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玲
(镇雄县妇幼保健院儿科 云南 昭通 657200)
【摘要】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可作为临床应用的方案。
【关键词】 小儿手足口病;喜炎平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178-02
手足口病是临床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肠道病毒71型(EV71)等肠道病毒导致,5岁以下儿童多发,目前临床尚无疫苗和特异性药物对其进行防治,常采用中西医药物进行抗病毒、对症治疗。我院对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采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所有患儿均依照卫生部2010年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关于小儿手足口病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本研究入选病例均无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慢性肝炎、肾炎等其他器官严重原发性疾病。将以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8个月~6岁,平均(2.6±1.2)岁,病程1~4d,平均(2.2±0.7)d。观察组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9个月~5岁,平均(2.8±1.4)岁,病程1~5d,平均(2.5±0.9)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隔离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并给予常规基础对症治疗。包括适量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加强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补充维生素B、C等治疗,如患儿颅内压增高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如患儿出现呼吸衰竭征象立即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如患儿伴发严重细菌感染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用药4~6天。观察组给予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利巴韦林注射液用量同对照组,喜炎平注射液0.2~0.4ml/(kg?次)+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用药4~6天。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疱疹结痂,未出现新鲜皮疹为显效;体温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疱疹结痂,皮疹基本消退,但仍存在一些散在皮疹,口腔溃疡症状有所缓解但未完全缓解为有效;患儿发热、皮疹、疱疹等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甚至出现并发症为无效。同时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等)、住院时间及并发生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中,显效26例,有效24例,无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1%;观察组中,显效38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退热时间为(4.3±1.6)d、(2.6±1.2)d;皮疹消退时间为(3.7±1.4)d、(2.7±0.8)d;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为(4.8±1.7)d、(3.7±1.3)d;住院时间为(7.2±1.8)d、(4.9±1.5)d。即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有1例患儿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暂停用药并给予抗敏治疗后好转。两组均未出现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手足口病是临床常见的小儿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斑丘疹,并伴有发热、厌食等,多数患儿经常规治疗7天左右可痊愈,但少数重症患儿可能出现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积极探索临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多采用抗病毒、抗感染、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及全身支持治疗等[1]。利巴韦林属广谱抗病毒药物,对多种病毒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可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病毒合成酶,减少细胞内鸟苷三磷酸,从而对病毒RNA和蛋白合成产生损害作用,阻断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喜炎平注射液是一种中药注射剂,主要成份为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其具有抗病毒、抗菌、解热消炎、镇咳、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值得肯定。其能有利占据病毒复制DNA或RNA与蛋白质结合位点,使蛋白质对DNA或RNA片段的包裹受到抑制,阻断病毒复制,从而对病毒起到明显的抑制和消灭作用[2]。喜炎平和利巴韦林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有效提高抗病毒效果,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周期。本组研究资料中,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综上所述,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安全有效,临床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2-811.
[2]朱庆雄,朱春晖,廖细生,等.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27 例[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10(10):780-782.
论文作者:严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7
标签:患儿论文; 注射液论文; 手足论文; 皮疹论文; 对照组论文; 小儿论文; 时间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