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国际研讨会综述_哲学论文

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国际研讨会综述_哲学论文

“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学术研讨会论文,过程论文,价值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02)08-0006-03

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和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价值哲学与过 程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6月17日至20日在京举行。大会中方主席为北京师范 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袁贵仁教授和常务副主任韩震教授,大会外方主席为美国 过程研究中心创会主任小约翰·科布博士和执行主任大卫·格里芬教授。来自美国、加 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匈牙利、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以及港澳台 地区和大陆内地的16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研讨价值哲 学与过程哲学的重大课题,探讨怀特海过程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以及二者对人类文 明的发展可能做出的贡献。

一、价值哲学与现时代

学者们认为,价值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如何有智慧地生存的学问,它是社会哲学的或 实践论的,而不是形而上的纯哲学理论,它以在对人类生存的根本性和总体性问题进行 缜密研究基础上提出正确的价值理念为根本使命;价值论反映着一种哲学的基本立场, 凸现的是一种哲学观;价值哲学在中国的兴起是当代中国哲学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最重要 标志之一,它打破了旧的、神秘主义的哲学观,为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个 新视角。

学者们集中研讨了以下问题:(1)价值观问题。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既具 有反思性,又具有意识形态性,这种研究能使人们深刻理解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社会转 型;但目前的价值观研究存在着缺少一定深度、缺少相关学科的联合、缺少与实证研究 的有机结合、价值观的实证调查力度不够等缺陷。应提高对价值观研究意义的认识,着 重研究五个方面的问题,即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变迁的机制、价值观的结构、理想信念信 仰与价值观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多元并存与新旧交替、社会转型期主导价值观的确立等 。(2)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创建问题。有学者认为,人类价值观的对立和冲突源于人类主 体的不同生存条件,要创建人类统一的价值观就必须从创建人类共同的生存条件做起; 创建人类共同价值观是一个长期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层次性原则。(3)价值实现问 题。有学者指出,一旦涉及到价值是如何实现的,价值哲学就具体化和现实化了,在这 个意义上,价值哲学也就是社会历史哲学,价值观与历史观获得了统一。(4)价值哲学 的研究方法。有学者提出了价值哲学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一是抽象化的即本体论的和 认识论的范式,它保证了价值问题研究的彻底性;二是现实化的即社会哲学的和实践论 的范式,它保证了价值问题研究的现实性。两种范式的有机结合,能够使价值哲学做到 逻辑与历史的一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学性与规范性的统一。(5)怀特海的价值哲 学。学者们认为,怀特海的价值哲学是一种广义价值论,它把有机体或系统当作价值主 体,扩大了价值主体的范围,适应了生态价值、环境价值、自然价值等的需要;同时, 它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反思,它提醒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人或事物的内在价值与工具 价值。但怀特海的价值哲学存在着客观唯心主义和泛生论的倾向,由于其价值概念的普 适性和抽象性,从而消解了人的主体性和价值概念的属人特性等。

二、过程哲学与中西文化

1.过程哲学的基本问题。学者们通过对怀特海关于冒险的思想和过程神学思想的研讨 ,认为过程哲学作为一种新型人文世界观,有可能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生长点,这一可 能性能否变成现实,关键在于研究过程哲学的哲学家们有没有能力用社会个体生成论的 基本立场和方法论视角扬弃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立场和方法论视角,立足于社会个体生成 过程的文化维度和社会维度,对社会个体的社会行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 研究。学者们认为,怀特海哲学关于“真正的文明”和“纯粹的野蛮”之间的区分,为 人类社会从野蛮的文明转变为真正的文明,提供了一种宗教的、道德的、理智的基础; 过程哲学把环境、资源、人类视为在自然中构成密切相联的生命共同体,认为应把环境 理解为不以人为中心的生命共同体,这种新型生态伦理观,对于解决当前的生存环境危 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过程哲学是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之根,因为生态女性主义的哲 学基础是彻底的非二元论,是对现代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批判,而怀特海有机整体的观 念,正好为它提供了进行这种批判的理论根据。

