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汉两种语言中汉字词的比较

韩汉两种语言中汉字词的比较

陈志宏[1]2013年在《韩国语汉字词词缀与汉语词缀的对比》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主要以韩国延世大学语言信息开发研究院编著的《延世韩国语词典》(1998年10月9日)中收录的103个韩国语汉字词前缀及246个韩国语汉字词后缀及其派生词为基础研究对象,汉语词缀以现代汉语中常用的32个汉语前缀和49个汉语后缀(含类词缀)及其派生词为主,分别从韩汉两种语言汉字词缀特征、判定标准以及对韩国语汉字词词缀派生词与汉语词缀派生词的词性、语义及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总结归纳了韩汉两种语言汉字词缀存在的共性与差异。论文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构成、韩汉词缀特征以及研究方法。受地理位置和历史的影响,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就保持着一衣带水的友好睦邻关系,很早以来,中国汉字就随着汉字和汉文的借入,源源不断地传入到韩国词汇体系当中,与固有词以及外来词成为韩国语词汇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论文在这一章节中对韩汉词缀研究现状进行了陈述,发现到目前为止,有关韩汉汉字词缀对比研究还指停留于表面,因此,为了进一步强化未来中韩词汇教学,促进并扩大中韩两国语言学之间的交流与发展,本论文从词汇学范畴角度出发,参照词汇学与形态学基本理论,通过查找文献检索,综合分析各项研究成果,积极借鉴具有参考价值的观点与内容,以对比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总结分析,归纳整理韩汉两种语言汉字词缀特征如下:一、韩国语汉字词词缀特征:一是数量多;二是与词根相结合的范围比较广,造词能力较强;三是意义上的虚化程度不高。二、汉语词缀特征:一是数量少;二是位置固定、依存性强;三是意义的虚化程度高;四是在汉语双音节化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五是类词缀较多。第二章主要进行了韩国语派生词汉字词前缀与汉语派生词前缀之间的对比。其中主要包括判定标准、韩汉共同使用的派生词汉字前缀、韩汉独立使用的派生词汉字前缀在语义上、结构上存在的共性与差异。首先,本章节提出了韩国语汉字词前缀与汉语前缀的判定标准:韩国语汉字词前缀判定标准:一是单音节性;二是依存性;三是造词能力;四是词根的范畴变化;五是可以与固有词或外来词相结合造词汉语前缀判定标准:一是单音节性;二是位置的固定性;三是依存性;四是造词能力;五是丧失了语义的灵活性其次,本章节对韩汉两种语言汉字前缀派生词的语义及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二者之间汉字前缀存在的共性与差异:一是由于本论文中提及的韩国语汉字词均来源于汉语,因此,在语义和结构上,韩国语派生词汉字词前缀与汉语派生词前缀基本相似或相同,只是个别汉字前缀语义不同;二是结构上,韩国语汉字词前缀派生词词性类别明显少于汉语前缀派生词,但数量上却远远多于汉语词缀派生词;三是韩国语汉字词前缀基本上为实词,而汉语前缀中既存在实词,也存在虚词;四是韩国语汉字词前缀派生词其结构核心基本上位于右侧,而汉语前缀派生词中既存在右核心结构,也存在左核心结构。第三章主要进行了韩国语派生词汉字词后缀与汉语派生词后缀之间的对比。其中主要包括判定标准、韩汉共同使用的派生词汉字后缀、韩汉独立使用的汉字派生词后缀在语义上、结构上存在的共性与差异。首先,本章节提出了韩国语汉字词后缀与汉语后缀的判定标准:韩国语汉字词后缀判定标准:一是单音节性;二是造词能力;三是丧失了语义的灵活性;四是依存性;五是词根范畴变化。汉语后缀判定标准:一是位置固定性:二是依存性;三是丧失了语义的灵活性;四是造词能力;五是词根范畴变化。其次,本章节对韩汉两种语言汉字后缀派生词的语义及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二者之间汉子后缀存在的共性与差异:一是在语义与结构上,与韩国汉字词前缀相一致,由于本论文中提及的韩国语汉字词均来源于汉语,因此,韩国语派生词汉字词后缀与汉语派生词后缀也基本相似或相同,只是个别汉字后缀存在一定的差异;二是结构上,韩国语汉字词后缀派生词大都为派生名词,词性类别明显少于汉语后缀派生词;三是韩国语汉字词后缀派生词其词汇核心位于右侧,但是,汉语后缀派生词既存在右核心结构,也存在左核心结构;四是韩国语汉字词后缀除了与汉字词相结合造词以外,还与固有词及外来词相结合造词,造词能力强。第四章为结论部分。主要包括韩国语汉字词词缀与汉语词缀特征、判定标准以及韩国语派生词汉字词词缀与汉语派生词词缀在语义上、结构上存在的共性与差异。

