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原型的空间塑造设计方法论文_赵兴龙1,陈平平2

1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00000;1济南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五所 山东济南 50002;

2 济南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 山东济南 250002;

摘要:本文诠释了景观原型的概念,从自然原型、历史原型、地域原型三方面阐述了景观空间塑造的方法,通过济南市卧牛山矿山遗址公园景观设计,探究基于景观原型设计方法在实际工程领域上的应用。

关键词:景观原型;卧牛山;矿山遗址公园

1 景观原型:

景观设计过程中创作灵感源自何处?如何使其具有鲜明特色?这是从业者思考的问题。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不仅要有良好的视觉感受,还要与使用者之间建立起认知和情感上的共鸣。要做到情感共鸣,就要从景观的原型说起。

原型的思想在西方哲学和宗教传统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祖先的经验经过不断重复以后,便会在种族的心灵上形成原始意象”,然后保存到种族成员的“集体潜意识”里,世代沿传不止。这样的“原始意象”就是“原型”,“集体潜意识”主要由“原型”组成。

原型是一种“催化剂”,源自代代相传的“集体潜意识”,埋藏着以往典型的经验。当某个特定原型出现时,关于这个原型的共同认知就被激活,人们的集体记忆便接踵而至。集体的意识需要通过“原型”这一媒介来表达,设计者努力追溯这些意象的初始,把握住这些意象,将其从人的潜意识中挖掘出来,运用设计语言赋以新的面貌,转化成为具有特色的设计作品,使人产生情感共鸣。

景观原型是设计过程的参照物,它发生于自然、历史、地域中。自然原型、历史原型、地域原型是设计灵感的子集。在景观空间塑造过程中,景观原型可以基于自然,将自然原型还原到特定的环境中;景观原型也可以基于历史,将历史与现实中某种相似点推移到现实中;景观原型还可以基于地域原型的还原,通过多种景观设计手段对地域原型进行转译。

2 景观原型的空间塑造设计方法:

2.1 自然原型的空间塑造——保留与融入

一方面受人类朴素自然观的影响,人们对场地原有的自然状态的景物产生情感上的留恋,唤起记忆;另一方面场地现状自然状态也最能反应场地最原始的特点和本质。因此,设计时应考虑对场地现状的自然条件适度保留利用,同时适当的融入新的景观元素,但这种融入不能对原有自然景观状态构成威胁,要恰当地嵌入到自然肌理当中,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原有场地的干预。

2.2 历史原型的空间塑造——还原与转译

相比于自然原型的直接、易识别,历史原型则更多与人类的历史、文化的潜意识相关联。英国著名风景园林师杰弗里.杰里科认为,“不管有意还是无心,在现代公共性的景观之中,所有的设计都取自人们对于过去的印象……我在景观设计中不断追求的是创造一种属于“现在”与“未来”的东西,然而这种东西是从“过去”产生出来的……我们要做的是将过去与未来结合,使人们在体会他们的经历时,不仅看表面,更加感受其内在的深刻含义……。因此,有些历史性的事物可以重现在现代景观当中,有些历史性事物需要通过景观手段进行转译,使其历史性的精神、内涵得到再现。赋于历史文化后的园林景观,必然会让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3 地域原型的空间塑造——引入与重构

地域原型,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由于气候、地理、文化等形成的,不同地方种族之间的集体意识的差异性体现。而基于地域原型的设计方法是通过对基地文脉和场所精神的解读,提炼出一部分并引入到设计中,然后通过相应景观设计手法进行重构,最终产生新的园林景观。

3 卧牛山矿山遗址公园的景观原型空间塑造

济南市卧牛山矿山遗址公园位于济南东北部,占地70公顷,是济南著名的“齐烟九点”之一。由于盛产济南青花岗岩,遭到开山采石的破坏,后又被作为垃圾填埋场。2012年,卧牛山规划为矿山遗址公园。