2.过程哲学、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学者们一致认为过程哲学本质上是一 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很多学者指出,虽然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在对 现代性的批评上,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但二者也存在着一些本质区别。解构性后现代 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消极哲学,它并未给人们提供多少有关超越现代性的有价值的建议 ,相反,它所带来的问题比它所能解决的问题还要多;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则积极地对待 现代性问题,试图为人们在现代性与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之间寻找一种建设性的途径,它 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共长的伙伴关系,主张对理性的适度运用,要求从各种思想资源中寻 找重构人类文明的新途径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相同的逻辑起 点,即都是从主客统一的视角出发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但采取了不同的理论走向,马 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主客统一于实践,从而走向了历史唯物主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则倡 导本体论上的主客统一,即任何事物都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具有浓厚的宗教哲学 和唯灵论色彩。

3.过程哲学与中国哲学。怀特海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问题,是与会学者关注的热点 之一。大家一致认为,怀特海的思想与中国的宗教和哲学传统有许多相近或相通之处, 是连接东方传统与西方传统的桥梁;怀特海哲学与中国的天道思想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但这种一致性背后所隐藏的是两种哲学类型的历史差异:怀特海哲学宇宙论的整体原理 建立于形而上学的思辨基础上,中国的天道则基本上是直观性和直觉性的,是以超思辨 的运思为其基础的;中国道家哲学中的“道”包含着丰富的过程思想和解构主义色彩; 《周易》强调变易和生生之道,怀特海强调过程,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契合之处。

三、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观问题

1.消费主义价值观。学者们认为,消费主义是一种渗透于当代社会各个领域的挥霍性 消费价值观,它集中表现为消费品的“消费价值”对使用价值的背离;消费主义也是一 种人生哲学,它从物质主义的角度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一场消费价值观的革命。

2.社会发展中的创价与代价。有学者认为,创价与代价的人学基础在于人的需要的无 限性与价值对象的有限性、个体需要的多样性与其创造价值对象之能力的单一性等之间 的矛盾。追求价值而规避代价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应深入研究代价的社会历史形态 及其规避方式。有两种代价模式值得研究,一是模式代价,即人们在选择一种社会发展 模式时因放弃其它模式所必须丢失或放弃的价值;二是过程代价,即在社会发展的实际 运作过程中付出的代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创价模式,必然存在着代价问题, 解决这些代价问题,必须建构规制与关怀相统一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等之间的社会关系 类型;建构旨在保证公平与效率的社会制度或体制;构建人文生态,创造意义世界。

3.文化趋同与文化批判。有学者认为,要解决在全球化背景中文化能否走向全球一体 化或走向趋同,必须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文化趋向于什么样的“同”,二是这样的趋 同靠什么力量、如何来实现。从价值哲学角度看,“趋同”只能表明人类有了越来越多 的共同问题,人类面对这些共同问题必须去寻找共同的答案,但并不表明这些问题只有 一个答案,更不表明这些答案只能以某些人如西方权势的意见为标准;文化的异同问题 实质上是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乃至生存发展的权利问题,“文化霸权主义”是行不通的。 有学者认为,对文化概念的狭隘理解,使文化批判失去总体性维度:或者停留于制度、 器物等文化的表层,无法实现文化质的飞跃;或者局限于意识形态批判,陷入脱离生活 世界的乌托邦情结。文化是人的相对稳定的生存方式,文化批判就是通过文化符号的解 译,对人的生存方式的总体性批判;审美是人的本真规定,它理应成为文化批判的总体 性维度;文化审美化运动就是以审美为总体维度的文化批判运动,是人的解放运动。

4.后现代主义价值观之于中国。学者们认为,对于中国以及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都面临着一个走入现代化与走出现代化的二律背反式的现代化“围城”,这种“围城” 根源于现代化造就的现代性悖论。在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之间,中国只能选择现代性— —一种有待中国自己创造和修正的现代性;但后现代主义为我们认识和超越现代化“围 城”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它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及对后现代社会的预设,有助于我们批判 性地反思和把握现代化的本质,使我们能够立足全球化背景寻求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注意研究和预防现代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复杂问题,减少现代化的成本与代价;它倡 导整体有机论思想,对于解决现代社会的各种困境具有积极的方法论意义;它重新定位 人性及人的终极价值,对全面认识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标签:;  ;  ;  ;  ;  

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国际研讨会综述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