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同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更是一个重点内容,老师把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交流,提高他们的各项能力是教师教学的新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重要性;师生互动
前言
小学的语文教学是今后教学的基础,也是各个学科的基本学习科目,所以打好基础很重要,基础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老师在课堂上有管理和示范的作用,从字体、语言、声音、情感等各个方面都要有所掌握,有责任心的一步步指导和引导学生,教他们学习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才能使学生在今后有更好的发展。
1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作用
1.1主导作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人生才刚刚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很多事情都是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老师在此时应该起到主导作用。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代表着树立教师的绝对权威,而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辅相成。语文是一门相对活跃的科目,大多数问题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看法,教师要做的就是对每一个同学的想法做出最终的评价,并阐述出最接近主题的答案,补充学生想法中的不足之处。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提前准备好课堂上需要的材料和用品,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讲课方式,让课堂气氛摆脱沉闷,发挥语文课堂的真正作用,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顺利的完成教学内容。管理好每一堂课的秩序,语文课堂是相对活跃的时间,小学生大多都贪玩好动,所以在讨论问题的同时难免会有许多小动作,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教会学生如何探讨问题的同时,也坚持让课堂学习井然有序的进行。
1.2引导作用
语文教师是课堂的主要人物,担任着语文课堂的重要角色,所谓的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一味死板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时代所遗弃,新时代需要创新的教学方式,比如进行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教师指导古诗词的提问,学生进行抢答并可以反问。另外要求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的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自己主动的获取知识,就如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引导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的素质教育才是现在的一个热门话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引导他们利用好课堂资源。
1.3领导作用
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要教授孩子们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端正他们对价值观的理解,从小培养他们思想道德情操,要求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思想和思维最好的方式,所以在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最需要的做的就是趁热打铁,打好学生思维培养的基础。老师要以身作则,展示给孩子良好的行为规范,勤勉学习,文明做人。首先是灌输给学生"百善孝为先"的思想,让他们明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永远的传承下去。其次是关于诚信的教育,教师是很多学生的榜样,很多学生都很喜欢模仿老师的行为和语言,所以语文老师要做到谨言慎行,做到"言出必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最后是对于学生本质的教育,可以通过课堂上课文和古诗文内容的示范教学生做一个善良的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效教学手段
2.1利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工作在正式授课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语文老师应该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有大致的熟悉和了解,尽量能够明确其中的主要知识点,为更好、更快地学习掌握语文教学知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其次,在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最后,学生都有爱玩儿的天性,鉴于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准备吸引小学生的游戏活动。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中《木兰从军》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动画片《花木兰》融合到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自然而然地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有选择性地将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多媒体等新型技术相结合,可以很好地增强小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小学语文课教学的有效性提高。
2.2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作为义务教育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受到重点关注。所以,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当中,要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连接起来,并且使小学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室内课堂上,可以选择合适的主题,将语文教学开展到户外,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锻炼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眼界会变得开阔,能养成细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在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交际能力上都会得到培养和提高,这些都能够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与新时期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相符合。
2.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小学教学当中,一直以来都体现着语文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授课形式将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但是结果是有目共睹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打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们产生自主学习意识,最终无法在教学效率方面取得理想进展。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确定小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剖析新课标的要求,努力实现创新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用引导式方法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权,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环境,更好地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升。
2.4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同时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方面,教师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教师要在教学工作当中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被认同的成就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应该重视师生情谊的培养和维护,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尽可能全面、细致地了解自己所任教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找出原因,进而克服学习困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水平。加强老师和同学间的沟通,学生可以反映学习困难,教师可以找到影响教学效率的关键,这是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
结语
总之,小学是一个学生人生的初级阶段,刚刚步入社会,学习专业知识,也刚刚开始学习为人处世,所以此阶段有一个明智的引导者很重要,语文教师就是最好的人生导师,只有以自身示范,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嫚莉.试析师生互动的形式化———对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观察与反思[J].教育学报,2004(9).
[2]杨靖东.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的语言沟通[J].中国校外教育,2013(13).
论文作者:李晓琳
论文发表刊物:《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互动论文; 《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