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研究论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研究论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研究

张欣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 :“文化相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应当坚持文化先行,树立文化引领经济的高度自觉,通过进一步深化与中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本文从双方的地缘关系入手,分析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的重要性,并结合中国文化传播的现状,探索中国文化在中亚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 :一带一路;中国文化;中亚;传播策略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实现“共商、共建、共享”,体现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一带一路”构想在丝绸之路的历史印记上,结合新时代的特质进行全面深化和延伸,赋予古老的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文化相近有助于民心相通、项目推进,加强各民族互相了解与交流,巩固沿线各国民众的心理认同,就能为有效持久地促进区域合作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而民心相通与文化相通有着必然的联系,它能跨越沿线国家民众之间的心理隔阂,包括民族恩怨、利益冲突、文化摩擦和宗教壁垒,并且促进包括知识共享在内的全方位的文化交流。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可发展性越来越强,越来越被市场上的企业所重视,变成了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因素。所以,想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在市场上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要深刻地落实企业的文化建设,21世纪企业的发展应将强化文化建设作为发展的重点,坚持不懈地奋斗。

文化传播背后隐含的是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这也是“软实力”的核心所在。推动中国文化传播出去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这表明,“一带一路”要能让沿线各国人民接受,就要靠文化的影响力,通过文化传播去消除各地区的文化鸿沟,达到心灵相通、理念认同。中国与中亚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深入合作,有助于增进双边互信,推进双边关系的深入发展。

一、中国与中亚的地缘关系及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一)中国与中亚的地缘关系

在历史上,古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中亚地区交流的纽带和桥梁;中国与中亚地区几千年来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往及民族之间的传统友谊是当今我国与中亚各国进一步发展合作的坚实基础和背景。近年来,我国与中亚国家建立了“好邻居、好伙伴”的睦邻友好关系,并在各个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时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以中亚为腹地,东接亚太经济圈,西联欧盟经济圈,辐射40多个国家,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中亚幅员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极具经贸合作与投资的潜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之一,新丝路的建设为双方开展互利合作、促进共建共荣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的重要性

文化的传播越广泛,其影响力就越大。“文化间两学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增进各国间友好关系的发展”,“不同文化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不仅有利于文化发展,而且有利于国家间关系趋稳、趋善”[1]。中亚是连接中国与欧洲大陆的节点,双方人文联系密切,亲近感较强。随着“一带一路”的日益推进,文化成为各区域合作的纽带作用更为凸显。张国祚[4]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实现和平发展、和谐合作、互利共赢这样的战略目标,必须本着“亲诚惠容”的精神。而要做到“亲诚惠容”就必须文化先行。

据国家汉办统计,截止2019年6月中国在中亚已设立13所孔子学院,其中哈萨克斯坦有5所,吉尔吉斯斯坦有4所,乌兹别克斯坦有2所,塔吉克斯坦有2所。目前,中国已成为中亚留学生优选目的国之一。这些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中亚年轻人在中亚国家传播中国文化中承担起了文化使者的重任。中国与中亚双方除了在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实施合作以外,还在语言和文化传播、文化产品输出、专业人员往来、大型综合性文化交流活动等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近几年中亚国家出现的汉语热,既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灿烂和魅力所在。

其次,中国文化的传播可以使中亚国家从新的历史高度上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中亚沿线国家对当代中国的了解是决定“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并非用宣传或外交辞令来包装中国,而是通过交流互动使其真正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最终实现彼此件的互相认同。

再次,“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民心受文化影响,可以说,“一带一路”与文化紧紧相扣,以文化作为先导。中国文化被中亚国家人民了解和接受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正可谓,“文化先行,一切畅通,一赢百赢”。

二、中国文化在中亚国家传播现状

首先,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和而不同、增进友谊。中亚国家与我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历史文化差异,因此只有讲好中国的历史、传统,才能心相通、树友谊,才能开展合作。而讲好中国的历史和传统都离不开文化。

