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人民医院 730799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以活血化瘀药救治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治疗方式,而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以活血化瘀法救治,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6.6%,总有效率为9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愈显率62.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以活血化瘀法救治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辨证;活血化瘀;脑出血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由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一个关于我国脑出血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本调仅查选取了6个城市),脑出血的患病率为112/10万,年发病率为81/10万,占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90%,病死率为40%,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最高者[1]。由此可见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脑血管疾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6例均为住院病人,选2006年1月~2008年5月收治的脑出血26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未死亡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33~72岁,平均为49.8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9例,脑叶出血5例,丘脑2例;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15~80ml,其中<30ml36例,选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脑出血病人为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在51.2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1例,脑叶出血4例,丘脑出血5例;出血量均在15~30ml;加用活血化瘀治疗时间为出血后24小时应用。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如静滴胞二磷胆碱0.5g/d,以促进脑功能恢复,口服保护剂尼莫地平20mg/次,每日3次,有颅内压增高表现者选用20%的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血压高者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依那林控制血压,血糖高者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活血化瘀药,基本方为川芎10g,田七5g,桃仁10g,大黄10g,丹参10g,天麻10g,红花6g,水蛭3g,临床随症加减,肝阳上亢加钩藤,石决明、牛夕,阴虚加龟板鳖甲,痰涎壅胜加菖蒲、浙贝、胆南星、竹茹。肢麻加黄七、地龙、土别虫,一天一剂,15天一疗程。?
1.3疗效评估?
是依据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上制定的标准两组患者15天后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并复查头部CT MRI。治愈:意识清楚,无言语障碍,肌力Ⅳ级~Ⅴ级,生活能自理,头部CT、 MRI显示血肿消失或缩小;显效:言语功能,肢体功能明显恢复,生活基本自理,头部CT MRI显示血肿缩小,显效:言语功能;肢体功能明显恢复,肌力Ⅱ级~Ⅳ级,生活基本自理,头部CT示血肿缩小,有效: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减轻,肌力恢复Ⅰ级~Ⅱ级,生活部份自理,头部CT示血肿无明显变化;无效:颅脑神经症状,肌力,生活自理无变化,头部CT示血肿无变化并伴有水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86.6%,总有效率为9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愈显率62.5%,总有效率81.25%(P<0.05).
3.讨论
顾锡镇教授应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出血性中风,他认为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机为血分瘀热,故应以凉血散瘀、滋阴止血为其大法,收效显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犀角地黄汤可能通过抗自由基、抑制炎症、改善微循环等途径治疗脑出血。陈宝贵教授认为出血性中风的病机为离经之血瘀于脑府,瘀血使气血运行不畅,气机失调,瘀阻脑内[2]。故陈教授以化瘀活血、祛瘀生新为治则。陈教授主张在脑出血发病24h内选用既能化瘀又可止血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待发病24h后再加红花、丹参、赤芍等活血药物。王宝亮教授认为针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治疗时应采用益气活血利水法。因为微创术后脑内瘀血已大部分清除,但仍有残留,患者体质本虚,加之术后患者正气更加虚弱,此时患者气血衰少,阴阳失调。所以王教授认为针对此种情况气虚、血瘀、水肿为主要矛盾,治疗上应采用益气活血利水法,拟定益气活血利水汤加减。吴子辉认为出血性中风的病因是在肝肾不足,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加之瘀毒内结,水毒潴留。治疗上应逐瘀毒,力排水毒,使瘀化水利毒解,神机复明。吴老自创逐瘀利水排毒法,自拟逐瘀安脑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逐瘀安脑丸可有效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任继学教授提出了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制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产生的风、火、痰、瘀、虚导致血溢脉外发为出血性中风。基于此基本病机,导师赵建军教授认为出血过程中出现的风、火、痰、瘀、虚等成为"内毒",损伤了脑髓元神,五脏六腑、五官九窍皆损,各种功能活动相继出现障碍。因此出血性中风为"髓虚毒损",治疗时在任老的破血化瘀、泄热醒神、豁痰开窍的基础上要重视填精补髓,并将填精补髓之法贯彻于整个治疗过程中[3]。
通过研究认为,脑内小血管出血后通过自身调节,一般在20-30分钟内出血就会停止,出血半小时形成血肿。另据实验证实,在脑出血发病后6小时进行的脑血管造影中,未观察到造影剂从破裂的血管外溢。用同位素标记的红细胞注入脑出血患者的静脉,在其颅内血肿内未能发现放射性标记的红细胞。近年来血液流变学研究表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存在着血液浓、黏、凝、聚等病理改变。为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提供了客观依据。临床上,急性脑出血患者常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舌质紫、脉细涩等血瘀征象。 早期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可加速瘀血吸收,通畅脉络,缩短病程。脑出血运用活血化瘀药不仅可行,而且行之有效[4]。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开发研究活血化瘀疗法,适时运用活血化瘀中药,能更大程度地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为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是中医理论发展的一次探索,其作用与地位不可忽视。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忽视辨证。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脑出血时,要结合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整体考虑,全面分析。即用活血化瘀中药祛瘀血之标,综合患者体质因素进行辨证论治出血之本,方能凑效明显。二是掌握用药时机。一般认为,脑出血一周后神经元缺血性改变多为不可逆性,故应及早疏通微循环,以保护神经元。据研究,早期脑出血血肿扩大一般发生在24小时以内。出于安全考虑,在发病24小时后使用活血化瘀药为宜。使用活血化瘀药治疗脑出血时,关键是迅速查清患者凝血机制有无异常,一旦查清凝血机制正常,即可运用活血化瘀药。如异常,则在运用活血化瘀药基础上加入补气固摄之药。三是注意药物选择。临床应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灵活选用一些具有化瘀与止血双重作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如三七、大黄、蒲黄、茜草、金边虫、血结、水蛭等。四是不可长期滥用。活血化瘀之品性多温燥,有耗阴动血之弊,且脑出血病人多为素体肝肾阴亏之老年人,药用时应依据病情适时调整,切勿一味攻伐。长期使用,应注意中病即止,以免耗伤机体正气。总之救治中风脑出血患者关键在于平衡阴阳,补虚固摄,醒窍安神,活血通络,统筹兼顾,综合分析,综合救治。
参考文献:
[1]李如奎,赵虹,张云云,等.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5例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6(10):462.?
[2]贾文魁,范江平,蔺寿民,等.不同剂量的复方丹参注射液静点治疗中风急症95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16,26(10):35-36.?
[3]王合森,赵习德.脑出血急性期的活血化瘀治疗研究概况.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11):694-696.?
[4]李文伟,蔡定芳.活血化瘀方药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思考.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9(9):556-558.
论文作者:席慧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2
标签:脑出血论文; 活血化瘀论文; 血肿论文; 血性论文; 患者论文; 率为论文; 教授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