姜泰希[2]2000年在《韩汉两种语言中汉字词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45万左右的韩语词语中汉字词占70%,常用汉字词到现在还占25%,这就是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较大的优势。由于韩语汉字词和汉语词有着密切的关系,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虽然比较快,但不够准确。因为韩语汉字词与汉语词的不同点给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带来障碍,起负迁移作用。本文从1972年8月16日韩国教育部确定公布的初、高中教育用基础汉字1,800字为主的6,028个韩语常用汉字词语和与之相应的汉语词比较的角度出发,找出异同点,对不同点进行一定的理论解释,试图从韩汉语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近形同义词、韩语独特的汉字词以及书写顺序相反而同义的词等五个方面阐述对韩国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问题。

朴祉泳[3]2001年在《韩国学生汉语反义词学习情况考察》文中研究指明在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中,词语可按照不同的语义特征聚合成群,形成同义、反义、类义、上下义等多种语义聚合关系。母语的语义聚合关系对第二语言词汇习得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正、负迁移的情形和现律如何?另外,已获得的目的语词语之间的语义聚合关系,会在习得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弄清这些问题,对第二语言词汇教学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人们的研究重点一般放在对单个词的比较分析上,而没有着眼于词义之间存在的聚合关系。本文从词汇的聚合关系出发,以韩汉两种语言中具有反义关系的词为研究范围进行了抽样调查,观察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反义词的情况,以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本文的调查显示,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不但在单个词上,而且还会在认识词语的反义关系上出现偏误,而且这种偏误是有规律的。笔者主要从四个角度讨论了这一问题,首先是与韩语词义位不完全对应的汉语多义反义词的学习情况,其次是反义动词与宾语搭配关系的学习情况,再次是与韩语汉字词相对应的汉语反义词的情况,最后是一对多反义词的学习情况。笔者认为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反义词时,他们的错误不仅在一个词上,还会类推到它的反义词上。这表明,他们在学习时会受到母语的反义词和复杂的反义关系的影响。另外,笔者对一对反义词内部以及反义词组之间词频和词的母语类推力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文章的最后,笔者还根据本文的研究为对韩学生汉语词汇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克服和解决韩国学生使用反义词语的偏误,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工作、包括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方面有所帮助。

王雅旭[4]2016年在《韩语汉字词研究及对韩汉语词汇教学策略分析》文中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主要就对韩汉语教学中的汉字词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由于受中国文化和汉字以及中韩两国特殊的地理、历史环境的较大影响,韩国学生在汉语词汇学习中较之于欧美学生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汉字词的存在为韩国留学生在汉语学习时提供了有利条件。那么什么是汉字词?汉字是如何在韩国发展成汉字词的?韩国汉字词与中国汉字有着何种异同?这种异同对汉语学习者有什么影响?本文将从以上问题着手并使用对比分析假说理论以及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方法对韩国汉字词进行介绍。依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及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现状,总结阐述了以往研究的成果,提出了汉字词研究对于当前对韩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并指出了该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第二部分“汉字词的基本情况”主要介绍韩语汉字词的形成和发展、汉字词的构成和特点、汉字词的使用情况以及汉字词的研究综述,使我们对韩语汉字词有一个基本认识。第三部分“汉字词与汉语词汇的对比分析”主要介绍了韩语汉字词的不同类别,并对每一类别进行举例说明。第四部分“汉字词对韩国留学生汉语习得的影响”主要从语言迁移的视角介绍了韩语汉字词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第五部分“基于汉字词视角的对韩汉语词汇教学分析”主要介绍在汉字词的基础上关于韩国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时的问题所进行的相关教学策略的研究。汉字词于对韩汉语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对其进行研究,一方面有利于韩国留学生摆正对汉字词的态度,认识到汉字词在汉语学习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发现汉字词在留学生汉语学习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力求于细微处见精神,对完善对韩汉语词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南红花[5]2005年在《韩国语汉字形容词及与之对应的汉语词对比》文中研究说明在韩国语词汇系统中,汉字词占了一半以上,其中汉字形容词占了3%-6%左右,汉字形容词虽然所占的比例小,但在韩国语中使用广泛,成为韩国语词汇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中韩两国在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汉字词在形态、词义、词性等方面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韩国语汉字词比起借用时的汉字词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成为对比中韩两种语言的重要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韩国语汉字形容词及与之对应的汉语词的对比。 本论文主要由6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简要介绍前人对汉字和汉字词的研究成果,以及中韩两国学者对韩汉词类研究的现状。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韩国语汉字形容词固有词缀的意义,分析了汉字形容词的结构类型和音节类型。 第三部分,对比了韩国语汉字形容词与对应汉语词的词义。分三个部分:韩汉同形同义词对比、韩汉同形异义词对比、韩汉异形同义词对比。 第四部分,对比分析了韩国语汉字形容词与对应汉语词在词法上的异同。分三个部分:同素反序词对比、词缀对比、重叠式对比。 第五部分,论述了韩国语汉字形容词及与之对应的汉语词在汉语词类中的分布情况,简单论述了韩国语汉字形容词兼动词在汉语词汇中的分布。 第六部分,是结论。

