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妊娠对心脏的影响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30例,节育与妊娠指征终止妊娠的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20例,传导阻滞5例,ST-T改变4例,Q-T延长1例。分娩方式剖宫产20例,阴式分娩9例,干预性流产1例。结论:妊娠可以加重心脏病的发展,直接危及母儿生命,提高对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治水平,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关键词】妊娠合并心脏病;心功能;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107-02
妊娠合并心脏病为产科严重的合并症。妊娠与分娩给予心脏额外负担,可导致心功能进一步减退,甚至引起严重的后果。患心脏病孕妇最危险期为妊娠32~40周、分娩期及产褥早期。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对孕妇的和围产儿的影响,正确指导患者安全度过围产期,安全分娩,保证母婴健康[1]。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30例临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发生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30例,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32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5例。心功能I级12例,II级11例,II级3例,IV级4例。
1.2 方法
1.2.1妊娠期 根据心功能情况,限制体力活动,保证充足休息睡眠时间,Ⅲ~Ⅳ级者应住院治疗。加强营养,纠正贫血。食用含铁较多食物,妊娠中、后期补充铁剂,至少60ml/d,以维持血红蛋白的正常水平。及早控制感染。孕期任何大小手术或创伤均应及早应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感染。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限制在2g,但不能过分限制,以免影响孕期蛋白摄入。定期产前检查及内科心脏病医生会诊,以加强自我监护及对孕妇心脏和胎儿发育生长监护。Ⅰ~Ⅱ级患者宜预产期前1~2周入院,Ⅲ~Ⅳ级患者应住院治疗。
1.2.2分娩期 除有产科并发平须行剖宫产结束者。原则上经阴道分娩,分娩期应有心、内科医生参加监护。①镇痛:阵缩开始可加重心脏负担,镇痛既能减少产妇疼痛,又有利于第二产程分娩处理,各种处理以不抑制胎心为原则。a.杜冷丁50~100ml/次,肌注,宫口开在3cm以后用;b.安定:10mg/次,2次/日,口服;c.持续硬膜外麻醉:适用于初产妇。②严密观察产妇情况:第一产程中每小时测脉搏、心率1次,第二产程每10分钟测1次,借以了解心脏的负荷代谢情况。分娩时,采取半卧位,同时给予氧吸入,宫口开全,先露较低时,宜阴道助产,以缩短第二产程,减轻心脏负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脉率>110次/分可考虑给快速强心药:西地兰0.2~0.4mg加在5%~10%葡萄糖溶液10~20ml内静脉缓慢推注,观察心率变化,必要时4~6小时可重复1次,24小时总量不超过1mg[2]。③分娩后不应常规予以宫缩剂,但如产后出血达300ml左右时,则应立即肌注催产素10U/次,以免出血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在静脉输液时,应注意速度,勿过快。④分娩后,腹部立即放置砂袋加压。⑤凡在产程中表现心功能不全有进一步升级者或伴有心衰时,需控制心衰后,即行剖宫产术,麻醉宜用连续硬膜外麻醉。⑥产程中及产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2.3产褥期 产褥早期尤其产后72小时内仍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率、呼吸、血压及体温的变化,防止心衰及感染。充分休息,给小剂量口服镇静剂,如鲁米那及安定等。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特别要谨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产前、产时就用强心药的产妇,产后如心率>100次/分,仍应继续使用强心药。心功能Ⅲ级以上的产妇,产后不哺乳。因哺乳增加机体代谢与液量需要,可使病情加重。产后至少住院观察2周,待心功能好转后方能出院。
2.结果
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20例,传导阻滞5例,ST-T改变4例,Q-T延长1例。分娩方式剖宫产20例,阴式分娩9例,干预性流产1例。
3.讨论
妊娠会对心脏产后负担,妊娠期总循环血量逐渐增加,至32~34周达高峰,比未妊娠时增加30%~45%。尤其妊娠晚期,每次心搏量加大,心率加快,心脏负担加重,而子宫增大,膈肌上升,心脏向左向上移位,右心室压力增加15%。分娩期,第一产程时,每次子宫收缩均使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增加,同时,使右心房压力增高,使原来加重负担的左心室更进一步加重。第二产程时,除子宫收缩外,腹肌与骨骼肌都参加活动,使周围阻力更加增加,加之产妇屏气用力,肺循环压力增高,同时腹压加大,使内脏回心血量增加。所以,在此期心脏负担最重,易导致心衰发生[3]。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腹压骤减,子宫迅速缩小,血液淤滞于内脏血管床,回心血量急减,产后胎盘排出,胎盘循环消失,排空的子宫收缩时,大量血液从子宫突然进入血循环中,使心脏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产祷期,产后24~48小时内,潴留组织内液体大部分回至血循环内,使血循环量再度增加,再次加重心脏负担。一般4~6周内多余水分逐渐从肾脏排出后,才能恢复到非孕时水平。因此,患心脏病孕妇最危险期为妊娠32~40周、分娩期及产褥早期。
心脏病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严重感染、静脉栓塞或肺栓塞。心脏病育龄期妇女,应在产科医生和心脏内科医生共同协助下做好孕前咨询,明确心脏病类型、程度,心功能状态,判断能否妊娠。可以妊娠者应从孕早期开始定期产前检查。积极进行孕前健康查体,排除心脏病。不宜生育者应在孕前进行心脏手术。心脏病育龄妇女希望生育者,应由心脏内科医师及产科医师共同确定能否妊娠。可以妊娠者,必须加强产前检查和心脏监护,重视妊娠各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避免各种诱发心力衰竭的因素。凡不宜妊娠的心脏病妇女应严格避孕[4]。一旦妊娠,应在妊娠早期行治疗性人工流产,如妊娠已超过3个月,一般不应再考虑终止妊娠,如已发生心衰待心衰控制后仍应终止妊娠。重视心衰早期症状,注意动态心功能观察,预防心力衰竭。
【参考文献】
[1]李文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2):50-50.
[2]康琳.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防治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5(4):77-78.
[3]杨珍秀.妊娠合并心脏病30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 1991(9):509-510.
[4]王凤霞,张勤安.心内科治疗妊娠合并心脏病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0):73-74.
论文作者:蒋焕菊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心脏病论文; 心脏论文; 心衰论文; 产后论文; 负担论文; 产妇论文; 心率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