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 545001
摘要:在房建施工中,施工裂缝是常见的施工问题。而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建筑施工中产生的施工裂缝。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需要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标准来对施工缝进行设置。由于后浇带施工技术对于整个房建施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需要严格做好此项工作,本人结合自身实践就后浇带的施工进行分析,并对其在房建施工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说明。
关键词:房建施工;后浇带技术;应用
1.后浇带施工技术概述
当今时代是房建事业发展的蓬勃期,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迅速,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新形势下,人们越加注重房建施工的重要性,并对工程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后浇带施工技术作为房建施工中的重要技术,主要讨论的是房建施工中收缩变形以及温度应力这两方面的因素,对于实际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房屋在建设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地基沉降方面的问题,会给使用者带来巨大的麻烦,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如何防止地基沉降是房建施工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后浇带技术能够有效预防地基施工中出现的沉降问题,同时还能对施工裂缝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进一步保护房屋整体的安全性。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后浇带施工技术对于房屋建筑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提升房屋建筑的安全性主要从提高后浇带的利用效率上着手。
后浇带施工技术对于建筑物来说,其作用不容忽视,是确保建筑物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具体来说,后浇带技术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解决沉降差问题和减小温度差问题。一方面,高层建筑以及裙房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其浇注的部分分开成两个部分,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之后,也就是50%以上的沉降量完成的情况下,再进行浇灌连接,将整个高低层连接成一个整体。这种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沉降差问题,还能够实现高层建筑的主楼与裙房之间的有效连接。另一方面,在新浇混凝土硬结的过程中,会产生收缩的问题,尤其是一部分已经完成的结构会出现受热膨胀,遇冷则收缩的问题,一旦发生温度的变化,其变形过程受到约束,就会在已完成浇注的结构内部出现温度应力。这种应力的存在对于建筑物来说威胁是不容忽视的,否则就会出现在构建中的裂缝问题,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此问题的出现,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建筑物浇灌技术。
2.房屋建筑后浇带技术的主要功能
2.1抵消温度形变引起的内部应力
一般来说,建筑行业的工程相对较大,工期较长,需要不同工种的协同工作和工作人员的相互配合,同时也时刻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影响建筑物建设的环境因素来看,温度无疑是对建筑物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点,当天气突变,尤其是温度突然升高或降低时,因建筑材料热胀冷缩的固有特点,整个建筑物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严重的会导致应变开裂。混凝土材料虽然物美价廉,强度高,使用简单,但是其特有的收缩性特点会导致其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混凝土在硬结期间若温度突变将造成内部挤压力逸出,若挤压力逸出过大时会导致裂缝产生。建筑后浇带给钢筋混凝土预留出变形的空间,将减少环境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从而提高建筑物强度。
2.2沉降差的控制
在房屋建筑、裙房结构和基础设计时,呈现整体性特点,然而,通过后浇带的施工使其暂时断开,在完成主体结构的整个施工后,即完成50%以上沉降量后,通过浇灌的方式进行有效连接,使高低层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在实际设计过程,需要对两个结构不同受力情况予以分析,以便于对其进行针对性强度校核。在整体计算后,需要考虑沉降差产生的附加力,相关调整措施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调压力差,由于主楼整体荷载较大,通过整体基础减少土压力,增加埋深,确保附加压力得到显著改善。第二,调时间差,首先完成主楼的施工,在基本建成的基础上,保证沉降的稳定性,然后进行裙房的施工,以达到最佳施工效果。第三,调标高差。在对沉降进行详细计算后,适当增加主楼的标高,降低裙房标高,实现其沉降差的预留,保证两者标准呈现一致性。
2.3有效解决收缩缝问题
已经建好的建筑,由于外界温度的变化,形成了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情况,这时候运用后浇带技术,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因为浇筑完混凝土之后,混凝土在初凝过程当中会释放出热量,并且在混凝土硬化的两个月之内,混凝土的内部都会不断释放出热量。受到温度不断升高的影响以及和外界造成的温度差,在混凝土的内部就会形成温度应力,在内部形成挤压力量。如果混凝土的变形受到了外界的影响,在一般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内部就会产生温度差,比较严重的情况就会使建筑结构出现裂缝。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通常施工单位都会对裂缝做预留工作,这样可以使混凝土凝结过后,结构能够自由的伸缩,待到混凝土的收缩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后浇带的施工。
2.4弥补裙房结构的不足
房屋建筑的地基建设是工程进行的基础,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从实例分析中来看,由于地基建设决定建筑结构强度,因此保证地基的重力合理是建筑物稳定的根本。地基重力过大过小都会对建筑物结构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当重力过大时会引起建筑体沉降从而导致地基形变,严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浇筑后浇带可以将建筑工程分为计算地基沉降量和计算浇筑时间这两个环节,利用工程力学的相关理论合理预测地基重力位置和建筑结构,保证建筑物质量。
