进后的互动分析系统观察、统计14个案例中师生的14种言语行为,从年级、教师性别、地区以及地理模块四个角度揭示了师生言语互动的现状、特点和异同;第四部分个例分析,具体分析一节地理优质课,把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导入、讲课、结课三个环节,从比率、曲线、矩阵三方面对个例的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进一步解析;第五部分为结果与讨论,根据前面的观察数据及分析结果,总结出中学地理优质课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的特点,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第六部分为结语,介绍了研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并对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展望。研究发现中学地理优质课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一些特点,如在情感氛围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充分理解、接纳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互动民主课堂;在言语结构方面,教师言语在课堂中占主导,讲解是地理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提问言语方面,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回答的多,主动发起提问的言语行为少,学生接受学习多于发现学习;媒体实验应用方面,优质课课堂重视媒体实验的积极作用。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当然,也存在师生互动主体单一、教师讲解主导课堂、学生质疑精神不足、学生思考时间受限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供参考。
白玲[10](2014)在《高中地理优质课课堂活动研究》文中指出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行了十余年,理念大家耳熟能详,但是实施却没有那么顺利,在高中地理常规教学中,“一言堂”、“满堂灌”仍非常普遍,课堂活动类型单一、师生交流少,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得到保障,被动学习新课程的理念的贯彻落实亟待提高。为了促进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研究以课堂活动为切入点,从2013年全国地理优质课比赛的14节优质课为研究对象,并以其中5节课为量化研究对象,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支撑下,反复观看这些优质录像课,聚焦地理课堂活动,研究它的特征。本研究把地理课堂活动分为4类:教师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独立活动,通对这5节课进行叙事研究并记录各类活动的发生次序、持续时间和累计时间。通过研究发现这些优质课很好贯彻了新课程的理念,课堂主要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教师活动的形式展开,不仅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而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显着,具体而言体现在:(1)充分利用每一分钟;(2)重视问题情境创设及课堂的总结;(3)课堂节奏明快、活动新颖多样;(4)四类活动的主要作用不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成知识;教师活动,创设问题情境、过渡总结、掌控全局;学生独立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技能。针对高中地理优质课课堂活动的特点,提出了五点建议,希望可以为一线教学提供参考,使我们的常规课也成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显着的课堂,促进常规课堂活动的优化,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山东省举行高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东省举行高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问题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 |
1.1.2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
1.1.3 高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的需要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1.3.1 SOLO分类理论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
1.3.2 问题设计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对比分析法 |
1.5.3 问卷和访谈调查法 |
1.5.4 案例分析法 |
1.6 技术路线 |
2 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教学问题 |
2.1.2 教学问题设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3 人本主义理论 |
2.2.4 SOLO分类理论 |
3 高中地理教学问题设计现状研究 |
3.1 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问题设计现状调查 |
3.1.1 调查目的及对象 |
3.1.2 调查时间 |
3.1.3 调查内容 |
3.1.4 调查结果分析 |
3.1.5 调查分析结论 |
3.2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之问题设计的课堂观察 |
3.2.1 观察目的 |
3.2.2 观察对象 |
3.2.3 观察时间 |
3.2.4 分析方法 |
3.2.5 数据统计结果 |
3.2.6 观察结论 |
4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问题设计策略 |
4.1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地理教学问题设计 |
4.2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教学问题设计原则 |
4.2.1 诱发性与可行性原则 |
4.2.2 层次性与探索性原则 |
4.2.3 情境性与生活性原则 |
4.3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教学问题设计流程与策略 |
4.3.1 问题设计前的准备 |
4.3.2 基于SOLO分类理论,确定教学目标 |
4.3.3 根据SOLO教学目标系统,设计核心问题组 |
4.3.4 分解核心问题,设计子问题组 |
4.3.5 进行问题反思,灵活调整问题 |
