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图书馆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Web2.0的信息资源管理方式
Web2.0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技术。从理念上来说,Web2.0的核心是用户的参与和互动,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强调以用户为主导。从技术角度来说,Web2.0是以Blog、TAG、SNS、RSS、Wiki、IM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XML、Ajax等新技术实现的新一代互联网模式。也可以说,用户参与、合作分享的理念是Web2.0内在的核心,相应的网络技术是Web2.0的实现形式。Web2.0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则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工具来实现的。
1.1 信息发布——Blog(博客)、Podcast(播客)和Wiki(维基)
博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布信息,以超链接的方式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可以作为个人和机构的资源库和展示中心,自主发布个人信息并撷取、链接互联网中最有价值、最相关、最能吸引用户的信息与资源。播客则可以视为以音视频文件为主要传播内容的博客。博客和播客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有效工具,对于促进信息交流有重要的作用。
维基可以解释为由网友自发编辑维护的网络百科全书,与博客的主要区别在于维基一般有明确的主题,适合以团队方式协作进行文档的编撰,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和权威性。维基使用网状结构层次记录内容,并提供版本控制,适合于用做个人和机构知识管理的工具。
1.2 信息组织——Tag(标签)和Folksonomy(分众分类法)
Tag是用户描述资源所使用的关键词,由用户自由设定。它带来了一种新的排序方法——Tag云图,利用Tag的字体大小表示其使用数量。Tag与传统主题词的区别在于主题标引从集中变成了分散,标引人员从专家变成了普通大众,标引词汇从有限选择变成了任意选择。
Tag同时兼具分类的功能,从而形成了Folksonomy(国内译为大众分类法、分众分类法或民俗分类法)。Folksonomy[1]由个人自发性定义,标签公开共享,对某一事物的分类由用户群体定义的频率来决定。这是一种个性化、平面化的、动态更新的分类法,没有等级层次的划分,在博客、维基等社会性软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3 信息采集和过滤——RSS和Social Bookmark(社会化书签)
RSS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RSS文件采用标准的XML格式,能直接被其他站点调用。RSS使用户不必登陆每个提供信息的网站而可以通过客户端来集中阅读信息,互联网的信息采集由此实现了用户分散查阅到信息主动推送到用户界面的转变。
Social Bookmark,俗称网摘,用于存储网址和相关信息列表,网摘将零散的网络信息资源有目的地进行汇聚整理后再展现出来,并通过Tag实现信息聚类。随着网摘用户数量的激增,它的核心价值已经从保存网页发展成为新的信息共享和聚合中心。网摘类似于图书馆传统的资源导航,其差别在于所有内容都以用户为中心,完全由用户自组织,而非以资源为中心,由专家进行结构化的组织。
1.4 信息存储——网络存储与开源存储系统
网络存储的概念很早就有,但Web2.0的发展给它赋予了新的内涵,也使其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网络硬盘、网络相册、网络流媒体空间等近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存储容量不断扩展的同时,也具备了标签、搜索、共享、收藏、支持外链、按内容聚合等众多2.0的特征。
网络存储空间主要面向个人用户,对于机构而言,Web2.0环境下的信息存储则表现为基于开源软件构建的存储系统。开源软件因其成本低廉和源码的开放共享等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在存储领域,许多开源存储系统具有卓越的数据处理和聚合能力,Dspace等数据库管理软件更是专为开放获取资源的长期保存而设计,同时开源存储基于组件的系统平台和标准化的协议也使用户能更好的根据需要整合各项功能,加强对机构信息资源的管理。
1.5 信息挖掘——Dig(掘客)
掘客类网站其实是一个文章投票评论站点,它结合了书签、博客、RSS以及无等级的评论控制等众多功能。掘客网站的编辑排版全部取决于用户,任何注册用户都能向网站提交信息,一篇文章能否显示在首页或其他特定位置,取决于它所获得的用户投票数、评论数、推荐数。
掘客的核心思想是发动大众进行信息挖掘,这样筛选出的文章往往是最有价值的,最受网民关注的。在国内,掘客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很多其他门类的网站也渐渐把掘客的核心投票功能融入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中。如抓虾的RSS新闻的投票,和讯博客和土豆视频的投票等。
2 Web2.0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
2.1 管理理念上,知识管理理念进一步深化
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源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得到迅速发展。图书馆的资源管理模式在经历了文献管理、信息管理的阶段后,也开始向知识管理的方向演进[2]。图书馆知识管理包括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两方面,其中隐性知识的管理又是重点和难点。在图书馆业务技术发展过程中,个人经验技能的累积对工作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用户层出不穷的个性化需求也需要馆员在熟练的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这些都属于馆员隐性知识范畴,文献[3]对图书馆员所拥有的隐性知识进行了非常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对这些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是图书馆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在网络信息越来越丰富,用户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这一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Web2.0强调对个体的尊重,强调用户产生内容,强调社群、分享的理念,这些都与知识管理理念不谋而合,而博客、维基、网摘等各项Web2.0技术也具备丰富的知识管理功能,能有效地实现组织内知识的交流和共享。IBM、迪斯尼、诺基亚等各种不同类型企业都将博客、RSS、Wiki等引入企业知识管理中[4],Web2.0的发展拓展了组织知识管理的途径,强化了知识管理对组织绩效提高的作用。