3.1 保留与融入

原有山体虽遭到严重破坏,但也留下一些有价值的自然景观。(图1)场地的残留山体,岩崖,巨石,山谷,有水、无水的采石坑等等,他们是独特的,最能展现遗址公园内涵的,值得保留。(图2)但不够美观,部分有安全隐患,因此,恰当融入其它景观元素,做到最小的干预,展现场地原有独特的自然美。

图1 图2

景观面好的残留山体,适当配植树木,与观赏景观平台结合,形成良好的观山景观;

崖石谷地,通过木栈道将游人引入,谷地稍作地形平整,种植草花地被,打造野花谷景观(图3);

图3

有水的采石坑是场地稀缺资源,坚硬细密岩石池底是最天然的防水池底,深达数米的水深使水质变得清澈,色彩青蓝或者碧绿。通过观景台,观景亭、活动场地与采石坑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水潭景观。全园共设计了四处水潭景观,分别为青漪潭、幽蓝潭、月牙潭、映山潭。这四潭,不仅在水的色彩上、形状上、周边环境上有所不同,而且通过不同植物的配植,形成不同的季相变化,反映出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主题;

无水的采石坑做了一定的地形处理,摆放了来自于场地的废弃散石,体量大小不一,配置低矮的花卉、观赏草,打造岩石花园景观。

通过上述景观的营造,使游人观赏到了原有的自然景观美景,心情愉悦,同时,也会使人对疯狂的破坏自然的行为有了思考,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

3.2 还原与转译

有许多诗词歌赋与卧牛山有关,其中诗《城东村景物》中赞道,“柳杏行间门径幽,短桥浅水小清流。没鸦麦野青无际,十里春山见卧牛”。目前卧牛山山前,主入口两侧依然还有麦田的存在。因此,在主入口处又增加了杏树、桃树、及柳树的种植,努力还原古时诗中所描述的桃红柳绿、麦田青青的景观感受,使观者在情感上对过去产生美好的联想。

卧牛山因山形似卧牛而故此得名。但山体的破坏,卧牛之形也早以荡然无存,目前也难以恢复原状,因此,历史记忆中的卧牛山也不复存在了。这是千百年来对于了解卧牛山的人们“集体潜意识”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唤起人们的记忆,在不能还原的情况下,只有借助其它手段对历史记忆进行转译,虽外表呈现的不是原物,但却保留了原有的精神内涵。我们在主入口处,用山中自产的济南青花岗岩石材,经过艺术加工处理,雕刻出形似卧牛的、比较抽象化的雕塑,来展现对历史的记忆,同时也是对人们的一种警示,过渡的破坏致使逝去的事物是难以恢复的。

3.3 引入与重构

“齐烟九点”是济南重要的地域记忆。由于济南的天气及建筑物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山体的严重破坏,很难再现齐烟九点。但在遗址公园中引入此概念却十分必要,如何引入,这需要景观的重构,再现齐烟九点之意。我们在场地中设置一处至高点,采用景观塔形成,做为全园空间上的高点。站在塔中我们可以俯眺四周,遥看华山,重要的是站在千佛山的齐烟九点坊上可以看到这样一处标志,这也是现阶段对齐烟九点的一种全新的诠释。

4 结论

基于景观原型的空间塑造,我们通过对自然原型、历史原型、地域原型的解读,运用保留与融入、还原与转译、引入与重构等方法将其引入到景观设计当中,使景观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效果。卧牛山矿山遗址公园的设计是引入景观原型空间塑造理论的一次尝试,努力挖掘“集体潜意识”,以此来寻找公众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共鸣。希望在以后的景观工程设计当中,仍可以借鉴这种理论的运用,设计出能打动人的、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作品。

参考文献

[1] 金云峰,俞为妍.基于景观原型的设计方法——以浮山“第一情山”为例的情感空间的塑造.北京园林,2012(2)

[2] 杰弗里·吉利柯.刘滨谊译.图解人类景观.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赵兴龙1,陈平平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1

标签:;  ;  ;  ;  ;  ;  ;  ;  

基于景观原型的空间塑造设计方法论文_赵兴龙1,陈平平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