金善美[6]2012年在《韩汉同形汉字词对汉语初学者的影响及教学策略》文中提出要学习外国语的学生选择自己要学习的外国语时,一般选择跟母语相似的语言,因为这些语言比其他非亲属语言更容易习得,而且这些语言跟母语的发音有相似之处,所以通过跟母语比较,能调整学习策略而容易学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至今韩国的汉字发音和含义跟中国汉相比字发生很大的变化,可是很多韩国汉字还是跟中国汉字相似,所以本论文通过韩中同形词的形态和词义进行比较,把汉字词分为同形同义、同形异义进行讨论,主要分析学习初级汉语的韩国人容易引起错误的同形异义词,主要依据《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Ⅰ》,分类和整理教材的实用词语。如果要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那么不但学习语言,而且也要考虑这个其国家的文化、社会结构、语言环境、语言背景等各个方面。所以本论文为了使熟悉韩国汉字词的人更容易学习汉语,首先研究因汉字词和汉语的差异而常出现的错误,其次通过用带有汉字词的例句和汉语的词语进行比较,给初级学习汉语者提示更有效果的学习方法,最后在教学方案对同形同义词和同形异义词跟汉语词语进行比较,提出更有效果的指导方案。把韩国汉字词和中国的汉语词语进行比较,确定为研究对象,并参考东北师范大学进修生使用的教材《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Ⅰ》、韩国国立国语院的标准国语词典、高丽大学民族文化研究所的中韩词典、Naver的韩国语、汉语、汉字词典等。词语大部分由两个字构成,不考虑词类。

申京爱[7]2006年在《韩汉语同形前缀对比》文中研究表明词缀问题是近年来汉语词法界讨论的一个热点。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汉语的词法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韩国语汉字前缀和汉语前缀在来源上具有“同源关系”,而且两种语言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同形前缀。因此,很有必要分析它们在两种语言中的具体情况。 本文以韩汉语同形前缀——“无-”、“非-”、“不-”、“大-”、“高-”、“半-”、“反-”、“总-”、“准-”、“超-”、“多-”、“单-”为研究对象,借以具体、全面的对比揭示其共性和差异。 本文共有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目的、意义、方法、范围等。除此之外,基于韩汉语法界对词缀认识存在严重分歧的现实,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总结了韩汉语前缀的界定标准,以此确定了12个同形前缀。 根据意义把韩汉语同形前缀分为四大类,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讨论表示否定意义的前缀、表示性质意义的前缀、表示范围意义的前缀、表示数量意义的前缀。从前缀的意义、后置词根、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 意义方面:韩国语汉字前缀以《东亚新国语词典》的解释为依据,汉语前缀主要以《现代汉语词典》,《应用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依据,考察了同形前缀在韩汉两种语言中的意义。 后置词根方面:韩国语以《东亚新国语词典》收录的派生词为语料,汉语以近年来主要刊物上列举的派生词为语料,以丰富的例词印证并支持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考察了同形前缀的后置词根在韩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性以及词根构成情况。 功能方面:在分析同形前缀的后置词根词性的基础上,考察了同形前缀在韩汉两种语言中的功能,即是否有改变词性功能。