5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问题设计案例 |
5.1 案例1:世界洋流的分布与影响 |
5.2 案例2: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问题设计问卷调查 |
致谢 |
(2)基于iFIAS小学语文阅读优质课师生言语互动研究 ——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小学语文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重要性 |
(二)阅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
(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质课的示范性 |
二、概念界定 |
(一)阅读教学 |
(二)语文优质课 |
(三)师生言语互动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师生言语互动研究 |
2.语文阅读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研究 |
3.语文优质课研究 |
(二)研究述评 |
四、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二章 小学语文阅读优质课师生言语互动研究方案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 |
(一)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课堂观察法 |
(二)研究工具 |
1.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S) |
2.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 FIAS) |
3.针对语文学科的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
第三章 小学语文阅读优质课师生言语互动分析过程 |
一、样本的选取 |
二、数据的编码与处理 |
三、师生言语互动分析 |
(一)宏观分析 |
1.编码比率统计分析 |
2.曲线分析 |
(二)微观分析 |
1.课堂言语结构分析 |
2.教师言语分析 |
3.学生言语分析 |
4.师生言语互动方式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一、结论 |
二、讨论 |
(一)教师提问言语以开放性问题为主,且具有启发性 |
(二)教师积极强化言语较多,评价言语较为灵活 |
(三)学生言语比率较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四)学生朗读形式多样,贯穿教学始终 |
(五)生生互动质量参差不齐 |
(六)师生问答模式单一 |
第五章 研究反思与启示 |
一、完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言语 |
(一)注意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的结合 |
(二)重视阅读提问的启发性 |
二、优化小学语文教师的评价反馈言语 |
(一)评价言语要具有正确性 |
(二)评价言语要具有针对性 |
(三)评价言语要注入情感 |
三、注重朗读过程中的师生言语互动 |
(一)教师朗读要求明确 |
(二)教师朗读指导准确 |
四、提高生生言语互动质量 |
(一)小组讨论问题难度适中 |
(二)小组讨论时间长短适宜 |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五、引导学生主动地表达 |
(一)促使学生主动表达对阅读文本的看法 |
(二)立足阅读文本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
1.学生要有问可提 |
2.学生要敢于提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案例开发 ——以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资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技术路线 |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乡土地理 |
2.课程资源 |
3.交通运输 |
4.教学案例 |
(二)理论基础 |
1.协调论 |
2.可持续发展理论 |
3.情境学习理论 |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地理教材中交通运输课程资源案例分析 |
(一)教材知识点组成部分 |
(二)教材知识点对应案例统计分析 |
(三)教材案例分析 |
1.案例设计分析 |
2.案例特点分析 |
三、课堂视频与教学设计中交通运输部分内容案例分析 |
(一)课堂视频与教学设计中交通运输案例统计 |
(二)交通运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案例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
1.交通运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案例作用分析 |
2.交通运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案例运用方式分析 |
四、交通运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案例开发与实施 |
(一)开发步骤 |
(二)交通运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案例 |
1.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类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
2.开发的教学设计案例 |
(三)交通运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案例实施 |
1.实施准备 |
2.实施过程与实施启示 |
五、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四个版本地理必修二交通运输部分案例统计分析表 |
附录2 :四个版本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交通运输部分案例统计分析表 |
附录3 :视频类交通运输部分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表(4个) |
附录4 :交通运输部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表(12个) |
附录5 :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案例表 |
附录6 :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案例 |
致谢 |
(4)高中地理优质课堂中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实践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优质课堂研究现状 |
1.3.2 地理优质课堂研究现状 |
1.3.3 地理教学资源研究现状 |
1.3.4 总体述评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技术路线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优质课堂 |
