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现状透视及应对措施探析论文

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现状透视及应对措施探析

文| 孙风华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为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不同特点实施分类管理和改革发展,在守住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底线的同时,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效率,有力促进了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事业单位定位不准、职能不清、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发展不断深化和纵深推进,其对内控制度和内部审计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审计职能上实现以监督为主的“管理型”审计向以预防为主的“风险型”审计转变,进入内部管理过程,突出内控防线作用,从而成为内部管控的行家里手,为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内审工作 风险型 内控防线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对其业务经营、内控机制、风险管控和可持续发展的再确认或再签证,对维护事业单位稳健经营和转型发展起着重要的“防火墙”作用。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健全内控机制、强化内部审计、推进预算管控,已日益成为事业单位增强自我管控、自我革新和自我发展能力的迫切需求。然而,事业单位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与自身改革发展、转型升级、内部管控要求相比,仍然存有一定的滞后和不足,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逐步显现。本文就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五轻五重”现状以及应对措施做出探索性阐述。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透视

重机构设立而轻体系独立

独立性是审计实现公平性、客观性与权威性的重要保障。目前事业单位大都设立了专门的审计部门,负责具体内部检查、指导工作,但审计工作仍然在单位一把手统一领导下进行,往往缺乏独立性,难以按照审计要求开展工作。很显然,正由于目前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审计体系设置缺乏独立性,缺少规范有效的审计标准,往往受经营管理层干扰,内部审计所担任的“监督员”角色并未能突显,很难真正发挥应有的独立、客观、评价作用。

重内控稽查而轻风险审计

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基本上仍停留在查错防弊、纠正偏差的层面上,往往局限于查处一些具体违规、违纪问题,注重业务操作、制度执行是否合规、合法等,而恰恰缺乏对资产质量、风险责任、经济效益等进行深层次审计,尤其是缺乏对专项业务、关键岗位、重要环节作出客观、有效的风险评价和建议。但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活动的不断复杂化,以往重稽查轻预防的内部审计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审计要求,无法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风险。

重部门配置而轻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虽在组织架构中配置了审计部门,加大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频率和力度,但由于受自身人力资源限制和重视程度影响,往往对审计部门成员配备比较忽视,审计队伍的建设显得十分薄弱,主要表现为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审计人才少、人员结构不合理、责任考核不到位。

重流程制度而轻技术支撑

目前正处于深化改革中,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频率和力度虽然较以前有所增强,但对审计整改、后续审计工作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存在着“重审计而轻整治”现象,往往陷入问题年年查年年有、共性问题不断、个性毛病依然存在等怪圈,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虽高负荷运转,而效率却依然不尽理想。

重问题检查而轻后续督查

事业单位大都制定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但对审计工作系统性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仍比较缺失,特别在审计规范流程、非现场分析、技术方法上,仍然比较落后,内部审计工作常常会陷入无章可循、流程粗陋、成本较高和效率低下的状态中。

假设在用户用电量确定基础上,审视各种能源情况,目前核聚变发电还在试验阶段,产业化还未排出时间表;核裂变发电由于安全性及基于核废料的环保处理难题的考虑,目前主要在沿海建设,规模也不会像原来燃煤电厂那样大规模发展;电能大规模经济储存还有困难;风电、光伏发电受天气影响,不太稳定,同时对电网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水电在枯水期或干旱天气会影响发电能力。目前上述问题主要由煤电作为调剂,但煤电被替代为清洁能源后,需要一种不受季节、天气影响、能随时调峰、具备清洁能源特征的能源作为支撑,以确保全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能满足上述要求。

作为业务经营活动“监督员”的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第一要素。因此,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的根本保证。按照知识结构“复合型”、业务技能“专业性”的要求,配备审计人员,强化班子队伍。对新配备的审计人员注重不同岗位工作经历,加强业务培训学习,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注重探索和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培育良好、健康的内部审计和控制文化。

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应对措施

以审计效能为先导,努力探索垂直型和独立性内审体系

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重要抓手和监督力量,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适应新的形势,事业单位要构建“管理垂直、业务独立”的审计体系,进一步增强内部审计意识 ,独立自主开展审计工作,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检查、监督、预防的职能,不断优化事业单位治理结构,将审计理念融入到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理念中,建立健全有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形成越织越密的审计保障网络,为内部审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持续提高内部审计独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不低于2.50的最优规则为r1,r4和r6,即RS0.60,2.50(A,D)={r1, r4, r6}。

以风险识控为基点,牢固树立监管型和效益性审计理念

事业单位鉴于自身审计工作现状,应从制度流程、审计技术、科技手段、非现场监管等方面入手,加快审计模式创新,整合审计流程资源,极力打造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实际的规范化、科技型和科学化的内部审计架构,从而实施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要强化制度建设,全面规范审计流程。

以团队建设为根本,精心打造复合型和专业性审计队伍

大学生往往喜欢与志同道合,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处事,这也有利于他未来的职业发展,他们正需要一个专业的平台来结交益友。

以技术流程为核心,全面推行规范化和科技型审计方法

内部监控离不开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监控的基本手段和重要内容。因此,事业单位要以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为基点,牢固树立监管型和效益性审计理念,将审计工作介入内部管理全过程,运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技术、方法,根据风险高低来确定审计范围、内容和重点,通过对内控制度的测试、评审,把不完善、不合理、不严密的环节、程序和方法查找出来,从风险识别、衡量、化解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帮助管理层克服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堵塞漏洞,避免失控,使之健全有效,有效改善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状况,提升经济效益,同时预防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象的产生。

推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审计职责,落实审计责任,从而高效开展审计工作。要注重方法技术,大力推行科技审计。改变审计重点基本上凭经验确定的惯例,将事后的审计监督向事前和事中审计转变。研发适合事业单位自身审计工作实际的专门审计软件,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数据报送分析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等加强和实施“非现场”审计,找出高风险业务领域和风险控制点,提高审计监督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A.现在大多采用灯丝、永磁电离室或RF射频波电离室(也有用潘宁源)产生等离子体,在加速电极作用下、行成正或负离子流,再通过中性化室,形成高能中性的原子、分子束流。能量转换效率可达30%,粒子能量可达10kev以上,流强可达20A。其能量、流强的范围很广,运动不受磁场影响。具有加热等离子体和输入燃料等作用。也是特殊热处理的工具(材料改性),空战中,也是一种武器。

以防治结合为抓手,大力加强预防性和治理型后续审计

要本着“边审计、边辅导、边规范”的原则,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有计划地分期落实后续审计;建立审计台账,保证一事一卷一档,为做好后续审计工作打好基础;按计划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回头望”,对整改事项予以督查,整治到位。在审计中要敢于动真碰硬,在原则面前决不让步,充分揭示审计中发现的对国家和单位财产的浪费和腐败问题,确保内部审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要抓好审计惩罚处置,注重审计发现问题线索的移送审理,加强推进问责机制,做到每查必纠,纠必惩处,以高强度处罚力度来蔓延高质量的审计震慑力,以达到惩前而毖后之良好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彻底改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重机构设立而轻体系独立、重内控稽查而轻风险审计、重部门配置而轻队伍建设、重流程制度而轻技术支撑、重问题检查而轻后续督查”的现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预警作用,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效率,提升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事业单位不断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利.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审计与理财,2018(4):44-47.

[2]王妙克.嵌入理论视角下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8(2).

[3]彭菊秋.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以及内审监督工作开展[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9):93-95.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标签:;  ;  ;  ;  ;  

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现状透视及应对措施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