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的作文必须先通过试题2005年南京中学入学考试作文阅读演讲_命题的否定论文

考场的作文必须先通过试题2005年南京中学入学考试作文阅读演讲_命题的否定论文

考场作文必先过好审题立意关——2005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阅卷感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京市论文,立意论文,感言论文,考场论文,中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南京市中考作文命题颇具特色,它一改近几年来话题作文的命题套路,而采用了命题作文的形式,题目是“从‘头’说起”。一个“头”字,可谓意蕴丰富,关涉万千。头部、头脑、头发、头领、头等、头功、头角、头名、头衔、点头、摇头、低头、埋头、源头、开头……“头”字,作为立意的基点、起点、着力点,它不偏不怪,不虚不泛,贴近生活,真切可感,为广大考生所熟悉。“说起”,有“提起”、“提及”、“想到”、“说开去”等意。它明确了应发挥、拓展的写作思绪,考生可以援“头”而发,或叙写故事,或阐述道理,或抒发情感;它昭示着写作时应采取联想想象或正向或反向等发散的思维方式,因而有着较为广阔的思维写作空间。

本次中考作文,涌现出一大批上乘之作。许多考生能准确理解题意,由“头”字引出一个中心话语,继而围绕该中心话语在“说起”二字上做文章,且立意深刻,构思新颖,体裁多样:或从“头儿”说起,倡导领导干部应率先垂范,反腐倡廉,从头做起,“俯首甘为孺子牛”,带领群众奔小康;或起笔于“开头”,强调万事开头难,阐明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深刻道理;或着眼于“从头再来”,彰显出面对挫折、失败,不灰心不气馁,“东山再起”、重新开始的“韧”的战斗精神;或定点于“头脑”,探求“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们各异而又非凡的智慧、超人的学识及其在人类进步事业中的卓越贡献;或笔锋直指我国的“三江源头”,从水资源保护谈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考生们以国家小主人的姿态,关注国计民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自然、关注自我的强烈责任感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渗透于字里行间,让人欣喜。

然而,也不乏偏题离题之作:一是写作的中心词语虽然与“头”有关,但却意义不大(如写“老头”、“墙头”、“鹅头”等),这样就很难“说开去”了。二是把标题当作记叙文的一种叙述方式,即先倒叙,然后来一句“要想知道这件事情的原委,还是从头说起吧”。三是“头”多无绪,中心不明确,一篇文章中分几段分别解析几个带“头”的词语,又没有用一根线将它们串起来。四是不解题意,无从下手,消极应付,有的全文不提“头”字,内容也与“头”的含义无关,随便写一篇表亲情友情的记叙文;有的急中生“滞”,“闲”着无事,干脆把试卷中阅读考查的现代文抄上一遍;有的乱写几句标语口号充当字数;五是价值观念不强,有应试心理障碍,立意低俗,甚至对命题、对应试发泄不良情绪等等。

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考生淡化了审题立意观念;同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们作文教学对审题立意的弱化。近几年来,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话题作文占据了主流。由于话题作文较之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对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在审题立意上,扩大了开放度,当然这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但是也使一些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产生了某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作文教学不仅可以淡化文体而且可以淡化审题。无疑,这种“淡化”意识和做法,势必弱化了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审题立意的能力。2004年开始,全国15份高考作文命题及全国各大市的中考作文命题,打破了多年来话题作文命题形式的一统天下,出现了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主题”作文等多种命题形式,可谓各领风骚,异彩纷呈。这对仍抱着话题作文一种形式进行训练且弱化审题立意的作文教学,不能说不是一种挑战。教与学的实践证明,作文教学中那种疲于跟风、猜题押题之举是不足取的。只有遵循作文教学规律,审时度势,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写作能力,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作文,贵在审题立意,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无论是课堂习作,还是考场作文,审题立意当是写作的第一个关隘,同时也是评价作文的第一把尺子。特别是应试作文,若在“审题立意”上出现了大故障(离题,失“意”)那将会“一失万无”,这恐怕不是耸人听闻。

针对审题立意,我们以为作文教学起码应致力于以下三点:

1.强化审题能力。要绷紧审题这根弦,明确切题、合题、偏题、离题的区分度。要学会审题面、审题段、审题魂。所谓审题面,就是要明确题型特点,诸如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是一元命题还是多元命题,并谙熟各种题型的特点;所谓审题段,即逐一审读命题所设置的分项内容(如出示材料、解析材料、推出题目、提出要求等),划定相对自由展翅飞翔的空间,从而确立立意选材的基点,谨防凭惯性进入写作禁区;所谓审题魂,即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写作经验,抠住命题之“眼”,悟出命题之“神”,捕捉命题者的意图,定位立意的大方向。

2.提升思维品质。作文审题立意的深浅取决于思维品质的高下。所谓思维品质,是指人们把感性认识获取的大量材料,通过整理加工,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以全面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思想认识能力。在这里,搜集、积累、分析、筛选、综合、概括、提炼等过程的历练,是至关重要的,思维方法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意”当存高远。若求“意”之深之新,我们可以展开联想想象的双翼,开辟发散思维的道途,由物及人,由事及理,由自然而社会展开联想,借助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深刻立意。我们可探求社会现象深层的本质或事情结局背后的原因,探幽发微,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究事物发展的前景。我们可对已成定论的观点反过来进行推敲,以逆向思维的方式来破除“历来如此”的思维定式,因角度的变化,往往会带来新的发现。我们要运用联系的而非孤立的、发展的而非静止的、对立而统一的观点去分析事理,明辨曲直,以防止进入“以偏概全”、“执此一端”、“滞于表象”、“全盘否定”等思维误区。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作文与做人息息相关。无论是作文教学还是习作训练,都必须确立“人本”意识,即以人为主,以真立言,求真求善求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平时的习作训练及中、高考作文中,不是抒真情实感、发真知灼见,而是讲假话、套话、空话的情形屡见不鲜,而认识偏颇、情绪低落、思想消沉甚至走极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很显然,什么样的思想观念,什么样的认识水平,就决定了什么样的文章立意。因而作文教学应将单纯的课本知识教学,延伸到对周围人和事的留心观察,延伸到对社会现象媒体热点焦点的激扬品评,延伸到对奇异莫测的自然现象的深层观照,延伸到对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的辛勤采撷……通过对百态人生的深刻体味,对芜杂现象的扬善惩恶,对自然法则的反复验证,对文学名著的博览精蓄,来锻造学生的思想道德个性,哲理个性和情感个性。要倍加珍视诸如善良、体恤、悲悯、平和、仁慈、宽厚、友爱、互助、谦恭、诚信、勤勉、朴素等人格中最基本、最重要、最美好的德行的培养,潜心于平凡而伟大的人性的砥砺和弘扬。

以上三条,可归纳为三点,即会分析、有思想、重价值。我想,它应作为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点。

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面临着《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作文教学的改革方兴未艾。教学与考试不应成为对立的两张皮。“书到用时方恨少,文至考后遗憾多”,但愿中、高考之后,诸如此类的叹息声会越来越少。

附:2005年南京市中考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头儿,头等,头球……是搁在嘴边的词语;点头,摇头,埋头……是生活中常见的镜头。勇于创新,总不免“万事开头难”;面对失败,又何妨“从头再来”……一个头字,含义万千。请以“从‘头’说起”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标签:;  ;  ;  

考场的作文必须先通过试题2005年南京中学入学考试作文阅读演讲_命题的否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