崔地希(Choi, Ji, Hee)[8]2010年在《中韩汉字词对比研究》文中认为韩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历史十分悠久,随着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频繁交流,中国的汉字也被韩国语所吸纳。因此,韩国语的常用词汇大部分都源于汉语,已经融进韩国语词汇系统里,成为韩国语词汇系统的主干。但是在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韩国语的汉字词和对应的汉语词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这些汉字词发生的变异,已成为学术界一项新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两国语言的汉字词的异同点。经对将中韩两国语言的汉字词作对比研究后发现,它们有很多差异,大致可分成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同素逆序词、近形同义词、异形同义词等五类。笔者采用对比语言学的方法,就上述五种类型从就词义、语用方面发生的变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另外,韩国语汉字词的形成背景,此部分的研究主要采用了描写语言学的方法,对韩国语汉字词的传入历史与分类进行了具体描写与分析,然后分析汉韩汉字词的同形异义词产生的原因。这种比较研究不仅对中韩两国的词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中韩两国之间的语言障碍,进而增进两国的语言、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了解。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章,介绍了中韩汉字词对比的关系及研究目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关于韩国汉字词的特征的形成背景与韩国汉字词的分类。第三章,着重进行韩国汉字词与中国汉字词的对比,是本文的重点。在中韩两国语言对比研究上它们可分类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同素逆序词、近形同义词、异形同义词等。第四章,简述了两国汉字词产生差异的原因,包括语言、社会、政治、文化、心理等因素。第五章是结论。通过对中韩汉字词的对比分析,了解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及渊源关系,希望能为中韩两国的汉语和韩国语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金菊花[9]2010年在《朝鲜后期汉译谚语集《耳谈续纂》语言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谚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一个民族的思维和认知模式、审美情趣和文化意韵,是语言的精华。本文以朝鲜后期汉译谚语集《耳谈续纂》为文本,展开谚语的结构、句法、认知、翻译分析。在语言描写基础之上,对比韩汉谚语、总结谚语特点和认知特点,并阐明不同思维方式在语言结构上的表征特点。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法、对比分析以及统计法、认知分析等研究方法,试图从五个方面探讨韩汉民族思维在语言结构上的体现。第一部分:正文前两章(论文共设有七章内容)。从谚语的语言学定义和归属考察韩汉传统谚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大量文献分析重新梳理谚语的语言学定位,并以语言和思维问题为线索和铺垫,将谚语和语言、思维问题结合起来,构成本谚语研究的新视角。第二部分:第三章主要分析韩谚结构、语义和汉译。《耳谈续纂》韩谚均为八音节,多为两段式,根据结构类型,可以分为词组型、单句型、复句型和紧缩型四类。此外韩谚大部分是社会谚,根据不同素材,可以分为家畜禽兽类、社会关系、判断类。另外韩谚译文,句法问题主要表现为:语义含糊、用词不当、语序问题、大量使用虚词。第三部分:第四章分析汉谚出处、句法、认知等内容。汉谚均出自《四库全书》,不同于韩谚,汉谚普遍带有典故性特点。此外汉谚结构较为丰富,八音节最常见,其次为十六音节和十音节,十二音节和四音节,以八音节和十六音节为主。八音节在结构上富有弹性,往往转换为四音节成语,这种结构转换,很大程度上不改变语义,此外汉谚也基本上由社会知识谚组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韩译汉谚存在一些纰漏,表现为:误译、语义模糊、结构概念淡化、语法错误。第四部分:第六章为本文重要的章节内容。汉谚使用固定句式和常用关联词多出韩谚,换句话来说汉语的意合句法特点在韩谚中没有充分展现出来,其表现有二:第一,构成形式简单;第二,相对数量较少。此外韩谚的汉语句法观向形态标志倾斜,形态标志往往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是用细腻明示的韩语句法描写汉语时的一种迁移,表现为句法手段的“盈余”和“单用”。我们认为这种句法范畴的不同选用源于不同思维取向,汉语的句法手段以零度(靠语序,省略形式)或句法手段双双出现为标记(有些单用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补充,从句法深层结构上是成双使用);韩语句法手段则主要靠连接词和语尾等形态方式,连接词对后面出现的语尾没有强制性形态要求。汉语抽象思维在句法上表现为虚词的部分明示,而韩国语则表现为绝对明示。再则汉语的主语的话题功能比韩国语强,话题标志单一,位置较固定,这种固定性和韩国语的灵活性,显然构成鲜明对比。《耳谈续纂》中出现两种不同翻译倾向,也受到了具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影响,汉译韩谚在结构方面缺乏整体统摄能力,对汉语结构缺乏形态手段以及内隐句法关系等句法特点理解得不够透彻,句子逻辑关系表现能力偏弱,有些脱离汉语的句法语序观。第五部分:最后通过分析社会谚形成机制,指出粘着性语言编码利用所指、省略、连词、词汇连接词组织谚语结构,有别于汉语善用固定句式和常用关联词。从内容映现特征(或来源于和目标域的关系)而言韩谚往往构成单型网络,而汉谚善于使用双畴网络,因此汉谚更富创造性。这种创造性思维特点表现为对整体(语言结构)的把握和对主次、虚实的宏观布局,有别于细腻生动的韩谚语言形式。此外隐喻和借喻对谚语的语义整合起到了重要作用,韩谚侧重于借喻认知方式,而汉谚则倾向于隐喻。在话语中八种话题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挥,汉谚的对比话题结构比韩谚更常见。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次对汉译谚语集《耳谈续纂》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梳理,第一次从语言对比和认知语言学视野解读了谚语表现出来的不同民族思维取向。同样是东方语言,汉语则表现为一种具象思维,即明暗交替、依靠句法手段零度标记和对称出现的句法特点,并且在用词方面选择形象性和普通名词(主要表现为“人”)并配对使用,话题的类指和泛化程度(包括代词)要高于韩国语;韩国语的形象性思维高于汉语,句子相对具体和细腻,表现在灵活运用丰富的句法手段,话题结构常用具体名词或个体或个别概念。总之韩谚具有发散特点,结构细腻,善用单一网络结构,主体直接介入,借代往往参与语义建构,汉谚则善用集中思维和客体介入的双畴网络结构、语域式话题及对称焦点。正如隐喻所提示的那样,汉谚的创造性思维特点要高出韩谚,这源于具象性思维,而思辨性通过语序固定句式、常用关联词等手段进行推理,并非通过语言明示的逻辑,这种隐蔽性更多需要“悟”,这也是具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区别之一。

