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俄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现状_课程改革论文

美、日、俄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现状_课程改革论文

当前美国、日本、俄罗斯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等教育论文,俄罗斯论文,日本论文,美国论文,课程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美国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

20世纪80年代中叶,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贝内特和由他任命的初等教育研究小组,对美国的初等教育课程设置情况和教育质量进行了调查。1986年发表了题为《第一课——关于美国初等教育的报告》。这一报告,针对美国当时初等教育的状况提出:初等教育的任务,除了进行读、写、算等方面的训练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家庭必须对儿童教育承担责任;授予教师资格时,必须重视教师的工作表现和能力;必须增加教学时间,用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课程;必须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报告建议对各类课程进行改革。

1989年,布什总统在位时,曾会见各州的首脑们,亲自过问中小学的课程改革。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克林顿总统签署的《美国教育法——2000年目标》。这一文件特别强调,制订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时,应当注意:1)在学习内容上,必须指出学生应该知道什么以及怎样运用。2)在运用水平上,应指出学生如何对自己的技能及知识的习得程度进行检测。3)课程标准应面向全体学生,不应考虑学生在种族、地位、语言、文化背景和需要等方面的差异。4)各州在课程标准中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2000年目标法,为课程标准的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最近几年中,美国各州的中小学进行了社会课程和社会类课程的改革。多年来,公民教育一直是美国社会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本次课程标准改革中,公民教育仍是社会学科教育的主要目标。例如,内华达州在叙述社会学科课程标准时写道:“社会学科的主要教育目的在于对公民的培养。一个民主国家,只有让公众参与,才具有生命力。我国是一个连续性与变化性、多样性与共同性、困难与机遇、民主与不民主并存的国家;这样的国家需要有知识、有思想、有道德的公民的参与。”[1]在目前的社会学科课程标准改革中,美国各州共出现了三种社会学科课程标准:一是“国家社会课程标准”,大多数州选用了这一标准;二是“社会学科标准”;三是“历史学科课程标准”。这三个标准的共同点是:其一,社会课程的知识体系都涵盖了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四个基础学科;其二,注意培养当代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思考与判断的能力;其三,比以往更强调密切联系实际,更注重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的培养。这三个标准有两个较大的不同点,一是社会课程知识体系的涵盖面的大小不同,二是历史知识在整个体系中所占的地位不同。

在科学类课程方面,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其一,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在编制中小学科学类课程(尤其在编制小学科学课程)时,专家们特别重视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的兴趣、意识和能力,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和训练。其二,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内容。例如,航天科学与电子计算机科学中的最新成果,被迅速地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其三,加强了对科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力争将最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1985年,专家们提出了一份内容详尽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这一计划是数百名科学、技术和数学方面的专家多年研究心血的结晶。它探讨了美国青少年为了适应下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与变化,需要在中小学阶段掌握的科学、技术和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应有的科学态度。

二、日本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

1998年6月,日本文部大臣的咨询机关——教育课程审议会公布了新的中小学课程审议案草案。该方案将于2002年开始实施。新小学课程方案如表1。[2]

表1

年级 国语 社会 算术 理科 生活 音乐 图工 家庭 体育 道德 活动 综合学习 总计

1272

114

102

68 68 90

34

34 782

2280

155

105

70 70 90

35

35 840

3235 70

150 70 60 60 90

35

35105

910

4235 85

150 90 60 60 90

35

35105

945

5180 90

150 95 50 5060

90

35

35110

945

6175 100

150 95 50 5055

90

35

35110

945

总比25.7 6.4

16.2 6.5 3.9 6.7 6.7 2.1 10.1 3.9

3.9

8.0

100

新的课程方案主要在以下三方面作了改革:

其一,改六天工作制为五天工作制,实施每周五日制。

其二,适当调整了原有课程的课时比例。新的课程方案,较大幅度地削减了国语、算术、理科和社会等文化课的比例:在增设了新课程的情况下,仍适当上调了生活课与道德课的比例。

其三,增设了一门新课程——综合学习课程。这一变革,是新课程方案的最大改革。所谓“综合学习课程”,不是一门课程的名称,也没有既定的课程内容,它只是让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一门让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课程。

