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江县人民医院骨科 四川 巴中 635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在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内固定手术失败后,采取初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共计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内固定失败的患者23名,对其实施初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在所选取的23名老年患者当中,发生侧板断裂的有13名,螺钉断裂或者头钉松动滑脱者7名,头钉股骨头颈切出者3名。全体患者手术时长为(89.46±21.32)分钟,出血量(634.55±79.41)ml。在手术之后全体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无死亡现象发生。对比第一次手术之前、内固定失败之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之后半年内的Harri分数,其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老年人群体进行治疗,能够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极大的改善了髋关节的功能,提高了生存质量。
【关键词】转子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老年群体;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5-0051-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itial hip arthroplasty o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failed. Methods Twenty - three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femur who underwent internal fixation failed from Febr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5, and the initial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as performed. Results Among the 23 elderly patients, 13 had fracture of the side plate, 7 had broken screws or 7 had slippers, and 3 had head and neck removed. The total operation time was (89.46 ± 21.32) minutes and the bleeding volume was (634.55 ± 79.41) ml. All the patients recovered well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no death occurr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in the Harri scores after the first operation, after the failure of internal fixation, and six months after hip arthroplasty. Conclusion The use of artificial hip arth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failed to achieve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greatly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the hip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Elderly population; Therapeutic effect
目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群体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情况逐年增多,如处置不当,将被视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比较多见的股骨近端骨折,是基于老年患者在此处部位易发生骨量丢失[1]。针对此类伤病唯有积极的手术治疗,但正因为广泛的运用手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手术失误比率以及适应症选择错漏比率上升,失败病例数年年提高。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共计收治的23名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内固定术失败的老年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体内容如下: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共计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内固定术失败的老年患者一共23名,内含本院收治外院转入20名,本院3例。性别情况:男性15名,女性8名。年龄分布在63岁至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72±4.13)岁,左侧患者12名,右侧患者11名。用AO分类,A1型骨折7名,A2型骨折10名,A3型骨折6名;选择全髋关节置换16例,双动头人工髋关节置换7例,其中23例中骨水泥6例,生物型假体17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全体患者中都出现一定程度的髋内翻、下肢短缩畸形,髋部存在强烈疼痛以及关节活动受限,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全体病程分布在8个月至18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12.15±2.61)个月。
1.2方法
在手术实施之前,常规采用X光及CT检查,确定骨折固定失效的原因、类型,股骨矩受损的程度,并进行感染性疾病的筛查,充分的术前准备。依据患者年龄、预期寿命,髋臼有无受损、大小转子破坏程度、股骨干的骨量、远端的钉孔位置等,决定选择人工髋的类型、假体柄的长度,再实施手术治疗。患者全麻行气管插管、侧卧位。针对下肢外展受限情况,决定是否行内收肌切断术,将原切口向髂后上棘延长4~8cm,使股骨近端、髋臼、内固定物暴露出来,对原内固定物和股骨头实施拆除,清理周围增生的疤痕组织及分泌物。针对术后下肢不等长以及髋关节功能受限的老年患者实施松解处理,对髋内翻畸形进行纠正。在手术中重建并固定近端的骨折块(可用钢丝固定),咬出增生的骨痂及术区内可能液化坏死的滑膜组织,重建股骨矩。此时根据术中的情况,决定保留股骨颈的长短;依据患者年龄、一般状态、髋臼情况决定是否行全髋置换。如选择全髋,则常规处理髋臼,安放臼杯;远端扩髓后再依据股骨干的钉孔位置、骨量、髓腔大小选择假体柄类型、长度;头、颈常规处理即可。术毕抗凝、预防感染、静滴或口服二膦酸盐类药物,3天左右后开始辅助锻炼,训练髋部肌力,同时做好复查工作[2]。
1.3 评估标准
针对全体老年患者的第一次手术之前、内固定术失败之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之后的半年内使用Harri评估分数进行统计,最高100分,最低0分,大于等于90以上为优秀,80至89分之间为良好,70至79分之间为中等,低于70分以下则为不良。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方法分析,Harris评分等级资料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test)。
2.结果
在此次研究中共计23名患者,其中有侧板断裂的13名,螺钉断裂或者头钉松动滑脱7名,头钉股骨头颈切出3名。全体患者手术时长为(89.46±21.32)分钟,出血量(634.55±79.41)ml。在手术之后无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现象发生。在手术过程中未出现骨水泥的过敏或者中毒、无脂肪栓的发生,在完成手术之后对患者开展半年的随机调查,全体患者的调查平均时长为12.3个月,调查结果显示,远期除1例缝线反应外无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在此期间,经过X光检查,患者的骨质疏松得到有效的缓解,无假体松动及脱位,没有出现髋部功能受损状况。另一方面对于患者进行第一次手术之前、内固定术失败之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之后半年内的Harri分数评估,结果显示,在第一次手术之前,23名患者的评分为45.33±8.4,在内固定手术失败之后分数为58.74±10.12,而经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之后的分数则提升到92.13±4.52,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3.1 随着老年人口的数量日益增加,进而使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概率显著升高。早期运用有效的手术处理,是预防内固定失效的关键。但随着接受手术的人数不断增加,手术失败的数量也相应增加[3]。分析手术失败的因素众多,例如患者年龄、骨折的类型、骨骼的质量、复位状况、术式的选择,内置入物选择是否合理、后期康复等诸多因素直接决定了手术的成败,本文中侧板断裂位居第一,其次是头钉松动滑脱及头颈切割,因此在基层中早期合理处置转子间骨折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3.2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病理结果,而内固定失效必定又会加重这一病理趋势的进展,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处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其次对于固定失败后的再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治疗,重建股骨矩及内侧壁的稳定,重建大转子的解剖关系依然重要,可以使用多种手段进行如钢丝、植骨、骨水泥等。但当近端骨折后骨质受损严重时,使用上述方法依然无法实现初始的有效稳定,使用加长柄假体或远端稳定型假体进行更换是必然的选择。原则是:近端稳定优先,柄宜长不宜短。
3.3 在本次研究中对23名老年内固定失败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手术治疗,手术之后全体患者除远期发生1例缝线反应外,住院期间无其他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现象发生。对比第一次手术之前、内固定失败之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之后半年内Harri分数,其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证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使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老年人群体进行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也是一个对内固定失效很好的补救选择,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郑小龙,魏建仝,王勇平,杨品,王建民.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比较治疗我国老年转子间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01):82-88.
[2]阿布力米提·阿木提,刘利国,闫斌,徐超.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全髋关节置换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04):602-607.
[3]李梦远,陈宏,马元琛,廖俊星,王子南,郑秋坚.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补救性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16,02(02):81-86.
论文作者:辜天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6
标签:股骨论文; 关节论文; 转子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老年论文; 置换术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