王辰[10]2014年在《韩汉形容词对比及偏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韩国与中国在经济、文化上的不断融合,关于韩汉两国语言的对比研究日益增多,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韩语形容词与汉语形容词的对比分析。同时,对外汉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学界出现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对外汉语教学讨论,本文主要针对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形容词偏误进行分析及论述。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汉语教学的最新词汇等级划分大纲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文章的选题缘起、研究目的及意义、文献综述及研究内容。第二章是韩汉形容词概述。主要对韩语形容词及汉语形容词的定义、分类及特点进行了论述。第三章是韩汉形容词对比。主要从语义及句法方面对两国形容词进行了对比分析。第四章是韩国学生形容词偏误分析。主要从偏误的类型及原因入手,进行现实语料的具体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第五章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策略。主要论述了词汇教学现状及词汇教学策略。最后一部分是结论。

参考文献:

[1]. 韩国语汉字词词缀与汉语词缀的对比[D]. 陈志宏. 延边大学. 2013

[2]. 韩汉两种语言中汉字词的比较[D]. 姜泰希.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0

[3]. 韩国学生汉语反义词学习情况考察[D]. 朴祉泳.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1

[4]. 韩语汉字词研究及对韩汉语词汇教学策略分析[D]. 王雅旭. 辽宁大学. 2016

[5]. 韩国语汉字形容词及与之对应的汉语词对比[D]. 南红花. 延边大学. 2005

[6]. 韩汉同形汉字词对汉语初学者的影响及教学策略[D]. 金善美.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7]. 韩汉语同形前缀对比[D]. 申京爱. 延边大学. 2006

[8]. 中韩汉字词对比研究[D]. 崔地希(Choi, Ji, Hee). 浙江大学. 2010

[9]. 朝鲜后期汉译谚语集《耳谈续纂》语言对比研究[D]. 金菊花. 中央民族大学. 2010

[10]. 韩汉形容词对比及偏误分析[D]. 王辰. 吉林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韩汉两种语言中汉字词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