新的课程方案规定,这一新课程将从小学三年级延续到初三,在时间上跨越7个学年。在新的小学课程方案中,这一新课程所占的总比例是8.0%。这一比例超过了社会和理科,仅次于国语、算术和体育,在新小学课程体系各学科中占据第4位。新的课程方案称,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扭转现行小学教育中过分偏重于文化科学知识的倾向,是为了使学校能够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培养能自主、会创造的人。具体些说,开设这一新课程,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其一,为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处地域的实际情况开创特色教育提供时间保证;其二,为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发现,学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提供时间保证;其三,使学生能够主动灵活地适应急剧变化的国际化、信息化的社会,学到一般教科书里学不到的东西。

根据新的课程方案,学校在设置这门课程时,要发挥自己的自主权,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等,主动选择学习内容。所选内容的课程名称,由学校自己确定。具体内容,可以是自然、社会方面的体验学习,也可以是观察、实验、调查、情报收集等,也可以是自愿者性质的活动。学校可以安排与学科教学相关的学习,也可以安排国际形势教育、环境教育、信息教育、福利教育、健康教育等。可把国际形势教育与外语学习结合起来,使小学生能够接触外国的生活和文化。

新的综合学习课,其教学形式是灵活的。可以进行班内分组学习,也可以组织跨年级的大组学习;可以让校内老师进行协力指导,也可以聘请校外能人和专家来校指导。至于评价和考核,由于新设综合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终身学习打下牢固基础,文部省要求对学生的该门课进行评价时,注意力应从学习结果转移到学习过程上来,考察的重点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关心的程度如何。学生可以通过写报告、发表作品、参加讨论等方式参加考核,老师借机给予一定评价。老师的评价,并不记入学生的学习记录本。

三、俄罗斯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既对经过半个多世纪逐渐形成的苏联教育的主体进行了继承,又根据实际情况对旧教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

1991年,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即着手改革中小学课程。同年,教育部在《转换时期共和国教育的安定化和发展计划》中提出改革教育内容的动议,号召通过课程改革,扩大学生选择教学内容的自由度,增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客观性、全面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使学生更加了解世界和社会,了解自己的民族和其它民族的语言、历史和文化,以加深相互间的了解。

1992年7月,叶利钦总统签署了《俄罗斯联邦教育法》。该法令规定:选择教育内容时,必须以发展公民社会、巩固和完善法制国家为最终目的;必须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世界标准的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必须保证个人的自我选择,并为其自我实现创造条件,以达到个性与世界文化、民族文化体系的一体化。

1993年,俄罗斯联邦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方案(见表二),方案有两种,分别与三年制和四年制小学相适应。在小学课程方面,新的课程方案主要进行了两大改革。

其一,增强了课程设置的灵活性,给地方以较大的自主权。前苏联在教学内容方面实行“三统一”:统一课程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科书。这种整齐划一的课程管理,虽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有利于小学与中学、中学与大学的衔接;但由于前苏联不同民族之间、不同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办学条件相差甚远,执行统一的课程方案困难重重。为了顺应当今教育民主化的潮流,《俄罗斯联邦教育法》规定,地方教育行政当局和学校在设置课程时,既要有统一的符合世界潮流的标准,又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联邦公布的课程方案,只是一种基础性、规范性的课程方案,它只体现了国家最基本的教育标准。它不但允许、而且要求各地和各校发挥在课程设置方面的自主权。

表2

年级(3年制小学)

年级(4年制小学)

课程或课程类型

一二三总比(%)

一二三四总比(%)