Web2.0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成功实践也促使图书馆界的管理者和学者们开始思考其在图书馆领域的利用方式和发展前景,知识管理理念在Web2.0环境的推动下进一步普及和深化,为实现“个人或群体所拥有的知识通过图书馆知识管理平台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增值[5]”这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创造了新的条件。
2.2 管理内容上,数字资源比重迅速增加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量有价值的学术文化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和传播,网络信息资源成为与文献资源、数据库资源并列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三大类型之一[6]。且随着技术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数据库和网络资源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增加。数据库建设方面,除了加强对学术数据库的采购外,各图书馆也在大力建设本馆特色数据库。清华大学图书馆数据库个数就从2001年的187个增加到2008年的395个,电子资源经费占文献总经费比例从2007年的40%增加到2008年的55%,2009年预算更是达到59%[7];网络资源建设方面,“十五”期间CALL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已收录资源近20万条,涵盖77个一级学科314个二级学科,也有许多图书馆自建学科导航整理推荐网络学术资源。
Web2.0创造了一个“全民织网”的网络时代,加速了网络资源的激增,CNNIC2009年1月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8]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页总数超过160亿个,较2007年增长90%。这其中以用户创造内容为宗旨的Web2.0工具的广泛应用功不可没,其中不乏大量有见解、有深度的学术资源。而近年来开放存取运动的蓬勃发展,更是极大提升了网络学术资源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使OA资源成为许多图书馆网络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图书馆电子数据库的有效补充。这些也意味着图书馆可收集和能收集的网络资源数量随之不断攀升。毫无疑问,随着开放共享理念的深入人心,今后网络数据库和学术资源会越来越丰富和集中,在图书馆信息资源构成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2.3 管理技术上,新的工具和应用层出不穷
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的发展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计算机的普及使文献管理由手工管理发展到机读目录,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进入采、编、典、流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阶段,网络的发展则推动了远程数据共享,实现了联机合作编目、馆际文献交流和合作参考咨询。数字存储和宽带技术的发展又掀起了文献数字化网络化的高潮,异构数据库集成、分布式内容管理、开源软件等等这些计算机领域的技术创新无一不使图书馆从中受益,推动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水平不断向前迈进。
互联网发展到Web2.0时代,技术创新的进展迅猛,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于图书馆的时滞也被大大压缩。在开源互动、共建共知共享理念的引导下,不断有新的应用工具被开发出来,对技术敏感的图书馆人也能迅速从中看到机会并大胆运用到工作中。博客、维基和RSS等Web2.0的典型技术的广泛应用自不待言,如果说美国国会图书馆利用Flickr建立馆藏历史图片库,北京师大和华东师大等建立嵌入用户浏览器的图书馆工具条[9],厦门大学、上海交大等在书目信息中调用豆瓣等网站的封面图片、书评等信息[10],乃至台湾大学图书馆建立新书推荐等Yahoo Widget将服务传递到用户桌面[11]都还只是对已有工具的简单调用;那么首都师大图书馆利用3D技术展示图书馆空间[12],浙江大学图书馆等众多图书馆建立的机构知识库[13]则需要图书馆具备较强的技术支撑;而重庆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利用Ajax技术开发出的个性化图书馆门户,上海大学图书馆综合运用MSN、博客、维基、RSS聚合、Dspace及Ajax等2.0技术构建的个性化学科导航平台[14]更是体现了理论与技术,管理与服务的完美结合。文献[15]所介绍的20余个国外图书馆应用2.0工具的典型案例也向我们展示了新技术在图书馆资源管理方面广阔的应用空间。
随着Web2.0的进一步发展,更多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工具将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非结构化数据的结构化、分布式的基于组件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和开源系统将成为技术发展的趋势[16]。在这些新的技术和应用面前,各图书馆如何根据自身实力,有选择地加以利用,促进本馆的资源管理和服务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无疑是图书馆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3 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策略
3.1 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方式包括外购资源、自建资源和收集网络资源三种类型。将Web2.0理念和技术应用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表现在纸质文献和数据库采购方面,就是要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综合利用2.0的各种工具和技术,通过使用网络调查系统、创建网上选书购书平台[17]等形式,充分征求读者意见;通过采集用户注册时所填写的兴趣爱好,保存、跟踪用户的检索式,统计用户借阅和下载情况等方式对读者的潜在信息需求进行分析预测,真正实现从“信息本位”向“用户本位”的转变[18],全面了解用户的需求信息,并将之作为图书馆资源采购的依据。
在自建数字资源方面,可以利用Web2.0工具让用户参与图书馆资源创建,将用户资源转化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如维基可用于图书馆建立专题指南,构建学科知识库和个人知识库[19]等方面。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的商务信息资源维基[20]和上海大学图书馆的学术百科就很好地利用了维基的自组织、开放性、动态更新等特征,让用户与馆员一起参与图书馆资源创建和组织。而图书馆界影响最大的维基应用,则莫过于OCLC的OpenWorldCat了,它允许用户对书目记录添加目次、注释和评论,极大地丰富了原有的书目信息,使用户能更容易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资源。条件允许的图书馆也可以提供读者博客、播客等平台,为用户创建资源创造条件。