(一)中国文化在中亚国家传播取得的成绩

首先,我国对中亚国家进行教育资源输出。中国文化向中亚地区的传播最显著的成绩就是孔子学院的成立。广泛开设的孔子课堂,汉语中心和各类教学点为中亚各国人民和中国提供了交流、互鉴、合作新平台;可以说,孔子学院的诞生与兴起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文化传播的基础手段,是文化传播优先选择的方向。孔子学院不仅教授汉语,而且也进行中国文化的传播,这使得中国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影响中亚学生。

其次,某些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也对中国文化走向中亚造成了负面影响。经济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除了追求物质财富以外,经济活动也是人类对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精神追求。如果一国产品的质量不够过关,商业活动不能做到诚实守信,那么它对一国形象会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焦一强[4]曾做调查发现,在2010年哈萨克斯坦多个城市和州的民调查中,75.5%的被调查者对中国人的印象是“狡猾”,30.6%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人“奸诈”。这说明,某些中国商人在中亚的不良经商行为对于整个中国的国家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外,地区不同民族间深层次的心理也不同,在中国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必须要健全语言文化的传播机制。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以“孔子学院”为汉语言文化的传播主阵地,促进中亚各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2)把穆斯林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等能够更好的促进中国文化和伊斯兰文化进行互动交流的语言作为辅助力量,更好的促进两地人们间的文化交往;(3)充分利用好报刊、广电网络以及现在新兴媒体等多种方式,换位思考,找到更宽广的中亚文化传播的桥梁,理解并灵活运用各国各民族的话语方式,用对方的目光介绍中国文化。

再次,中国与中亚各国建交以来,民间的友好交流也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我国新疆等西北地区与中亚各国民族的交往展现了广阔而丰富的民间友好交流画卷[3]。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中亚哈、吉、塔、土、乌五国的民间交往,巩固和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7年12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中亚友好协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民间交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然而,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如何被国外民众接受取决于我们表达的方式。因此,文化传播内容、形式和途径决定了中国文化传播成败的关键。总体而言,文化差距越大,文化传播的难度就越大。结合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文化差异,在中国文化向中亚的传播过程中,应采取全球性与中亚本土相结合的传播策略。具体做法如下:

(二)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文化在中亚国家传播得到了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广泛支持,但是中亚各国对中国的了解还略显不足。

首先,中亚国家的学生学习汉语的心理动机是影响中国文化传播的动因。笔者曾在2015年兼职于西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承担吉尔吉斯斯坦国中大中国石油公司“千人计划”的首批一百名学员的汉语教学工作。通过与这些留学生在课堂及课外的交流和接触,深刻的感受到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在中国公司工作,尤其是做翻译工作。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精髓很少有留学生真正用心去了解和感兴趣,虽然给他们开设有书法课、中国文化课程,但到课率并不是太高,故而影响了深层次的中国文化走向中亚。

靠政策制度激励精神动力。适应新的领导管理体制、作战指挥体制和规模力量结构,按照备战打仗要求制(修)订完善各项政策制度规定,把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真正落实到人力资源使用、晋级晋衔、工资待遇、表彰奖励、优抚安置、随军就业等方面,让想打仗研打仗练打仗能打仗的人得到重用、受到尊崇。

其次,中国与中亚媒体间的文化交流显著增加。李宇[2]将文化传播的模式分为:互相交汇性传播模式、选择吸附性传播模式和优势扩散性传播模式。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文化在中亚的传播应选择互相交汇性传播模式为主,其它模式并存的传播模式。例如,为在中亚国家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新疆电视台外宣中心针对吉尔吉斯斯坦专门制作《今日中国》,其中《走遍中国》作为它的一个子栏目,主要是宣传我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传播了我国文化中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走遍中国》实现了文化功能,提高了我国文化的吸引力。除此以外,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各种聊天软件的使用,中亚国家也可以在Instagram,Whats App,甚至是微信上了解到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内容。

