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报学分支学科衍生发展的探讨(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分支论文,学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近些年来,情报学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一系列分支学科。它们对促进情报学体系的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1)充分反映出情报学内部所产生的“必要张力”, 生动地展露出学科生长的生命力。
(2)使情报学进入了综合与分化的统一研究阶段, 打破了研究对象的单一性,全方位拓宽了情报学自身的边界。
(3)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和吸收, 拓展了情报学研究的思维空间,使其走向多维的学科联系。
(4)一些来自社会情报实践活动且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分支学科, 其理论正在逐渐形成。这不仅表明情报学研究正在向一个新的层面开掘,而且标志着情报学基础学科已达到进一步成熟的程度。
总地说来,分支学科的创建确实给情报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然而,在较短的时间里,居然有大量的分支学科问世,其范围几乎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方方面面。这种超常的膨胀,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2 情报学分支学科衍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研究者在讨论情报学学科体系时,都列出了一系列分支学科。据不完全统计,有40多门。情报学分支学科的发展,正如前文所言,确实为情报学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了可喜的局面。如果仔细分析一下现有的分支学科,就不难发现它们存有以下种种问题。
(1)随意延伸的分支学科领域, 似乎过分地扩大了情报学的范畴。由于在分支学科中,把工作项目大量罗列,把非相关的事物并入相关,致使情报学学科体系内容超常庞大,让人们难以接受和承认。
(2)忽视社会需要,盲目追求新颖。 有些研究者只强调分支学科的建立,而不注重其内容和质量,致使一些分支学科的内容反复交叉、多次重复,不仅适用效果差,而且还给学科体系的建立造成一定的混乱。
(3)不少学科的内容显得空泛和浅淡, 缺乏有力的理论根据和实践基础。这样,就使得分支学科的创建不规范,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如一些研究者在讨论分支学科时,所列的种类和数量往往差异较大,就说明了这一点。
(4)有些分支学科仅仅是情报学和其他学科的简单叠加, 缺乏基本的理论积累。因而,其研究深度不够,个性模糊,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5)大量分支学科的出现,使情报学的研究产生泛化现象。 这样,可能导致情报学学科边界模糊甚至消失,其凝聚力和稳定性降低。
(6)大量分支学科的提出也表明情报学研究者研究能力的泛化。一般来说,研究能力的泛化会引起学科的退化,使原已形成的专业定向和规范被消弱,并使研究力量的凝聚性变差,飘忽不定,甚至会失去对学术水平作出一致评价的能力[1]。
(7)大量分支学科的出现还会转移情报学的研究方向, 分散研究者的注意力。这样,会使情报学的学术水平明显低于规范科学的单学科研究,其研究会越来越浅泛,虽有繁茂枝叶,却少有累累硕果。
(8)不注意研究主体素质的提高和研究能力的磨砺, 也缺乏对学科整体的研究。一些研究者不去探索学科的形成机制和“潜”、“显”科学的转换特性,或急于求新,填充空白,或以“潜”代“显”,致使情报学理论体系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无序性,人为地为学科建设增设了障碍。同时,一些研究者不作学科体系的宏观思考,往往以单科拓进和学科的局部开发代替学科整体格局的运筹,这将会使情报学失去边界条件和服务于社会的能力,降低它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上述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对于情报学分支学科创建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对于分支学科发展的宏观控制能力也还不强。为了进一步认识其衍生发展的规律,真正把情报学纳入多维视角的轨道,我们要立足于学科体系进行宏观思考,既注重学科的高度综合,又关注学科的高度分化;既深入原生学科,也向分支学科、学科群体和相关学科拓展。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支学科的孕育发生、更替转换、潜显转化、分类整合、优化控制、整体结构和科学预测等问题。
3 情报学分支学科衍生发展的规律
3.1 情报学分支学科衍生发展的基础
(1)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化。无论是情报学还是其他学科, 都是以客观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在这个世界中,各种事物互相依存,彼此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决定了情报学在研究情报活动这一客观事物与现象的过程中和其他学科相关,并衍生出新的分支学科。衍生的依据就在于客观世界统一性所形成的不同物质运动的相关性,同时,衍生也是客观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在认识主体意识中的反映。
(2)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情报学分支学科不断产生的根本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给分支学科提供了大量有生命力的课题,使科学探索的发现能够成为新的科学生长点。另一方面,社会实践也为分支学科理论的物化提供社会支点,从而产生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此外,社会的需要还能唤起情报学研究者的兴趣,这也是推动分支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
(3)情报学研究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由于情报现象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情报学研究者要想更为有效地认识人类社会的情报活动,就要遵循情报学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接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并沿着科学总体进化的基本方向,深入研究情报学与社会的一切联系。因此,情报学必须在其他学科中寻求相关与交叉,不断从其他学科领域吸取营养。这表明,情报学分支学科的产生,就是其自身在不同方向上多维深入展开的结果。
第二,情报学要想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学科模式的更新、学科结构的变革和学科体系的拓展,研究者就要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采掘方法,在其领域增加应变能力,及时反映最新的学术动态和最新的理论学说,并在开掘深度上进行集束探索,大面积创新,深化学科前沿的研究,不断发展新的分支学科,促使学科领域充满时代气息[2]。