在网络资源采集方面,可以利用RSS聚合收集网络原创学术资源。如上海大学图书馆、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等的学科新闻聚合系统。也可以利用社会化书签收集整理经用户过滤的优质信息资源。除此以外,收集开放存取资源也应成为图书馆网络资源建设的重点。
3.2 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
由于Web2.0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理念和管理内容的变化,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也应进行对应的改进,将Web2.0技术与图书馆传统的资源组织方式结合起来,以适应读者新的信息利用需求,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基于标签的分众分类法是Web2.0的典型特征,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馆分类体系而言,它具有平面化、非等级关系的类目结构,低成本的信息组织方式和多维度揭示信息资源等优势,但也存在部分标签过于个性化而通用性差、难以揭示信息之间复杂的关系等局限性[21]。图书馆若能在资源组织上结合分众分类法与传统分类方法的优势,则能在对资源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提高分类体系的易用性,便于读者对资源的快速发现。北大信管系的师生就基于这一思想创立了名为“兜乐”的社会书签网站,在用户自定义标签的基础上,加入等级结构,进行词汇控制和类目组织,实现了分众分类法与传统分类法和主题法的有机融合[22]。著名的社会书签网站美味书签也开始将等级分类引入其标签体系,分众分类与传统分类的融合日渐成为一种趋势。
在图书馆领域,上海图书馆的“上海年华”项目,也在元数据方案的基础上吸收了标签思想,允许标引人员使用自然语言对图片进行标注,在资源呈现时则应用了Tag云图[23]。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率先允许用户对OPAC添加标签,教授还可以用课程代码作Tag来指定参考书目[24],国内允许用户为书目记录添加标签的图书馆也日渐增多。如何在图书馆的传统文献和数字资源的组织中充分利用好标签和分众分类的优点,将其与图书馆的传统分类方式相结合,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更方便直观地展示信息资源,还需图书馆员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3.3 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存储
随着数字资源在图书馆资源体系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其管理和长期保存成为图书馆在网络时代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构建基于Fedora、Dspace等开源软件的存储系统,用于收集和保存大量的数字化资源,或建设图书馆机构库或主题库,对于降低图书馆软件费用、促进图书馆技术发展,实现数字信息的永久保存和共享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图书馆的青睐。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NSDL)甚至在使用了数年后“放弃当前最优秀的商业数据库系统Oracle,转而实现基于开源软件Fedora的NSDL数据仓储方案”,从而“构建了本地和远程资源的聚合模式,实现了相关信息的重用,实现了同一资源不同版本之间的关联,构建了基于Ontology之间的关系,通过统一的API接口实现功能调用。[25]”文献[25]还介绍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馆数字保存仓储(DPR)等基于开源软件的图书馆基础存储系统。
而随着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众多图书馆在建设自己的机构仓储或主题仓储的过程中,更是纷纷采用了各种开源软件,并运用各种Web2.0技术和开源组件对原有系统功能进行扩展和优化[26]。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还利用开源软件开展网络信息资源自动采集与保存实验[27],探索基于开源系统的网络资源长期保存方案。未来的图书馆存储系统,必将逐步向功能更丰富技术更透明费用更低廉的开源软件方向发展。
3.4 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挖掘
图书馆对信息的挖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图书馆所收藏和采集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获取更细粒度的知识单元;二是对用户在信息资源利用过程中的行为信息进行挖掘,从而分析用户的阅读倾向,为图书馆的资源采集提供参考。Web2.0技术融入图书馆的信息挖掘工作,也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是鼓励用户参与资源的挖掘,如利用掘客开展书评、进行电子资源评价等[28],挖掘出最受用户关注的信息资源;二是构建基于Web2.0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用户行为的全面收集和反馈,并结合SPPS等统计软件进行深度分析,为馆领导决策提供参考。重庆大学图书馆基于图书馆2.0理念和技术开发的新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就充分发挥了数据挖掘的功能,并“计划于2009年下半年,通过严格的数据挖掘流程控制,初步进行对于图书馆管理、资源、服务的科学评价和辅助决策探索。[29]”
开展信息挖掘工作,是图书馆全面了解用户信息需求的重要方式,掘客技术只是为图书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图书馆的信息挖掘也应以吸引用户参与,加强用户互动为指导,探讨出更多更好的符合Web2.0理念的,采用Web2.0技术的信息挖掘方式,使图书馆的资源能更多地体现读者的需求,更好地呈现给读者。
4 结语
Web2.0环境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管理内容的丰富、管理技术的改善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图书馆从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到存储、挖掘的方式方法上都有了新的选择。但图书馆更应注重Web2.0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思路的拓宽,要进一步强化用户中心的理念,一切资源管理工作均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从理念到技术的完整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2.0。
收稿日期:200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