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山区小学科学教育现状探究论文_李敏

偏远山区小学科学教育现状探究论文_李敏

(万源市文教示范幼儿园,四川 达州 636350)

摘要: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偏远山区,科学教育改革路还很长,要追赶国家省市科学教育发展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还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不光是加强自身科学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强对学生科学教育的引领,将科学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导实现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科学与各科全面发展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学素养;偏远山区

人民网二零一七年时有篇文章《小学科学教育开启新时代》曾说,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最关键的要素是科技人才,而科学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途径。2017年1月19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这是自2001年颁布《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16年后,正式发布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由此可见国家对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视。

而小学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并承担着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生发展打好基础的责任。而且一个人在早期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往往是他一生的志趣所在。也许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在这方面取得成就,但成年后会在这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所以早期培养起来的科学素养,及确立起来的对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将对一个人的一生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2]

那么什么是科学素养呢?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知道基本的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以及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并具备一定的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在科学技术日益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今天,科学素养的高低,已经开始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在不断影响和改变国民的价值观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势在必行。

而在偏远山区的我们,如何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如何上好科学课?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偏远山区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

1、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

在偏远山区,教师队伍发展滞后,专业化的科学教师极少,大多都是由其它科任教师兼任,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教育方式方法。

2、科学教育重视不够。

从市教育局、各学校、各班级、各教师家长都对科学教育重视不够。教育局和学校抓教学质量通常都是看主科——语文数学的教学成绩、排名,考情、学情分析,通报科学成绩仅是完成“规定动作”。在班级教学中,科学课都为语文数学教育“服务”;必要时,甚至“牺牲”科学课不上,学生仅背诵科学知识重点。而在家长心目中,学生学好语文数学才是重点,科学课上不上都不要紧,甚至有的文化程度低的家长都不知道有科学课。

3、科学课各教学实验器材配备不足,或成为陈列品。

由于领导的不重视,科学课的实验器材常常配备不足,并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进行实验操作,甚至有的仅有一些基础的教具和器材,仅能供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每个年级科学课中的实验器材也不匹配,在使用传统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下,有些实验竟只能用语言描述。

同时学校缺少配备专业的科学实验室和器材储备室。因科学教育专项资金不足,科学器材一旦配备到位,学校就会把这些设备视若珍宝,对其使用率不重视,只重视其在各种教育检查督导中量化考核的比重。

4、科学教材循环使用,加剧科学课不受重视。

很多年以来国家出于环保节约的目的,科学课本都是每年各班级循环使用是为循环教材。但在实际使用中,各学校各班级并不能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有一本课本。且科学课要在书上的记录表内记录实验现象,勾画重点内容。一句循环教材反而让教师学校增加负担,不得不另外打复印记录表和相关知识点。而有的学校或教师为了节约,为了省事,打复印的记录表都没有,仅在课堂“说说”就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怎能让科学课重视起来?

5、偏远山区科学教育新信息新理念传播慢,跟不上时代发展。

在当前社会,我国已积极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即STEAM教育。但在偏远山区,有几人懂STEAM,或者仅仅是了解STEAM?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还停留在德智体美劳的素质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方式还停留在探索白板的使用,课件的运用,微课的制作使用这些方面。不得不说,我们真是落后一线城市几十年。

二、现状原因分析

1、经济发展制约教育发展。偏远山区多是国家贫困县市,经济发展落后,制约教育发展。教育发展无力,科学教育发展更绵软。偏远山区的人们还在为生存而挣扎,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兴趣,而是为了以后长大能有一碗饭吃,不当文盲。家庭教育投入远远低于日常生活投入。同时教育投入不科学不合理,除了必要的学习用具,学校规定的资料,家长极少给学生准备适宜的课外书,让孩子参加适宜的课外兴趣活动(县市仅有各种培训机构,乡镇什么都没有)。家庭的贫困让教育支出难上加难。

同时,外在环境上,山区教育投入从县市里仅有一座老旧的图书馆就可看出是多么的微薄。学生课后的文化娱乐就是爬爬小公园,逛逛小书店。更多的是上网,游戏,沉迷手机平板网络。外部环境就没有什么学习的氛围,何谈教育,何谈科学教育?

所以,经济发展落后是这一切问题的根源。这也是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

2、留守儿童问题严重,科学教育名存实亡。

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当家庭的成人,孩子的监护人都为生存而忙碌,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更何谈科学教学?

谈到留守儿童,大家想到的就是关心他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他的基本生活情况,再才是对他受教育的情况有所了解。我们何尝想到利用科学教育分散他的精力,让他从中受教育成长起来。

3、学生被动学习,缺乏探究实践精神,且动手能力差。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中宝,家长一手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事物,让孩子缺少发问的机会,和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一不能质疑,二不能实践,孩子们看到科学现象,处于无感状态,如何能提高科学素养,建立科学观念和科学探索精神?

三、解决策略

1、县市政府加强经济建设,提高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教育投入各科比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县市经济不发达,教育也会落后。在挖掘山区县市特色资源基础上,做本地特色经济开发才是出路。当然这也少不了国家政策的引导扶持。

经济发展了,才有资金投入教育。教育有钱了,科学教育发展才能向前走。同时,本地科学教育发展还要因地制宜,创特色,有时效,能切实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2、加强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培养。

不论是县市政府还是学校都应当将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培养作为一个重点。然而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给语文数学等所谓主科教师在培训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给科学教师带来的却是“不平等”待遇。[3]这让想教的不会教,会教的不愿意教。专业化教师的培训不光是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也极大的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软实力,让科学教育不再是文件上的一句空话,而能真正落到实处。

3、加大对科学教育投人,切实改进科学教学设备。

偏远山区小学科学教育不足主要由于教育经费缺乏造成。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多投人资金,购置一些教学仪器和设备,建立正确实验室和保管室,建设提供网络资源,制定相应的科学实验使用保管规章制度。那么在小学科学教育方面的一些困难就会得到有效缓解。

参考文献

[1]2017.02.23 人民网 《小学科学教育开启新时代》.

[2]2017.12.23 乌兰察布教育 《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3]张继军《对当前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基二〔2017〕2号.

论文作者:李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偏远山区小学科学教育现状探究论文_李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