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有效性的探究论文_宋炳豪

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有效性的探究论文_宋炳豪

(河南省鹤壁市湘江小学,河南 鹤壁 458030)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预设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即培养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又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课前设置的问题缺少研究价值,课中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课堂中,教师一般的做法是,抛出数学问题,组织同桌两人或者前后桌四人组成一小组,没有对小组内人员分工,然后开始讨论。这种方式看似方便省时,但却没有关注学生的整体能力和个体差异。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自己就把问题全部回答了,程度稍微差一些或者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不敢开口,怕自己会说错,就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失去自信心,在交流中愈发无话可说,致使整个讨论收效甚微,小组讨论变成了一个讲解,失去小组合作的意义。再者,教师没有形成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评价体系,偏重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对小组整体评价,偏重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评价语过于简单,没有针对性甚至不重视评价,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就感。以上是我认为小组合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基于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把握教材,设置合理的操作任务

理解教材重点内容的设计和编排意图是影响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明确的小组合作要求可以指引学生顺利的达到学习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在重难点部分设置适合小组讨论的活动要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当我提出问题:“想一想,算一算,智慧老人家客厅的面积有多大?”时,我给同学们这样设置了活动要求:A方案:1、在作业纸的图中,用虚线画出自己的想法。2、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并在组内交流。B方案:利用工具剪刀、尺子,剪一剪,拼一拼。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完成题目,并在小组内讨论出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在讲授《确定位置(一)》时,我设置了两个操作活动,活动一:(1)测量与熊猫馆有关的角度并标在作业纸的图(一)中。(2)测完后和你的同伴说一说熊猫馆的具体方向。活动二:结合方向和距离,每人说出作业纸图(二)中一个场馆的具体位置,当回答不完整时,组内成员要互相纠正。在学生活动之前,告诉学生操作步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科学合理分组,明确学习任务,培养合作能力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小组合作时,只是简单的组织前后桌或者同桌组成讨论小组,看似方便省时,但却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整理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合作小组,结合学生学习能力搭配各小组成员。一般情况下,小组内成员是固定的,4人或者6人小组比较合适,教师在了解每一位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优化成员组成,学生的座位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设置为半圆形、圆形、马蹄形等,形式要多样化。教师可以让组内同学自己推选组长,组长的任务是对组内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在小组合作时,每位同学都要明确自己的任务,组长起调控作用。当然,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以及学生的特点,组长要及时调整小组内人员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以保证小组合作有效地进行。

三、开展多维评价,培养个性化人才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课程评价体系的变革,更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和手段以及实施过程的转变,教师应采取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合理评价是小组合作成功与否的保障,组内互评,组间评价,教师评价是常用的评价方式。组内评价时,教师可以让组内成员轮流发言评价组内其他成员,可以培养他们对事务客观公正,善于对待他人进步的精神。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组间互评可以增强学生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评价,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及时的引导作用和激励作用,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乐于求知,积极向上。

结束语:

总之,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引入到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网络环境下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孟金玲,李彩芹.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1)

[2]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有效性策略[J].杨慧香.西部素质教育.2017(01)

[3]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赵建荣.学周刊.2017(16)

[4]英语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高宏.中国校外教育.2017(04).

论文作者:宋炳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有效性的探究论文_宋炳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