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桓台县第二小学 256400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重视毛笔字的教学,切实加强书写指导。从描红、仿影到临帖,逐步做到写得匀称、纸面干净。对于爱好书法的学生要加以鼓励。”笔者通过课堂实践,发现学生执笔存在的问题和执笔方法对于初学者的重要性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 书法教学 执笔方法
一、执笔以“五字执笔法”为好
从古到今,执笔方法被历代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所重视。只要我们翻开古今书法理论的典籍,关于执笔方法的探讨比比皆是,有撮管法、握管法、捻管法、单钩法、双钩法等,众多的执笔方法,让人们看得眼花缭乱。当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对五字执笔法极为推崇,他在《书法论丛·书法论》中说:“书家对于执笔法向来有种种不同的主张,我只承认其中之一种是对的,因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由二王传下来的,经唐朝陆希声所阐明的:擫、押、钩、格、抵五字法。”擫,就是用大拇指肚按住笔管的左方。押,就是用食指压住笔管右方,同大拇指肚相对地把笔握住。钩,就是用中指尖钩住笔管的前方。格,就是用无名指指甲与肉相连的地方挡住笔管的里面。抵,就是用小手指靠着无名指,起辅助无名指的作用。具体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节内侧按住笔管左、后侧,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第一节或与第二节关节处压住笔管的右、前侧,力量由外向内,与拇指相对捏住笔管。中指紧挨着食指,弯曲如钩,用第一节指肚前端钩住笔管外侧,力量从外向内,中指与食指合力,对着拇指,以便更稳地控制笔管。无名指用甲肉相连之处顶住笔管的内侧,力量从右内侧向左外侧推出。小指紧靠无名指而不接触笔管,以增强无名指向外的推力。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杆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
二、执笔高低要适当
执笔的高低是指执笔的手指(无名指)与笔头之间的距离,决定着运笔半径的大与小。距离长就是执得高,反之,距离短就是执得低。其高低根据字体的类别、大小和笔管的长短而定:执得高,手执在笔杆的中部或尾部,书写时手腕或手指移动一分,笔毫就会在纸上移动一寸,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结体也会奇趣横生,因此,这种方法有利于写行书和草书;但由于执笔高,手中之力传递到笔尖的距离远,笔画容易浮滑。相反,执笔低,笔力易于到达笔尖,笔圆较沉稳,有利于写篆书、隶书及楷书。也不能一概而论。虞世南说:“笔长不过六寸,捉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这是根据笔管的长度和字体的类别说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字体的大小和笔管的长短来说,写小字执笔低一些,写大字执笔高一些;笔管长要执高一些,笔管短要执低一些。虽然执笔的高低没有绝对尺寸规定,但对于初学练习正楷的小学生来说,执笔应该低一点,无名指离笔尖大约一寸到一寸半之间,这样笔画会更稳健些。执笔高了,变化大,写楷书就不容易掌握。
三、“指实掌虚”要适度
五指执笔法的目的除了能调动各关节手指的灵活运用之外,还能起到一个指实掌虚的作用。执笔的“指实”,就是要求五个手指各司其责,协力配合把牢笔管,实实在在地执住笔管,外侧四指相互靠拢,骨节向外,密实而不松散,执笔要有力量。内侧拇指中部骨节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圆如马镫形。这样五指一齐用力,执笔既坚实有力,又有助于运笔,以便用笔得力。“掌虚”,就是要求五个手指协力把握好笔管的同时,手掌要保持空虚,不能曲指塞掌,无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贴到掌心,就如握住一个鸡蛋或者乒乓球。这就要求小指和无名指要用力向外抵,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要张大些,勿使中指的钩力将其压到掌心,留出灵活的回旋余地,使执笔不拘泥、不死板,便于向各个方向进行伸展与运动。这样,运笔就能稳实而灵活。掌虚的目的是使手掌的筋骨肌肉放松,否则手指和腕部就会僵直、紧张,不利于运笔。执笔要松紧适度。太紧,运转不灵;太松,使不上劲。指实,才能做到”毫无虚发,墨无旁溢,力聚管心,执笔稳定”。若掌太实,无名指和小指几乎碰着手心,则手指就只能随手掌的运动而运动,起笔、收笔、行笔就会因之而显得呆滞,失去了手指灵活的运动,则很难使字迹力度畅达灵活生动。但是,都是做到适度为好,不能一味求实求虚。
四、执笔要稳不宜紧
紧与松是相对的,是一对对比关系,不紧就松。王羲之认为执笔以紧为好,但是这种说法又太片面,宋代苏东坡讽刺说,如果紧握能成大名,那么“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在教学过程中,“执笔欲死,运笔欲活”的说法是不符合逻辑的,“牢牢紧握,从背后突然拔不掉”的说法显然也是不科学、不可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执笔要紧虽利于稳定、利于控制,但执笔过紧太用力,手就会颤抖,不但笔画不流畅,时间稍长手指酸疼就会打消孩子练字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执笔要稳不宜紧。把笔拿稳当了,就能使笔管端正,“笔正则锋正”,便于中锋和中侧锋结合运笔。当然,执笔的紧和松与书写的字体和风格有关,都不能走向极端,过犹不及。巧力来自于久练,如果感觉不到自己在用力,运笔自如了,也就执笔过关了。当然,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示范,让学生通过模仿逐步掌握要领。在平时的书写练习中还要不断留心学生的执笔方法,随时提醒学生修正,从而养成良好的执笔习惯。
任何事情的起初都有个标准,起初时执笔正确与否,对学生以后的书写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执笔得法,运笔千变万化的灵活性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创作出完美的作品。
论文作者:巩鲁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3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笔管论文; 无名指论文; 手指论文; 就会论文; 方法论文; 大拇指论文; 书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3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