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在房屋外在形式及内在功能演变的历史背景下,选取外墙装饰材质作为该演变进程中的讨论对象,从其选材、工艺、色彩的角度,表现高级瓷质外墙砖在城市建筑群落中的广泛使用,从而为都市建筑外墙选材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建筑;外墙;演变;色彩;面砖
1 建筑演变简述
房屋建筑的演变可以说是人类进化史的产物,其演变分为明、暗两条线索:明线即是指房屋外在形式的变化,暗线是内在功能需求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元谋人以天然形成的洞穴为“穴居”,用以避寒暑风雨、躲蛇虫猛兽;自人类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后,在可以温饱的情况下,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半穴式房屋、地面房屋、干栏式建筑应运而生;到后来政治、文化、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的宫殿式建筑群,在满足了居住功能的前提下,文化植入已在建筑中彰显端倪,王勃《滕王阁序》中“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杜牧《阿房宫赋》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屋宇中融入美学思想,说明了建筑文化已成为上层阶级的生活方式。如今,全球化的步伐下,各种办公大楼、商业建筑等现代化居住建筑拔地而起,建筑也由过去单一的居住功能辐射出多元的办公、购物、教育等需求。分工的精细化以及物质的优化使得居所于人类而言不再是一个“窝”,而是一种实用主义、古典主义等体现屋主精神文化的表观。
2社会形态对外墙装饰材质选取的促进
如果说建筑的“里子”是满足了屋主的居住功能,那么“面子”则是体验了建筑设计者审美观在不同历史形态下的进步。
原始社会结构形态单一,温饱尚不能满足,人的精力就放在了满足生活需求的物质生活方面,无暇关注文化这种意识层面,此时的建筑外墙材料多以泥土、木料、石料等不经加工的自然物为主,显得古朴、简单粗狂;封建社会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时期的王朝,诸如:元、明、清时期,其传统建筑工艺发展也达到高峰,如清代郑板桥的诗文《念奴娇·长干里》中描写道“赭白青黄墙砌石”就是从墙的色彩及所用石材体现了民居外墙的视觉效果;又如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描写:“墙壁材料自古有砖、板筑、土砖三种。……,在砖墙之雕饰上,清代磨砖对缝之法至为精妙。雕砖及琉璃亦为砖墙上常见之装饰。明、清官式硬山山墙墀头,为前代所未见”。由此可知,到了清代,砖墙装饰材质已融入人工加工因素,更为精美,加之琉璃瓦为清代统治阶级专供,不是普通民居所能有的,为迎合统治阶级需求,从另一方面也催生了琉璃材质的兴盛。虽然寻常百姓家不能使用高级材质,但他们也懂得从色彩方面进行改良。在清代云南地区,其墙壁多用砖甃,因天清气朗,宜于彩色之炫耀,故彩画甚盛,其墙壁颜色亦作土黄色。
封建制度的解体,让传统中式建筑在西方文化的入侵中经历了抵触与融合。晚清时期,由于政局动荡的因素,建筑风格也回归到了写实,普通民居多以清水砖墙为主,不再过于注重装饰渲染,只饰以白色涂料,故有“青瓦白墙,飞檐拱璧”的特点,此种建筑常见于徽州(今安徽、江西一带)古镇。民国时期,西方国家用于建筑的材料(如:水泥、钢筋、玻璃)随着殖民者传入我国,打破了木材在传统建筑建造和构造的主导作用,最有特点的就是上海租界地和南京的建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在保存于世的民国建筑中,砖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石材立面是主要的建筑形式。在租界中,石材被大面积运用,石材的质感与厚重,突显了银行,会馆等商业建筑建筑的庄重与肃穆。而灵巧的红砖则大量运用于政府建筑和民用建筑中,这些建筑使用了欧洲传统清水红砖作为主要建造材料,工艺精良,建材品质一流,使其历经沧桑,仍不减昔日风采。到了上世纪70年代,普通民居平房为红砖房或青砖房,低层民居楼外墙面或用白色无机涂料,或用白色长条釉面瓷砖,但是此种外墙材质在室外暴露时间久了,加之雨水冲刷,白色的外墙壁就会出现一条条黑线,且釉面瓷砖会部分脱落,影响美观,甚至会造成安全隐患。同样,有些采用干粘石作为外墙装饰的多层建筑也存在此种问题,工艺和配合比不当,会出现表面花感、颜色浑浊、石渣掉粒等通病,观感较差。