2.1.2 地理优质课堂 |
2.1.3 地理教学资源 |
2.1.4 地理教学资源利用 |
2.2 理论基础 |
2.2.1 地理教学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多元智能理论 |
3 高中地理优质课堂观察 |
3.1 优质课堂观察的框架构建 |
3.2 优质课堂观察的样本选择 |
4 基于教学内容的地理教学资源利用 |
4.1 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资源利用 |
4.1.1 教学资源类型与数量 |
4.1.2 教学资源的整合 |
4.1.3 教学资源的呈现 |
4.1.4 教学资源利用的效果 |
4.2 人文地理教学内容的资源利用 |
4.2.1 教学资源类型与数量 |
4.2.2 教学资源的整合 |
4.2.3 教学资源的呈现 |
4.2.4 教学资源利用的效果 |
4.3 区域地理教学内容的资源利用 |
4.3.1 教学资源类型与数量 |
4.3.2 教学资源的整合 |
4.3.3 教学资源的呈现 |
4.3.4 教学资源利用的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5 高中地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
5.1 地理教学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
5.1.1 地理教学资源数量较多,存在堆砌感 |
5.1.2 对学生和乡土生活资源利用不足,存在距离感 |
5.1.3 地理教学资源机械整合,存在割裂感 |
5.1.4 地理教学资源呈现方式传统,存在局限感 |
5.2 优化地理教学资源利用的对策 |
5.2.1 深入挖掘地理教学资源的多重价值和功能 |
5.2.2 重视并发挥人力教学资源的独特作用 |
5.2.3 教师团队协作开发乡土资源和生活资源 |
5.2.4 利用多重地理教学资源打造教学合力 |
5.2.5 提升教学资源意识与开发利用技能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我国中小学篮球优质课的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 ——基于全国第5-8届优秀体育现场展示观摩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2 篮球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 |
1.1.3 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篮球运动发展的研究 |
1.3.2 学校体育发展的研究 |
1.3.3 对我国中小学篮球的相关研究 |
1.3.4 对我国中小学优质课发展的研究 |
1.3.5 相关概念界定 |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数理统计法 |
2.2.3 视频分析法 |
2.2.4 案例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我国中小学优质课程发展概述 |
3.2 我国中小学篮球优质课程彰显理念与价值 |
3.2.1 我国中小学篮球优质课程彰显的理念 |
3.2.2 我国中小学篮球优质课程彰显的价值 |
3.3 全国第5-8 届中小学篮球优质课发展情况分析 |
3.3.1 全国第5-8 届篮球优质课的学段分布 |
3.3.2 全国第5-8 届篮球优质课的数量分布 |
3.3.3 全国第5-8 届篮球优质课的地域分布情况 |
3.4 全国第5-8 届中小学篮球优质课教学分析 |
3.4.1 全国第5-8 届篮球优质课教学目标分析 |
3.4.2 全国第5-8 届篮球优质课教学内容分析 |
3.4.3 全国第5-8 届篮球课程教学设计的变化分析 |
3.4.4 全国第5-8 届篮球课程教学教师素质的分析 |
3.5 全国第5-8 届中小学篮球优质课问题分析 |
3.5.1 学段数量分布趋于均衡,但高中学段总数仍偏少 |
3.5.2 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存在不均衡现象 |
3.5.3 教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部分教学设计不规范 |
3.5.4 教学质量有所提升,但有些不符常态化教学 |
3.6 我国中小学篮球优质课发展策略 |
3.6.1 遵循新课标理念,重视课程改革 |
3.6.2 强化地区发展,促进教育均衡 |
3.6.3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
3.6.4 从教学实践出发,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
3.6.5 重视常态化教学,加强质量监控 |
4 研究结论 |
4.1 5 -8 届中小学篮球优质课的发展态势 |
4.2 篮球优质课发展符合新课标要求 |
4.3 进一步拓宽篮球优质课发展空间 |
4.4 优化措施,促进篮球优质课发展 |
5 研究建议 |
5.1 优化活动体系,建立完善的优质课评价标准 |
5.2 从实践出发,全面落实优质课展示活动 |
5.3 加强质量监控,推动常态化教学向优质课转变 |
5.4 重视优质课发展,促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高阶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阶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
1.1.2 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问题设置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高阶思维的研究现状 |
1.3.2 问题设置的研究现状 |
1.3.3 基于高阶思维的问题设置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技术路线 |
2 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高阶思维 |
2.1.2 问题设置 |
2.1.3 高阶思维问题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3 基于高阶思维的问题设置现状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内容 |
3.3 调查方法 |
3.4 调查对象 |
3.5 问卷的设计与调查过程 |
3.5.1 问卷的设计 |
3.5.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6 调查数据分析 |
3.7 小结 |
4 问题设置的思维层次划分依据及标准建立 |
4.1 完善划分标准的原因 |
4.2 完善划分标准的过程 |
5 基于高阶思维问题设置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对象—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 |
5.2.1 研究对象选取的原则及原因 |
5.2.2 研究对象的确定 |
5.3 研究方法 |
5.3.1 课堂有效问题的提取 |
5.3.2 问题的记录、整理 |
5.3.3 问题思维层次的划分 |
5.4 研究过程—问题设置分析 |
5.4.1 案例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问题设置分析 |
