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的有效性分析论文_方立群,徐芬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 山东青岛 266106)

【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实验组(25例,应用常规护理)、对照组(25例,应用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结果:经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证实,实验组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临床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可观,可以全面优化急救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诊护理;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299-02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疾病,引发此疾病的因素诸多,特别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率更高。其中,烟酒、情绪激动、过度体力劳动与不良饮食习惯是诱发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以恶心、胸痛、出汗、呕吐以及发热等为主要临床症状,随后就会发生心理衰竭或者是心律失常等问题,甚至有休克的可能[1]。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速度较快且猝死率较高,会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为此,患者需在入院之前接受急救护理,以确保生命安全。下文将重点研究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希望有所帮助。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按照数字随机分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有50例。

实验组:性别: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有11例;年龄:45岁至73岁,平均年龄为(53.34±5.51)岁;发病时间:15~165分钟,平均发病时间为(67.35±8.21)年。

对照组:性别: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有10例;年龄:44岁至74岁,平均年龄为(53.33±5.54)岁;发病时间:5年~24年,平均发病时间为(67.32±8.19)年。

纳入依据:①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②经过冠脉造影检查确诊急性心肌梗死;③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依据:①临床资料不完整;②不同意本次研究。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性,呈现为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接诊后及时赶往现场,抵达后了解患者情况并展开全身检查,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做出病情评估,采用常规性急救措施,尽量控制病情并及时转运。

实验组行个性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出诊。护理工作人员需定期参与急诊护理培训活动,形成人性化护理意识。科室内要合理制定急诊方案,尽量减少急诊的反应时间。通过电话自询问记录重要内容,确保出诊定位准确,能够结合患者病情,采用急救的药物。

其次,个性化的心理干预。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较大且病情相对严重,患者及家属都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所以作为护理工作人员,抵达现场后要及时沟通,对患者情绪特点加以了解,采取个性化干预措施[2]。

再次,个性化的现场护理。密切观察并了解患者病情,根据医嘱使患者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确保其呼吸道的通畅性。同时要结合患者的病情适当调整供氧量,给予患者必要的帮助,保证患者体位正确,一旦有恶心或者是呕吐症状,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入呕吐物。要尽快为患者构建不低于两条的静脉通道,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并实施心电监护。若有心力衰竭或者是心律失常的情况,要及时采取药物控制。

最后,个性化的转运护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时制定转运方案,保证转运的顺利性。

1.3 评价指标

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计量资料(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符合正态分布,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表示为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标准判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对比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发现,实验组均比对照组短,临床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一般发生于院外,所以院前急救十分关键。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合理性,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对患者预后影响积极[3]。

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采用个性化护理的院前急诊护理方式,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使得院前急救的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急救的成功率有所提高,值得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曾岳春,刘艳,陈喜玲.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11):1541-1542.

[2]曾素君.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46):236,262.

[3]林欢,郑丽琴,陈美云.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8(27):75-77.

论文作者:方立群,徐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  ;  ;  ;  ;  ;  ;  ;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的有效性分析论文_方立群,徐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