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反思性课堂教学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课堂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反思性课堂教学的概述
1.关于反思性教学的概念界定
早在1893年杜威就对反思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反思是“根据情境和推论对自己的信念或知识结构进行积极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是一个连贯的观念系列,后续观念是先前观察的结果,依赖于先前的观察。当代美国社会学家Sachon认为,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或者过程之后,对其计划或行为重新进行评估的过程。他还把教师定义为“反思从业者”。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2.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反思性教学是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为依据的“异位”,通过解析和修正,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技能和素养的过程。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自主性。要求教师对自身实践方式和情境,立足于自我以外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二是动态性和循环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调节、评价和改进自己的教学。通过这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计划、准备、实施、收集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价、作出判断和决策,然后进一步调整计划,实施下一个循环的反思。三是时效性。教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采取对策,实施行动和进行完善,可以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四是开放性。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全身心的投入。要能够听得进他人的不同意见,敢于对自己的信念提出质疑和挑战,能够主动了解不同渠道的意见。五是合作性。要求在反思过程中与同事和教研员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
二、反思的目的
1.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反思主要是一种个人的内省行为,需要个人的自觉、自为。当这种自觉、自为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后,不需要从外部施加影响,就能使一种理想的行为得以持续。反思性教学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边实践、边反思,自己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负责。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对后续行为产生影响。正如他提出的教师发展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一样,教师如果在获得经验的同时能坚持自觉反思,那么他的发展就不是一种短期的或阶段性的,而是一种可终身持续的发展过程。
2.反思性教学不脱离教师专业生活背景,注重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实效性
反思性教学贴近教师专业生活,把教师的专业生活过程同时看成是教师的学习过程、发展过程。它关心的是教师专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教师能解决他以前没遇到过的问题时,更是获得了一种创新的体验。而实际问题的不断解决,就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实际的效果。
3.教学反思的过程也是研究和学习的过程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发现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查阅资料、切磋探讨,并通过访谈、问卷、对比等多种形式,搜集相关信息加以思考、分析,以求找到问题解决的症结所在。教学反思使我们学会了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教师责任心。
4.反思性教学不仅发展学生,而且全面发展教师
因为当教师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她)会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获得体验,使自己变得更成熟起来。因此,反思性教学是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要求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的教学。它能帮助教师正确把握教学规律,领悟教学真谛,升华教学理论,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人和创造者,实现从经验型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变,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三、反思应遵循的理论依据
1.发展性原则
教学反思在于分析、诊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信息反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促进师生发展。教学反思,一方面,它可以通过评价提供的信息,使教师和学生了解教与学存在的优势和问题,促使教师和学生进一步反思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促使教师对照评价标准不断反省教学实践,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
2.开放性原则
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包容丰富和复杂的教育现象,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框定师生的教学行为。反思性教学的发展性评价原则也决定了它的评价标准不可能是一个僵化的条目式的标准。布鲁巴赫(J.W.Brubacher)等人从时间维度分析反思性教学,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对实践反思(reflection on practice)、实践中反思(reflection in practice)和为实践反思(reflection for practice)。在价值判断意义上,反思性教学评价标准不可能涵盖所有教学行为,特别是“对实践的反思”和“为实践反思”。因此,反思性教学评价标准必须是开放性的,具有一定弹性,并允许教师和学生参与评价,让他们“自己评价自己并让别人理解自己”,允许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主观因素融入其中。
四、反思的过程
帮助教师养成反思习惯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形成反思模式,以便教师能尽快熟悉反思操作程序。针对我们常规的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反思程序描述为:
附图
1.分析教学现状,发现问题
界定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了解问题是何事(what)、为何(why)以及如何(how),并通过集体的讨论,明确问题,准确地把握问题。这一过程,可以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帮助教师善于从无问题处发现问题,分析教学活动与教学理念是否一致,自己的教学行为与预期效果是否一致。
2.从各种角度审视问题
问题明确以后,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角度来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总体特征。发现问题后要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如“我做了什么?我是怎样做的?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结果怎样?”等等。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问、问卷与访谈、集体会诊等方法收集关于教学的客观资料和主观信息,然后再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
3.进行目的、手段分析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明确通过问题的解决所要达到的目的,然后对各种实现目的的手段进行评估,从中选取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4.进行专业判断,即调整全部信息,形成崭新的教学观
5.采取具体的实践行为,调整行动
五、反思性教学的基本内容
反思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此处我侧重研究教师课堂教学即技术层面的反思。
1.技术层面的反思
即反思课堂教学内容、策略、途径等,具体如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与技巧、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座位的摆放、学生课堂行为分析、教师话语的分析、学生错误类型以及教师纠错的分析、学生活动情况分析等。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反思:
(1)Was my lesson student-centred?
