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探究论文_李慧慧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探究论文_李慧慧

中国海洋大学附属青岛银海学校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美术教学要立足结合学生特点,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全方位进行艺术欣赏活动,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引导学生开阔思维,用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塑造学生学习楷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美术 艺术欣赏 开阔思维 改变方法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作为其主要课业的欣赏教学,由于传统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及教学条件的制约,目前,多数学校远未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了搞好欣赏课教学,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结合学生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珍品。在中学有限的课时内无法使学生全面了解这些作品,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品进行筛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尤其是现代派作品在我国迅速传播,改变了多年来写实作品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对现代派作品如何认识、如何欣赏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当代中学生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有探索精神。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大了现代作品的比重和授课时数,并进行对比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改变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由于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例如,在立体派美术作品的欣赏课教学中,我把两课时集中为一次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有关资料,包括毕加索的生平、作品介绍,毕加索及立体派的作品等。我做了充分的教具准备,包括毕加索的大幅作品、自动幻灯机及立体派作品幻灯片等。上课时,把准备好的作品及学生搜集到的作品都挂出来,并组织学生自由讨论:立体派美术作品有什么特征?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虽然这种讨论非常不成熟,却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适机进行小结:1.立体派产生和主要活动的时间:1906年-1920年;2.立体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毕加索;3.产生地点:法国;4.表现形式和产生的思想来源:把物像分解成几何形体切面再互相重叠。它的产生和后期印象派塞尚热衷于表现客观对象的体面结构的创作思想密切相关。

三、全方位进行艺术欣赏活动,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例如,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包括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展览,请专家来校讲学,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参观画展等,都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另外,美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要厚积而薄发,要从文学、诗歌、音乐等方面汲取营养,尽力使自己的讲课达到“小说般的情节,相声般的幽默,诗歌般的激情”,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

四、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引导学生开阔思维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故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五、用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塑造学生学习楷模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试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既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参考文献

[1]王瑾斌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新课程,山西出版集团,2013,2。

[2]高致予 浅谈美术教学改革.教学与管理,山西出版集团,2013,4。

论文作者:李慧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2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5

标签:;  ;  ;  ;  ;  ;  ;  ;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探究论文_李慧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