3.后浇带施工技术分类
3.1后浇收缩带
在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材料是混凝土,由于混凝土本身性质的特殊性,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收缩变形,但是这种现象主要在施工操作的前两个阶段出现,建筑结构平面的大小和伸缩缝之间的间距可以使用施工后浇带来加以控制。在施工阶段,混凝土能够自由的收缩施工裂缝,降低本身的收缩应力。
3.2后浇沉降带
高层建筑施工人员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地基以及施工上部结构的分布形式来确定其永久性变形缝的大小以及后浇带的安装,若施工地基土质状况较好,而且沉降不是很明显,可以使用后浇带来施工,进而将建筑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
3.3后浇温度带
温度的变化必定会对施工工程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在施工表面受到一定的压力,内部结构就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力来抵抗变形应力,进而引发施工裂缝,因此在施工中,为了避免温度对预应力的影响效果较大,需要在施工中设置后浇带来抵抗收缩压力。
4.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4.1明确施工时间
一般来说,建筑后浇带技术的应用需要与建筑物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收缩直接相关,所以一般会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趋向于稳定,在主体钢筋混凝土凝结之后再进行施工。由于在高层主楼和裙房之间需要避免沉降问题,所以一般会选用同时施工的方式。或者是采用主楼沉降率在60%以上时再进行后浇带施工。另外,在后浇带施工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季节和气候的因素,在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不一致,钢筋混凝土的收缩状况也是会有所不同,并不是全部采用两个月的时间限制,具体要看工程施工的实际。
4.2选择好后浇带设置的部位、把缝宽设置好
选择后浇带的设置部位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要在结构受力相对小处设置,也就是在梁、板跨度内的1/3处。这处都相对小的结构弯矩与剪力,而且适合由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能错开。后浇带相对多样的接缝形式,关键有平直缝、阶形缝、企口缝等,接缝方式也要依据实际状况实施准确的选择。从理论上而言,后浇带在1cm的缝宽便能够确保温度收缩变形。然而,在施工的时候,基于施工的可操作性和方便性等几个方面的考虑,而且为了避免应力集中,混凝土的厚度变成后设置浇带缝宽的关键决定原因。
4.3材料选择
建筑材料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后浇带施工技术中,混凝土是关键所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采购人员在对混凝土进行采购时,应该对其质量加以严格把控,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使用规范来进行操作,确保做到科学规范的使用施工材料。同时,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将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在合理的施工范围需求内,确保混凝土能够正常运用于施工中。如今,建筑工程中多用清水混凝土,因为清水混凝土有着是哦工难度小、质量好以及后期维护方便等方面的优势。在混凝土投入工程建设时,应该对混凝土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操作人员操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混凝土的用量应该和工程具体情况相一致,并且要保证施工图纸数据的准确性,以此来保障工程质量,从而避免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因质量问题存在故障。
4.4结构混凝土浇筑
在实施混凝土浇筑时,要严格的依照有关规定实施,施工人员要把混凝土的浇筑厚度控制好,防止发生混凝土浇筑太厚,导致钢丝网模板外凸的情况;在施工的时候选用钢丝网模板垂直施工缝,在实施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时,分成浇筑的厚度施工人员要注意,同时要把振捣器与钢丝网模板的距离控制好。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水泥浆流失的情况,要确保使用准50的振捣器实施振捣混凝土时,振捣器与模板之间不可以小于40cm的距离,使用准70的振捣器实施振捣混凝土时,振捣器与模板之间不可以小于50cm的距离。
4.5控制施工温度并处理垂直施工缝
在初凝时,工作人员需要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直至露出骨料。冲洗工作的时间要把握好,要在工程设计的时候便体现出来,并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施工完成。在施工现场,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统筹施工期间的各种事物和工期,避免工作延误。混凝土的浇筑需要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以确保新旧混凝土的充分混合,10℃是物理学中收缩与膨胀的最好温度,因此选此温度作为浇筑温度。后浇带混凝土的施工时间要控制好,避免超过三天,同时为防止阳光暴晒引发水分流失而选择傍晚和早晨来工作。
5.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5.1砼施工
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汇总,后浇带施工就似乎的应用为其建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文章借助实际工程情况,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以及该方法的使用方向进行了简要探讨。在该工程项目建设中,后浇带施工技术主要运用于地下室顶板、地下室底板、沉降缝以及防震缝等部位,稳重通过对实际的施工方法进行简述,希望能够为后期房屋建筑建设中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提供参考。
5.2钢筋施工
在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中应用的钢筋材料的直径要求最小为16,钢筋材料主要应用在梁筋和墙柱筋的施工上,施工的方式要采用直螺纹的施工方式。如果在施工时选用的钢筋规格有变化,那么就要对钢筋进行搭接或者是焊接处理,为了提高钢筋施工的强度还可以进行一定的附加施工,无论哪种施工方式都是为了确保房屋建筑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和房屋结构的稳定性。
5.3底板后浇带施工
在对底板进行后浇带施工时,为了对侧模进行支护,需要铺设3层钢丝网,并且要使用混凝土楼板骨架。在个别楼板工程中,可以运用快易收口网来替代钢丝网。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需要对严重漏浆现象加以严厉制止,以此来保障浇筑混凝土的质量。为了使得整个主体的质量都得到有效的保障,就需要注意不能把后浇带范围内的底板钢筋以及钢筋骨架焊接起来,在没有对后浇带浇筑施工进行封闭之前,应该严格避免将钢筋长期浸泡在水中,并且要避免在后浇带范围内出现杂物以及污水等,面对这一现象,应该临时使用各种合理的保护措施。