5.4.2 案例2《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设置分析 |
5.4.3 案例3《常见的天气系统》问题设置分析 |
5.4.4 案例4《传统工业区》问题设置分析 |
5.4.5 案例5《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问题设置分析 |
5.5 研究结果 |
5.5.1 高低阶思维问题各占一定比例 |
5.5.2 高阶思维问题类型单一 |
5.5.3 问题设置中以低阶行为动词为主 |
5.5.4 高阶思维问题的时空分布较合理 |
5.5.5 优质课对核心知识点的设问质量明显高于常规课 |
6 基于高阶思维问题设置的方法 |
6.1 优化低阶思维问题 |
6.1.1 升级行为动词 |
6.1.2 改变行为条件 |
6.2 评价型和创造型问题的设置 |
6.2.1 评价型问题的设置 |
6.2.2 创造型问题的设置 |
6.3 巧设基于高阶思维培养的问题链 |
6.3.1 高阶思维问题需要低阶思维问题做铺垫 |
6.3.2 延长问题设置的时空序列 |
6.3.3 合理布局各思维层次问题在课堂中的位置 |
6.3.4 注重问题的引导性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基于高阶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问题设置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基于山东省初中地理优质课的地图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1.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
2. 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需要 |
3. “一师一优课”活动的思考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四) 研究思路 |
1. 研究方法 |
2. 技术路线 |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 地图应用概念 |
(二) 理论基础 |
1. 地图学理论 |
2. 传播学理论 |
3. 多元智能理论 |
4. 双重编码理论 |
三、地图应用评价量表构建 |
(一) 量表构建原则 |
1. 全面性原则 |
2. 科学性原则 |
3. 可操作性原则 |
(二) 量表构建过程 |
1. 评价指标构建 |
2. 指标权重确定 |
四、优质课地图应用观察与分析 |
(一) 基本流程 |
(二) 地图应用观察 |
1. 选取课例 |
2. 地图应用观察记录 |
3. 地图应用分析 |
4. 小结 |
五、基于优质课的地图应用启示 |
(一) 地图应用原则 |
1. 问题导向原则 |
2. 循序渐进原则 |
3. 启发性原则 |
4. 学生主体原则 |
5. 巩固性原则 |
(二) 地图应用策略 |
1. 选取地图的策略 |
2. 呈现地图的策略 |
3. 读取地图的策略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 结论 |
(二)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优化策略研究 ——基于对优质地理教学案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教学信息化对多媒体教学的要求 |
(二) 高中地理新课标对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的要求 |
(三) 高中生地理学习的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一)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
(二) 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创设多媒体情境 |
(三) 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案例研究法 |
(三) 统计分析法 |
(四) 访谈法 |
四、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基本概念 |
(一) 多媒体 |
(二) 教学情境 |
(三) 多媒体教学情境 |
二、理论基础 |
(一) 地理教学理论 |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 多元智能教学理论 |
(四) 最近发展区理论 |
(五) 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整合理论 |
三、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小结 |
第三章 高中地理优质课分析维度的确立 |
一、维度确立依据 |
(一) 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特点 |
(二) 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原则 |
(三) 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
二、分析维度拟定 |
三、小结 |
第四章 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现状分析 |
一、样本的选取 |
二、观察结果分析 |
(一) 多媒体情境为主要情境类型 |
(二) 多媒体情境呈现形式单一 |
(三) 多媒体情境与教学内容关联性较好 |
(四) 多媒体情境与板书结合较好 |
(五) 多媒体情境课堂上学生反应活跃 |
三、访谈分析 |
(一) 访谈目的 |
(二) 访谈内容 |
(三) 访谈结果分析 |
四、小结 |
第五章 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优化策略 |
一、注重导入环节的多媒体情境创设 |
二、新课讲授环节多媒体情境呈现形式应多样化 |
(一) 自然地理知识点多媒体情境创设 |
(二) 人文地理知识点多媒体情境创设 |
三、多媒体情境创设应科学合理 |
四、多媒体情境应与其他教学形式相结合 |
第六章 结语 |
一、主要结论 |
二、创新点 |
三、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优质课样本 |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9)中学地理优质课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背景 |
1.2.1 国外教育改革的影响 |
1.2.2 国内教育改革的影响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现状 |
1.4.1 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研究现状 |
1.4.2 地理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研究现状 |
2 理论与方法 |
2.1 概念界定 |
2.1.1 地理优质课 |
2.1.2 言语行为 |
2.1.3 互动 |
2.1.4 地理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 |
2.2 理论基础 |
2.2.1 语言学理论 |
2.2.2 教育学理论 |
2.2.3 社会学理论 |
2.2.4 统计学理论 |
2.3 研究方法 |
2.3.1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S) |