(2)What kind of activities did my students like best?
(3)Was my method appropriate to the age of Ss?
(4)Did all students participate?
(5)Did I use 80/20 ration?
(6)Did I use group or pair work?
(7)Did I have a monolingual classroom?
(8)Did I get the teaching objective?
(9)Was it meaningful language usage?
(10)Did I smile?
(11)Did the Ss feel comfortable?
(12)Did I encourage my students today?
(13)Did I treat my Ss equally and respectably?
(14)What did I learn today?
(15)What learning strategies did I use?Was it effective?Why?
(16)Did I correct my Ss errors appropriately?
(17)What things can I change?How can I change them?
(18)Did I encourage interaction?
(19)Did I give them a fish or Did I teach them to fish?
2.观念层面的反思
即反思教学得以推进所依赖的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假定,具体如人性假定、目标预设以及对知识性质和可靠性的假定等。
3.解释层面的反思
即反思师生情感沟通、人际理解、自我理解等,具体如课堂支持性氛围的营造,教师如何理解后进生,如何理解自己的个人品质,如谦逊、勇气、公正、开明、判断力、想象力以及耐性、自我知识、热情和幽默感等。
4.开放层面的反思
即反思教学中师生权力与自由、伦理道德规范等,具体如教学中教师控制与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符合主体性原则、教师实践智慧等。但要成为真正的具有主体性的反思型、学者型教师,教师应进一步对观念、解释和宏观背景等层面逐一进行反思。因为仅仅对技术层面作反思,难以触及灵魂深处,观念没有遭遇挑战,旧的行动可能会有反复。
六、反思性教学的基本方法
1.积极参与校本培训,开放思想,进行校内外交流
教师培训工作量大、面广,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通过校本培训,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深造的机会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互动和交流不仅是人们沟通思想和情感的主要途径,对于英语教师更是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校内如能开展互相评课、互相听课、集体备课、说课商讨等活动,就能使英语教师互相借鉴,集思广益,共同切磋,共同进步。走出校门,与外校教师一起交流,则更能取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所以,英语教师应保持开放心态和开放思想,积极参与校内外交流活动,以求发展。
(1)自我反问法
授完课后,自己坐下来静静地思考,回顾自己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是否突破了重点、难点,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等等。发现问题后对教学设汁进行必要的完善,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系统,从而使教学设计达到最优化。
(2)集体会诊法
广泛听取来自不同学校教师之间的意见,提出课堂上所发生的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因为他们对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意图、内容、方法以及师生的背景情况较熟悉,有比较共同的经验基础和兴趣点,更能发现问题,再者也易于促进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
(3)访谈与问卷法
教师就调查内容项目编制成表格,当面分发给听课教师,请求听课教师答卷。然后收回整理,或教师就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访问老师或学生以获得相关信息。
(4)比较法
通过现场观摩或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相互交流、探讨,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吸取他们的教学长处和优秀品质,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坚持自学提高
坚持自学提高是英语教师终身学习以获得不断发展的最佳途径。在自学中,我坚持以下几点:
(1)写教学日记,建立成长记录袋
在一节或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记下自己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可以记成功之举、记失败之处、记教学灵感等,然后整理成文件夹又称档案袋。教师填写文件夹的过程就是教师的反思过程,也是教师自我评估的过程。在这期间我积极探索学科教学,参加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和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后我都会写下自己的体会,并把听课过程中一些成功的做法加以实施,对一些不足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已经执教过的课我及时整理,并结合教师的点评进行反思,现已形成100多个教后记。
(2)系统的理论学习