再次,中国文化在中亚的供给并不能完全满足中亚受众的需求。北京师范大学李莹教授指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内容和形式是实现有效供给的关键。我国现有的文化交流活动,多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对外交流项目,而且多是以文艺团体为主;太极拳、杂技这样具有中国文化的传播内容能博人眼球掌声,究其原因,就是语言翻译的障碍,所产生的文化折扣现象,也不能很好的诠释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在中亚的传播路径研究

张昆[5]认为,对外宣传与传播是宣扬民族意志,展现国家形象,延伸政府外交,争取国际认同,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开展中国文化在中亚的传播是基于“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跨越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地理边界,在各民族、各地区、各国家之间平等对话、互动交流的基础上。笔者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的策略做以下探讨。

普通高校创办社区学院,开展社区教育,在当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思想认识、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社会合作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宏观方面——传播理念和传播机制

1.传播理念

对外传播的实践往往取决于对外传播的理念。[6]“一带一路”倡议开展以来,在与中亚地区合作中,一些地区片面热衷于经贸、设施建设,而未重视到中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先行地位。在文化交流合作方面,过度强调短期性质的文化产业化,无法与经贸、设施建设等形成合力。这与长期以来我们形成的“单向灌输”的文化宣传模式有关,忽视了文化传播的能动和互动作用,没有形成凝聚双方文化共识的双向交流文化传播理念。因此,笔者认为在对中亚各国的中华文化传播中,我们要重视分析和研究中亚各国的利益诉求,寻找各方的共同利益。

浙江专员办党组认为,从本质上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预算是政府活动和宏观政策的集中反映,也是规范政府行为的有效手段。预算绩效是衡量政府绩效的主要指标之一,反映的是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工作绩效。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着重解决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中的低效无效问题,有利于夯实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绩效主体责任,推动政府效能提升。加强对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是财政监督队伍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切实履行。

(1)重视分享。首先,以坚持文化多样性共同发展的目标为原则,积极倡导中华文化“走出去”,充分创造机会展开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对话,使中亚各国了解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与智慧,发挥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其次,在与中亚各国的双向互动基础上,重视中华民族世代以来“仁”与“和”的政治文化传统,强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尊重中国文化与中亚文化的差异,与中亚各国和平共处。

(2)凝聚共识。古往今来主导着中亚地区众多国家的是伊斯兰文化,但是随着现代社会文化的渗透和碰撞不断加深,该地区的文化也呈现出了多元复杂性。在此背景下开展中华文化的传播,中方应该转换简单对立的“两分法”思维,增强与中亚各国的沟通和交流,获知该地区众多国家的民意,深刻认知中国文化和该地区文化之间的共同的价值基础和普遍原理,找到二者的交集,这是凝聚共识之基础,亦是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之基础。

2.传播机制

中国文化的中亚传播的机制,其设计应基于人类共有价值的文化内涵,即不同国家、地区、民族都希望拥有,并对自身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内容。相应的文化传播机制建设的策略应包括:(1)以传播人类共同的文化价值为出发点,进而凝聚中亚地区民族文化情感;(2)把维护中亚地区各民族的情感贯穿到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情怀的整个过程之中。

体育馆主体结构钢筋层次多、密度大,特别是在支座处的钢筋更为拥挤,施工难度大。经对各种钢筋连接方式进行比较,决定采用机械连接技术施工。采用机械连接可全天候作业,气候条件影响小,约1.5~2.0 min即可完成一个接头。若采用电弧焊接,一个接头约需10 min,施工效率低,不能确保工期。经综合比较,决定对Φ 22 mm以上的钢筋采用平螺纹连接,现场对钢筋端头加粗,加工成直螺纹。采用这一方法除了能保证工期外,与焊接接头相比,结构钢筋排列拥挤的程度得到降低,易于进行混凝土浇筑。