俄语 4 4 4 15.0 3 3 3 3 11.9

语言和文学

4 4 4 15.0 4 4 4 4 15.8

艺术 2 2 2

7.5 2 2 2 2

7.9

自然学科

1 2

3.8 2 2 2 2

7.9

数学 5 5 5 18.6 4 4 4 4 15.8

体育 2 2 2

7.5 2 2 2 2

7.9

工艺学

2 2 2

7.5 2 2 2 2

7.9

以上统一必修课 19 2021 75.0191919 19 75.2

有选择的必修课

5 4 3 15.0 1 3 5 5 13.9

学生必修课总数 24 2424 90.0202224 24 89.1

选修课、个别课

2 3 3 10.0 2 3 3 3 10.9

周总课时26 2727 100 2225

27 27 100

在俄罗斯联邦的基础性课程方案中,课程由不变部分和可变部分两部分组成。在该方案中,占课时总数75%的俄语、语言和文学、艺术、社会学科、自然学科、数学、体育、工艺学等全国统一的必修课程,其教学内容并非全部是全国统一的:其中的“语言和文学”,内容主要包括本族语、民族文学、文学、外语等,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因此,联邦基础性课程的不变部分,所占比重实际上在70%以内;而地方性必修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选修课、针对学生个别差异开设的个别课或小组课等组成的可变部分,其比重实际上在30%以上。而在前苏联,课程的可变部分只占总量的10%左右,有时甚至更少。

目前,在俄罗斯,各地有各地的课程方案,各校有各校的课程方案,包括联邦、地区、学校三个级别的课程管理制度已经形成。据统计,目前俄罗斯联邦至少有数十种课程方案。

其二,削减了自然学科的课时比例,增加了人文学科的课时比例。为了顺应人们在科技发达时代对回归人文精神的呼吁,俄罗斯联邦推行“人文化”文化教育方针。在前苏联,人文学科的课时量占总课时的45%左右,自然学科的课时量占总课时的55%左右。在新的俄罗斯联邦中小学课程方案中,人文学科的课时比例提高到50%左右,大体与自然学科持平。

四、三国初等教育课程的比较

概括地说,美、日、俄三国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大体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其一,政府或政府最高决策者亲自过问包括课程改革在内的基础教育改革。在日本,有着政府或政府关键人物干预教育改革的传统。此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是在内阁和文部大臣的过问下展开的。而目前美国、俄罗斯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是以两国总统亲自签署的体现教育改革精神的教育法令为背景的。

其二,设置课程时,既注意保持统一的教育水准,又注意从国家、地区或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美国的最新课程方案,对地方教育行政当局和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自主权,抱着尊重和继续承认的态度。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在新的课程方案中则努力扩大地方和学校自己设置特色课程的自主权。日本在课程设置上,更注意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改革自己的初等教育课程。实践中,日本注意打破课程设置的“一统天下”。新设的综合学习课程,就是一种让地方或学校发挥课程设置自主权的方法。

但是,为了防止教育质量下滑,防止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小学毕业生的实际水平出现过大的差异,这三个国家都要求:地方或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必须保留一个最基本的统一的课程标准。例如,美国强调,基本的课程标准必须面向所有学生,任何地区、任何民族、任何阶层的学生都不能例外;在俄罗斯,虽然地方和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有不小的自主权,但课程方案中全国统一的不变部分仍在整个方案中占主体地位;至于日本,则更重视课程标准的统一性。

其三,传统初等教育课程方案中最核心的内容得到继承,表明现代初等教育课程体系已趋于成熟。在美国、日本、俄罗斯三国的最新小学课程方案中,核心课程仍然是代表语言文学、数学、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四个学科门类的四门课程;此外,在小学课程体系中,体育、艺术类课程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课程。由于这些课程,对于培养和发展作为未来公民的儿童的基本素质是不可或缺的,在未来不短的时间内,这些课程仍然具有生命力。

其四,从社会需要出发,努力实现课程设置的现代化。目前,尊重并重视儿童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将儿童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与社会需要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是课程设置现代化的两个重要内容。美国、日本、俄罗斯的新课程方案,通过扩大选修课程比例、新设自主性综合学习课程、为体现因材施教精神专设个别课或小组课等措施,为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课程改革趋势方面,三国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美国要求增加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时间,以确保教育质量;而日本和俄罗斯则在“松绑”,力争减轻儿童学习的负担。为了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儿童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日本和俄罗斯不仅削减了数学、自然科学知识课程和其它核心课程的比重,还适当削减了学习时间或在传统课堂里学习的时间。

标签:;  ;  ;  ;  ;  ;  

美、日、俄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现状_课程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