3 现代城市高层住宅外墙面砖选材及工艺
当前,由于城市土地价格高、人口密度大,城市逐渐兴起可用于办公或居住的高层住宅,随着高度的增加,建筑的设计方法、理念、施工工艺较普通高层住宅考虑的因素更多,比如外墙面砖的选取和施工。在选材方面,高层住宅外墙饰面砖主要选用米黄色、砖红色等偏暖色系的颜色为主,并辅之以褐色、黑色等进行细部节点勾勒,而且在居住建筑密集的群落中,其外墙整体颜色趋于一致,这是因为外墙面砖不仅要符合暖色调的要求,而且还要和周围建筑的色彩相协调,以满足视觉的舒缓。
虽然,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说,色彩与人、环境的协调是设计者和居住者关注的重点,但是不可避免地总会出现一些色彩突兀、不协调的建筑。比如,当前城市住宅建筑在设计中过于注重自我装饰效果表现,而忽略整体色彩与饰面砖材质。这些建筑要么色彩单调、暮气沉沉,要么色彩浮夸、流于形式,两者整体观感较差。
中洲城南项目(A区)外墙面砖在工法上吸取前两者教训,从室内排砖到实际施工贴砖,都对材质、色彩、工艺进行考量。该项目面砖材质为高级瓷质外墙砖,规格为45×45mm,灰缝5mm,整体颜色为米黄色,阳台、空调板等节点选用褐色面砖勾勒,突出细部节点。工艺方面,分别运用草图大师、solid works、CAD进行了最终装饰色彩效果的比对,草图大师出图的效果注重楼栋与楼栋之间整体色彩的表现,以突出整个项目全景为主,solid works注重对阳台、空调、百叶窗等细部的描绘,可以精确数到返砖个数,看到灰缝线条宽度。其绘制原理简述如下:在建立标准层时,首先依据标准层CAD图纸绘制剪力墙、柱、飘窗、阳台等构件的二维草图,定义其约束条件和几何关系,然后通过拉伸命令形成三维模型,最后在装配体页面下插入零部件,通过配合关系将构件组装起来,形成实体模型,再采用线性阵列将面砖“贴”在外墙表面。这样绘制出来的效果,在进行缩放、旋转时,可以看清返砖个数,用于指导施工,避免二维图纸中节点信息表达不全,而且百叶窗等竖向线条排列有序,立体感强;横向由阳台、飘窗等节点连接而成装饰线条重点突出、有节奏感;楼栋立面整体颜色以米黄色为主,褐色为辅,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观者能够通过色彩的主次判断施工工艺的重难、简易。
外墙面砖材质及工艺的进步是建筑在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成果,本文所关注的“建筑演变中外墙面砖材质与工艺的进步”,需要总结的是前人已有的工法,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软件创新,模拟虚拟施工;需要传承的是在此演变过程中建筑所体现的美学内涵。
4 结语
正如梁思成所认为“研究实物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及比较冷静地探讨其工程艺术的价值,与历代作风手法的演变”。面对社会形态同质化,本文从建筑演变的进程中,挑选出建筑外墙材质及工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目的是为了探索建筑文化基因的现代表达形式,试图进行建筑外墙面砖发展的现代转译,进而为城市高层住宅外墙装饰材质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JGJ126-2015,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ZJQ00-SG-001-200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2003
[3] J11129-200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论文作者:彭斯瑞,邢锦沅,杨曦,杨雷,喻永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建筑论文; 外墙论文; 面砖论文; 材质论文; 色彩论文; 工艺论文; 民居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