1.3.1 关怀行为质量评价表[10](caring behavior assessment) 问卷参考Jean Watson设计使用的问卷,Radwin运用此问卷已发表相关文章,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评价表共有22个项目,每个项目分5个等级,分数从5到1分别代表总是、经常、有时、几乎没有、从来没有,请患儿和家属一起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相应的答案并打钩,对护生给予评价。

(二)微观层面——中国文化中亚传播的相关路径

目前茶类胡萝卜素的研究仅停留在描述阶段,且多集中在含量测定、成分分析方面,对茶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的认识仅有大致的轮廓。另外,虽然利用基因组、转录组等手段,筛选了一些与茶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的基因片段,但目前仅有少部分基因得到克隆及功能验证。因此,完善茶胡萝卜素代谢途径及相关基因功能验证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1.加快文化传播的基础设施、搭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

文化的传播与扩散必然需要依赖一定的传播媒介;对外宣传与传播是主权国家对外交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书刊)和新媒体、专业的信息传播工具及非专业性的沟通渠道(如旅游、商贸、留学生教育等),这些不同的手段在对传播过程中虽然发挥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力,但对实现国家的国际战略目标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对中亚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应发挥多元文化交流载体的文化传播作用,充分利用当代文化传播的多样化新型载体,借助中亚各国的互联网、卫星直播、影视、动漫游戏等传播方式的特点,宣传中国优秀文化,扩展中国文化的辐射广度和深度。

2.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品牌建设与创新

2.4 相关性分析 在观察组孕妇中,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阴道微生态状况异常与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呈现明显正相关性(r=0.432、0.384、0.552、0.384、0.392、0.362,P<0.05)。

当前,我国和中亚各国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在此大环境下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基于二者都认同的文化环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融入文化的发展,把经济的发展作为推动文化传播的土壤,构建经济文化二者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深入提升中国文化的传播水平。

(1)要转变文化产业发展的观念。为更快更好的实现“一带一路”的远景目标,就必须要牢牢认清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是文化传播的基础这一事实。要树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和“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并重”的观念,文化产业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下被带动,从而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反过来文化产业的繁荣又助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努力构建出适应中亚地区的文化创意品牌以及相关的教育品牌资源。如:微观层面的文化产品品牌,中观层面的企业文化品牌,宏观层面的城市、区域和国家文化品牌等。教育品牌方面,应加强中国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的运行机制建设,优化其教育资源的配置。[7]

四、结语

中亚五国是我国的重要邻邦,是我国周边外交的重点地区,也是我国实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地缘战略依托[8]。中国与中亚各国在历史上形成的友好关系是今天开展“一带一路”的积极因素。由于中亚国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和传播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应该因地制宜,结合中亚各国不同的宗教、政治和文化背景,按照各国最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使中国文化的传播成为中国魅力的自然表达;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抱着急于求成的想法在中亚传播中国文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追求的不是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持之以恒、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中国古语言:“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我们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云德.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下)[J].现代传播,2005(6).

[2]李宇.新媒体环境下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传播模式研究[J].新闻传播与研究,2015(7):25.

[3]侯迎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报道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科学经济会,2009(1).

[4]焦一强.中国文化走向中亚障碍因素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2013(41):78-82.

[5]张昆.重视国家形象的对外宣传与传播 [J].今传媒,2005(9):7.

[6]马胜荣.媒体要重视“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效果[J].公共外交刊,2015(01):6-11,122.

[7]许华.中国加强对中亚地区传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对外传播,2016(03):40-42.

[8]法赫利.中国与中亚的关系(1991-2011)合作与共赢[D].济南:山东大学,2013:88.

课题项目: 本文为2018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结题成果。项目名称:“一带一路”背景下关中文化在中亚传播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S22。

作者简介: 张欣,女,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

标签:;  ;  ;  ;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