要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能力的增强,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组织反思理论学习,请专家讲座、领导作教学反思指导报告,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机会,向教师宣传反思理念。在教科研中对教师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用科研促反思,用反思促工作。因为任何新观念的内化一般都要经历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个性化等五个由浅入深、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
七、成果分析
1.初步构建了开放性的教学体系
我校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矫正,再实践、总结,已初步形成了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从校长→教师→学生,从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理论学习到专家的具体指导,都以开放性教学的理念来组织、落实和实施,特别是在教师教育思想的开放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开放这两个关键环节上,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落到了实处。英语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45分钟,还通过广播、电视、图书馆、英语角、英语场等全方位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提供有效的学习英语的环境。
2.形成了全新的教学观
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来看,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评价的目标和方法、教学空间的拓展等方面,原有的僵化而封闭的教学形式得到了改变,构建了有利于发展学生潜能和创造性学习的开放性的教学体系,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得到了明显的体现,从我上公开课的数量和质量来讲就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说明反思性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3.形成了全新的科研观
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教研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来进行,比如对同一教材运用不同的新的教学方式,组合多种教具和方法展开教学,从而培养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做科研型教师就要边教学边教研,在教学中发现问题,通过教研解决问题,形成教学和教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新模式。
八、反思性教学的一些体会与建议
1.找准教学反思的切入点
我们的教学反思是从教师写教学案例、反思笔记展开的。关于反思笔记,我校要求每个教师做到:内容源于课堂教学实践,“点”要小,比如一个小问题、小事件、小环节;话要实,说实话、说真话、说心里话;学会多问,问自己:“这节课,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还可以做怎样的修改?”问学生:“老师这样的课,你喜欢吗?你有什么样的建议?”通过这样细致、具体的要求,教师就有材可取,有据可依,一步一个脚印,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积累。
2.把握感悟点
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必须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来写。这个感悟点可以记成功之举,记失败之处,记教学机智,记学生见解,记教学再设计。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认真回顾反思或者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同时可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集体会诊法等,将丰富的教学情感体验和冷静的教学理性思考结合起来,通过比较分析明确教学反思的内容。
3.开展多样的合作交流
学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的教育研究同样也是一个系统。所谓“独木难成林”,我校在做好个人反思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师之间的交流对话。我们开展了“青年成长沙龙”“教育对对碰”“学术茶话会”“教育博览中心”等形式的教育交流合作,为教师开展案例交流提供了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创设了平等互助的对话平台。在实际交流中,我们明显感到:教师通过交谈,彼此互换了信息;在信息流动中,实现了经验的增值,同时也提高了合作精神,在互动合作中成长、锻炼;克服了各自为战的现象,实现了个人反思向校本研究的过渡。
4.创设积极的反思情境
我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打破传统的“专家、领导一言堂”的教研形式。我们开展了“夕阳—绿草中的对话”活动。晚办公时间,教师可以三五成群地漫步于学校草坪上、围在雕塑边,开展学术“沙龙”活动。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每个教师要争做“反思型教师”,每周准备自己的反思“一得”或“一问”,抛砖引玉,大家展开交流、对话。交流后,教师结合大家观点,作二次反思、三次反思,形成“反思型教师ABC系列”,然后在下周的大组教研活动中作典型发言,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推广反思成果。
5.坚持及时性
教师从课堂教学获得的具体细微的感悟和启示,一般很难长时间保留在头脑里,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在课后随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