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路与政策建议_养老保险基金论文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路与政策建议_养老保险基金论文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路选择和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思路论文,养老保险制度论文,建议论文,和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路选择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带来了极其严峻的挑战:从在职参保人员和退休参保人员的人数比值看,当前比值大约为3∶1,本世纪30年代大约为2∶1,本世纪60年代大约为1∶1,此后将下降为大约0.9∶1。

       从养老保险基金的年度收支看,预计到2037年,基金当年收入率小于当年支出率,首次出现基金负收支差。此后基金收支差逐渐扩大,2100年基金收支差为-17.04%。

       从养老保险基金的累积收支(即基金支出比率)看,预计到2048年,基金累积收支比小于0,养老保险基金累积收不抵支,基金枯竭。

       从养老保险基金的综合精算结余看,预计从2011年起的未来25年、50年、75年和90年间,养老保险基金的综合精算结余(综合收支差)分别为4.51%、-4.04%、-10.35%和-12.57%,这意味着在2011-2100年的90年间,养老保险基金综合盈亏缺口为-12.57%,即除非提高养老保险缴费率12.57个百分点,或者降低养老金替代率12.57个百分点,否则养老保险基金在未来近90年间将无法实现平衡。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可以判断。如果不改革,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将濒临危机,不可持续!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备选改革工具,从参量式改革的角度看,可供考虑的改革工具包括“七种武器”:(1)提高缴费比例;(2)降低养老金待遇;(3)扩大覆盖面;(4)严格征缴之一:提高缴费基数占社平工资比例;(5)严格征缴之二:提高遵缴率;(6)延迟退休年龄;(7)放宽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参数(主要是“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或“提高总和生育率”)具有调整空间,而且具有较大的调整效应。经济参数主要包括通货膨胀率、工资增长率(包括名义工资增长率和实际工资增长率)、利率(包括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制度参数(包括缴费比例、养老金待遇、覆盖面、缴费基数占社平工资比例、遵缴率、退休年龄等)也具有调整空间,但不同制度参数的调整效应大小不同。在制度参数中,“加快扩面速度”和“提高遵缴率”的调整效应为零或很小,“提高缴费基数占社平工资比例”的调整效应中等,“提高缴费比例”“降低养老金待遇调整比例”的调整效应较大,“延迟退休年龄”的调整效应很大。

       综合而言,从人口参数、经济参数、制度参数三套参数看,人口参数(主要是“总和生育率”)具有调整空间,调整效应较大;经济参数通常不可人为调整;制度参数具有调整空间,具体调整效应大小不一。同时,我们发现,无论采取何种单项参数调整措施,均不足以消弭长期综合精算缺口。因此,改革应采取综合对策。

       从理论上说,人口、经济、制度三套参数(不再细分每套参数中的各个具体参数)一共可以有27种不同情景的组合。当然,如前所述,经济参数通常不可人为调整,因此我们将经济参数锁定为“中等成本”状况下的情景(简称“中经济”)。同时,我们将“延迟退休年龄(简称‘延退’)”从制度参数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选项。因此,从现实的角度看,以人口、经济、制度和延退参数为基础,可选的综合对策组合主要包括以下八种方案:

       1.中人口+中经济+中制度(即基准方案);

       2.中人口+中经济+低制度;

       3.中人口+中经济+中制度+延退;

       4.低人口+中经济+中制度;

       5.中人口+中经济+低制度+延退;

       6.低人口+中经济+低制度;

       7.低人口+中经济+中制度+延退;

       8.低人口+中经济+低制度+延退;

       政策建议

       针对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警示和建议:

       第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问题严峻。按照中等成本情景(即基准情景)假设,目前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不可持续,2037年将首次出现年度收支负值(即当年收入不抵当年支出),2048年将出现养老保险基金累积收不抵支,基金枯竭。

       第二,不要幻想通过养老保险制度的自我调节来实现基金平衡。在2011-2100年的90年期间,养老保险基金综合盈亏缺口为-12.57%,即除非提高养老保险缴费率12.57个百分点,或者降低养老金替代率12.57个百分点,否则养老保险基金在90年期间无法实现平衡,而这两点显然均不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不能单独依赖财政投入来弥补养老保险缺口。在基准情景下,2011-2100年的90年综合精算缺口为-12.57%,如欲弥补精算缺口,90年所需外部筹资金额占GDP的平均比重为1.98%,占财政收入的平均比重为11.64%。单独依赖财政投入来解决养老保险缺口,显然不具有可行性。除了加大财政投入以外,还需考虑其他外部筹资渠道,如开征新税种、变现国有资产、发行社会保障彩票、划转全国社保基金等。

       第四,除了外部筹资渠道之外,应当更加注重通过“内部挖潜” (即制度参数、人口参数或延退调整等“参量式改革”)来弥补养老保险缺口。

       如果制度参数仅能保持中等成本(即保持目前的缴费比例、养老金待遇调整比例、缴费基数占社平工资比例、遵缴率等),那么必须同时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和采纳延迟退休方案,且财政压力较大(在2011-2100年的90年期间,每年所需外部筹资占财政收入比重为5.50%)。

       如果制度参数能够调整为低成本(即提高缴费比例、降低养老金待遇调整比例、提高缴费基数占社平工资比例、提高遵缴率等),那么人口参数和延退参数的政策选择空间会略宽一些,即调整两类参数其中之一,即可将“所需外部筹资占财政收入比重”控制在一个相对可承受范围之内(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则所需外部筹资占财政收入比重为4.52%;若实施延退方案,则降为1.90%;若同时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和实施延退方案,则降为0.51%)。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一方面,虽然形势严峻,但并非“无药可医”;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时间窗口”,改革时机稍纵即逝,等到“病入膏肓”再“寻医问药”,估计真的就无计可施了。

标签:;  ;  ;  ;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路与政策建议_养老保险基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