2.3.2 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ITIAS) |
2.3.3 改进后的课堂互动分析系统(IIAS) |
2.4 研究路线 |
3 案例综合研究 |
3.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3.2 所有案例观察记录 |
3.2.1 分析研究对象 |
3.2.2 进行编码记录 |
3.3 所有案例观察结果统计与分析 |
3.3.1 不同学段的比较分析 |
3.3.2 不同性别教师的比较分析 |
3.3.3 不同地区的比较分析 |
3.3.4 不同地理模块的比较分析 |
3.4 小结 |
4 个例分析 |
4.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4.2 个例观察记录 |
4.2.1 分析研究对象 |
4.2.2 进行编码记录 |
4.3 个例观察结果统计与分析 |
4.3.1 比率分析 |
4.3.2 曲线分析 |
4.3.3 矩阵分析 |
4.4 小结 |
5 结果与讨论 |
5.1 地理优质课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的特点总结 |
5.1.1 情感气氛特点 |
5.1.2 言语结构特点 |
5.1.3 提问发言特点 |
5.1.4 媒体实验应用特点 |
5.2 地理优质课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存在的问题 |
5.2.1 师生互动主体单一 |
5.2.2 教师言语主导课堂 |
5.2.3 学生质疑精神不足 |
5.2.4 学生思考时间受限 |
5.3 解决策略 |
5.3.1 增加互动主体多元化 |
5.3.2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
5.3.3 引导学生积极提问 |
5.3.4 给足学生思考时间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高中地理优质课课堂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1.1.2 当前课堂活动实施现状 |
1.1.3 高中地理优质课的推进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状况 |
1.3.2 国内研究状况 |
1.4 研究目标、内容和思路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思路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地理学理论支撑 |
2.1.1 地理学科的要求 |
2.1.2 地理新课程改革理念 |
2.2 教育学理论支撑 |
2.2.1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2.2.2 主体教育理论 |
2.3 心理学理论支撑 |
2.3.1 多元智力理论 |
2.3.2 认知主义理论 |
2.3.3 人本主义理论 |
2.3.4 建构主义理论 |
2.4 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问题提出 |
3.2 对象确立 |
3.2.1 研究对象选取 |
3.2.2 研究对象的特点 |
3.3 方法选择 |
3.3.1 录像分析法 |
3.3.2 课堂活动编码 |
3.3.3 叙事研究 |
3.4 数据整理及分析 |
3.4.1 数据整理 |
3.4.2 数据分析 |
3.5 小结 |
第4章 研究数据的整理:叙事研究、编码 |
4.1 A--自然界的水循环 |
4.1.1 课堂叙事 |
4.1.2 课堂数据 |
4.2 B--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
4.2.1 课堂叙事 |
4.2.2 课堂数据 |
4.3 C--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
4.3.1 课堂叙事 |
4.3.2 课堂数据 |
4.4 D--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 |
4.4.1 课堂叙事 |
4.4.2 课堂数据 |
4.5 E--美国农业 |
4.5.1 课堂叙事 |
4.5.2 课堂数据 |
4.6 小结 |
第5章 高中地理课堂活动特点分析 |
5.1 课堂活动过程特点 |
5.1.1 课堂导入 |
5.1.2 课堂结尾 |
5.1.3 课堂活动转换 |
5.2 课堂活动四种形式的作用 |
5.2.1 教师活动 |
5.2.2 师生互动 |
5.2.3 生生互动 |
5.2.4 学生独立活动 |
5.3 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高中地理优质课课堂活动特征 |
6.1.2 高中地理优质课课堂活动的启示 |
6.2 展望 |
6.3 本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山东省举行高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问题设计研究[D]. 潘少伟.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iFIAS小学语文阅读优质课师生言语互动研究 ——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为例[D]. 郭美琪.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1)
- [3]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案例开发 ——以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资源为例[D]. 刘聪慧.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4]高中地理优质课堂中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D]. 吕俊思.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我国中小学篮球优质课的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 ——基于全国第5-8届优秀体育现场展示观摩课[D]. 张妞妞.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6]基于高阶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研究[D]. 刘晓翠.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7]基于山东省初中地理优质课的地图应用研究[D]. 陈雪媛.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8]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优化策略研究 ——基于对优质地理教学案例的分析[D]. 马俊芳. 河南大学, 2019(01)
- [9]中学地理优质课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研究[D]. 刘馨.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2)
- [10]高中地理优质课课堂活动研究[D]. 白玲. 江西师范大学,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