5.4模板施工
房屋建筑的后浇带施工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采用,模板进行施工的,比如:顶板梁、墙体、底板,这些都是后浇带模板施工的重要部分,也是对房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中的模板一般是采用竹胶板制作而成的,再将竹胶板制作成梳子型,采用钢管或者是木方龙骨进行支撑。具体施工中,支撑和模板是需要互相协调的,这种模板也主要应用于对顶板梁的施工。固定模板施工时,采用钢丝或者是钢丝网进行固定,对于施工中的施工缝预留的位置等要信息细致的施工。为了防止施工漏浆象,可以在混凝土的表面与模板的接缝处进行封堵。另外,房屋建筑在进行后浇带的施工时,后浇带两次的混凝土施工要进行悬挑施工,在确保混凝土的施工强度符合房屋建筑施工标准时,才可以将模板拆除,在进行拆除之前,还要注意对后浇带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测试,提升房屋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6.后浇带施工的注意事项
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使用后浇带技术,不仅要注意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还需要关注后浇带技术施工的注意事项。首先,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过程中使用的钢筋,其完整性需要得到保证,尽可能在施工的过程中使用完整的钢筋,除非有特殊的要求,尽量不要将钢筋断开。对于钢筋的搭接来说,其搭接的长度必须要达到其直径的45倍以上,并且将接头的部位错开,设置附加钢筋进行固定。其次,在后浇带施工完成之后,还需要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一般在完工后的12h之内,对其施工的部位进行覆盖处理,确保后浇带的部位能够处于比较适宜的湿度内,这一步骤的施工对于后浇带技术的成功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一旦后浇带施工的部分混凝土出现硬化,就要及时地对其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确保符合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对于后浇带施工的过程有着明确的规定,需要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相应的操作。对于施工质量检测的结果需要及时记录,并确保记录在册,以便后期查询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7.房建后浇带施工新技术
7.1防水新技术
目前,较为主流的防水技术就是复合涂抹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程项目中的裂缝都得到有效的填补和管理,技术参数中主要对建筑项目中的节点漏洞以及板缝等进行有效控制。在技术运行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要对施工项目进行预处理,确保防水施工技术运行的基本环境。只有保证建筑墙面的清洁,才能充分发挥防水技术的保护优势,一定要对杂物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确保在抹完之后,涂料能在一段时间被吸收,然后再填涂第二层,直到填涂三层为止。确保薄膜能起到维护的作用,技术人员只有建立有效的技术处理框架,并对墙面进行集中验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防水技术发挥最优化水平。
7.2大体积混凝土新技术
管理人员应当按照施工中环境的温度进行综合施工和分段施工,最好要在气温比较低的时间段内进行浇筑操作,从根本上保证施工项目质量和基本水平。技术人员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新技术的过程中,要有效运行分段式建筑工序,应当在浇筑完一个区域之后,在初凝工序结束之后并且在终凝工序开始之前进行统一振捣和抹压,从而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实际质量,也能有效减少裂纹问题。
结束语
伴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对于生命越来越重视,对于居住、生活及工作环境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进一步适应人类发展的需求及时代的发展要求,施工单位在房建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自身相关的技术操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与麻烦,对于极易产生的混凝土裂缝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手段,尤其是注意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在房建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事先根据技术人员的具体措施、设计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便找准后浇带在建设过程中的恰当实施时间及位置。与此同时,在进行后浇带的同时应按照后浇带的相关特点及浇筑性质注意对建筑物两侧、垂直地带的施工处理,避免忽视弱小的建筑细节,保障施工单位、居住者或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稳定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
[1]曾振宇,莫秋娟.关于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环球市场,2016,5(8):127.
[2]陆宏巍.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03:152.
[3]董启福.关于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研究[J].门窗,2017(1).
[4]赵振伟,洪靖刚.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探析[J].世界家苑,2014(05):141~142.
[5]谢承志.关于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7):37.
[6]丁晓燕.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J].门窗,2014(04):82-83.
[7]巩芳震.民用住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15):115.
[8]罗日飞.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引文版:工程技术,2016(4):123.
论文作者:莫丹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温度论文; 过程中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建筑物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