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安伟豪

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安伟豪

(国网平陆县供电公司 山西平陆 044300)

摘要:电力企业在进行电能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电能损耗现象被表示为电力网综合电能损耗,也就形成了常说的线损问题。通常情况下,线损问题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自然损耗,而是管理损耗。将计量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线损管理中,可以及时将问题和故障排除,对加强线损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力系统;计量自动化;线损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我国经济发展让电力能源在社会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随着计量自动化的线损管理系统应用于电力系统中,计量自动化系统线损管理功能也在不断进步。本文通过探讨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相关内容,为解决线损管理在计量自动化中的应用提出相关措施。

1 计量自动化系统概述

在实际的计量自动化系统应用过程中,相关的性能更加全面,此系统能够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主要涉及计算机、计量、自动化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各个方面的利用,从而实现了计算机和现场计量的有效沟通。

1.1 主站部分

主站部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应用是实现计量自动化终端的计算机系统的有效连接,然后对相关的信息进行采集,能够及时地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

1.2 自动化终端部分

在实际的系统运行过程中,此部分能够将各个计量点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然后能够将这些传递到其他终端或者向外传输,能够实现主站发出的命令。

1.3 通信信道

通信信道是主站以及终端的连接部分,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信息传输。通常来说,其主要内容包括了码分多址、分组无线、调度数据网等。

2 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分类及功能

计量自动化系统大致可分为四类:低压集抄系统、大用户负荷管理系统、配变监测计量系统、厂站电能计量遥测系统。低压集抄系统具体功能有系统设置、电表数统计、流量统计、线损分析、异常警报等功能。分别用于系统自身服务和营销服务工作。大用户负荷管理系统具有准确、及时、完整、可靠采集数据的特点。可以实现计量装置的监测功能,远程监测计量装置运行信息,分析计量故障、窃电等信息,如用户异常用电,可以及时警报。另外,此系统对负荷控制、供电质量监测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凭借此系统,可以大大提高用电监测以及负荷管理水平。配变监测计量系统将通讯、电量采集、变压器在线监测和异常报警等多种功能集于一体,实现配电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配合低压集抄系统,可以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对配变总表和低压集抄用户进行抄录,进而得到线损数据,处理异常用电,降低配变台区线损,此外,此系统也可以预防窃电,防止事故,为经济科学的管理提供依据。厂站电能计量遥测系统可以实现发电厂、变电站电能的自动遥抄,实时监控负荷量以及母线的平衡与否、对线损状况进行分析,统计、计算、考核各级电网电量。

3 线损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相邻两电网之间电能传送过程中线损所带来的影响

对于此种现象,工作人员首先应该进行设定,假设此电网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对另一电网进行电能输送的过程,此电网的售电量为B,产电量为W,则此电网的线损效率:W%=K%+CB=F%(1+β)。式中:F%代表负载出现的损耗效率;β表示损耗效率在整体结构上的数值。

如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此电网在对另一电网输送电能B1时,那么它所输送的电能总量以及电能生产总量的值可以表示为α,它的线损率可以表示为:W1%=W%[(1+α)2+β]/[(1+α)(1+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供电总量不断增加对线损所造成的影响

就目前来看,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负荷计算的方式很多,例如回归分析的方式、部门分析的方式以及密度法等,这些方式虽然都能够取得精准的计算结果,但是在本质上依旧存在一定差异。导致这些方式的特点也不尽相同。通过相应的比较,密度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式。此种方式的工作原理是:工作人员通过对相关供电管理工作进行了解,积极对相应的用电总量进行统计,然后工作人员将相关数据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区分、整理,最后在依据各个供电所的供电密度标准进行分析预算,在预算工作完成以后,工作人员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统计,明确第二年中供电过程中负荷总值。在实际的密度法分析过程中,具体的算法为:E=2e/(1+β)。式中:e表示实际的供电总量增加的概率;E表示线损总消耗量增加概率。通过对上述公式的分析,可以知道:实际供电总量的增加会直接提高线损的总耗电量。

3.3 电力系统的功率系数因子提高对线损所造成的影响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供电系统所采用的功率系数都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一定的感性负荷。如果电力生产系统在总功率相同的状况下,电力系统中功率因子降低,就会导致线损逐渐增加。假设总功率为Q,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功率从γ1逐渐升高到γ2,则线损就可以表示为:Q=(1-γ21/γ22)×100%。因此只有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系数因子,才能降低线损率。

3.4 管理线损对线损所造成的影响

在实际的线损管理过程中,工作方式不合理也会对线损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这种线损的计算方式为:H=[(D-I)/D]×100%。式中:H表示实际的线损的;D表示电力系统的实际供电总量;I表示实际售电量。

4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

4.1 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常来说,线损问题主要包括:(1)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线路的布局存在严重问题,部分供电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没有对线路布局的设计进行分析,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设备老化现象,并且一些设备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状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线损;(2)变电站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相关的设备功率的影响,使得部分设备的功率因数较低,并且用户没有安装相应的无功补偿设备,使得用户的无功补偿不能满足实际需求;(3)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应的计量装置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计量装置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就会出现设备老化的问题,使得计量误差越来越大,不能准确地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测量,从而导致电量损失;(4)某些变压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轻载运行的现象,使得线损的耗能增加。

4.2 线损计算自动化

计量自动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线损计算自动。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只有保证数据完整性、统计周期灵活性、模型正确性才能保证线损率。其中模型的正确性主要包括电力营销管理系统、配网GIS地理资源信息系统、SCADA实时调度系统等各方面的资源,能够实现对各个资源的整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还应该增加一些新用户,并且积极地对TA、TV等配件进行更新。在此种方式使用以后,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线损问题,及时地对其进行处理,使得线损率明显下降,保证了良好的供电质量。

4.3 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线损管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在实际的配电站运行过程中,计量自动系统的应用,能够积极对变电站、母线电量不平衡率、所辖区域联络线路和10kV公线线损率、0.4kV台区线损率进行有效的统计,并且其覆盖率能够达到100%。同时,还能对相应的线损进行监控,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地对线路进行了解,明确各个台区线损状况,实现线损精益化管理。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电力企业中计量自动化的线损管理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地提高了供电质量,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应该从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健夫.电力系统中计量自动化及线损管理系统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22).

[2]曹国芳.计量自动化的线损管理系统在电力企业中的运用[J].数字化用户,2013,19(5).

论文作者:安伟豪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  ;  ;  ;  ;  ;  ;  ;  

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安伟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