第三,情报学作为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一门独立学科,必然要受到综合与分化这种发展趋势的影响。其综合主要表现在情报学对自身的研究对象,要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进行研究。在这种全方位的研究中,情报学必然要与各个学科发生关系,并与其方法、理论相互作用和融合,从而产生和形成不同的分支学科。关于情报科学的分化,一方面是由于上述综合研究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还在于社会情报活动的多样化和情报学研究的深层化与精细化。这就促使情报学必须深入到某一具体领域,进行专门的研究,从而产生某一领域条理化和系统化知识的集合,进而形成特定的分支学科。用辩证的观点看,情报学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综合,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因此,情报学发展的分化是综合的基础,而综合又是进一步分化的前提,情报学就是在这两种方式的作用下,不断向前发展的。
3.2 情报学分支学科衍生发展的途径
情报学分支学科的衍生发展并非是随意和自由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来实现。在情报学整体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需要的推动和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化,使之必然与其他学科产生某些相关性。分支学科就是以这种相关性作为生长点,通过一个有机的相互转化和融合过程而形成的。
(1)科学研究对象相关的交叉和渗透。 这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由于情报现象广泛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作为研究对象本身就具有一种横断性的特点。这样,它就会被不同学科作为共同的研究对象,分别从多个方面加以研究。于是,情报学被作为共同的研究对象就和不同对象具有相关性,使其构成相互交叉的基础和生长点,因而产生不同领域的行业情报学。另一层意思是,情报学的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如果是某门学科的专门研究对象,这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就有可能被引入到情报学中去,最终实现交叉与渗透,通过转化而形成新的学科。
(2)学科理论相关的综合和渗透。 每门学科的基本原理乃至整个理论体系,都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即运用概念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它们都具有很大的综合性和普遍性,反映了客观世界物质运动的共同本质和规律。另外,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一些学科的理论还在不断推出新的成果。这些理论及新的成果被移植于情报学中,形成它与不同学科范畴和理论的相关性,使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在情报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通过对其概念的拓展、补充和修正,使情报学体系结构发生变异,最终分化出一些新的分支学科。
(3)研究方法相关的转移和渗透。 研究方法的转移和渗透在学科间是十分明显的。由于情报学不断地引进那些与自己相关且具有重要意义的方法来丰富自身的研究手段,不仅引起了学科结构的变革,还为形成新的分支学科提供了基础。实际上,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研究方法已不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特别像哲学方法、数学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等具有普遍性的方法,早已跨越了学科界限,广泛地被应用于情报学及其他学科中。当然,情报学也会将自己成功的方法转移到别的学科中去。因此,就造成了不同学科研究方法的相关性,同时也为分支学科的衍生发展创造了条件。
3.3 情报学分支学科衍生发展的特性
(1)先进性。 分支学科衍生发展的生长点往往处在整个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因而其研究方法先进、理论性强、知识水平高。
(2)综合性。科学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不是孤立封闭的系统, 几乎没有一门学科是不涉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单纯学科,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就是在不断分化的基础上而实现更高层次的综合。但有一点需要强调指出,综合绝对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学科间有机融合的再创造,它意味着突破和新生。情报学分支学科的生长点也同样具有这种特性。
(3)连续性。 分支学科的产生和形成是科学实现继承和创新的关键环节。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则是继承的发展和目的。所以,继承和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又是分支学科在产生和形成中实现辩证和否定的体现[3]。
(4)开放性。 分支学科的衍生发展得益于情报学科体系的开放性。由于情报学置身于科学的大系统中,要想解决大量纷繁复杂的社会情报问题,就必须与其他学科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并吸收现代科学中最能强化自身的新思想与新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为分支学科提供创生的基础,并使其成为可能。如目前方法的移植和渗透使情报学不断有新内容输入,就说明情报学理论系统正处于开放的状态之中。另外,分支学科衍生发展的数量、种类及内容同样是具有开放性的。
(5)非线性。分支学科的衍生发展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 而是遵循一般科学的发展规律。众所周知,表示科学发生、发展、壮大、成熟这样一个过程的轨迹是非线性的。因此,分支学科的衍生发展过程既是曲折的又是前进的,并呈现出一种波浪递进的图景。
(6)层次性。分支学科衍生发展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有些分支学科的归属就是按照层次型模式的情报学理论体系划分的。如一门学科可以对另一门或一些学科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可称之为指导学科。情报学与这种对自身具有指导作用的学科交叉而形成的分支学科,能为情报学研究和情报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上的指导,可以构成情报学的基础学科,列入基础学科层次。
(7)潜存性。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 都有一个从不为人承认到为人公认、从潜存在到现实的转化过程。一般说来,新学科和潜学科之间没有一条十分明显的界线。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两者都属于“发展中的学科”,只是成熟的程度或人们公认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情报学的分支学科也是如此,其发展同样存在着潜在过程,如现在提出的不少分支学科就属于这种情况。它们的提出具有一种推测性,一种潜存的可能性。(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