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中县人民医院 四川内江 642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中实施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4月接收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4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临床常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详细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优质护理方法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更加明显,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优质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290-02
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指的是屈氏韧带以上部位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其出血部位指的是十二指肠、胃部、食管、胰腺以及胆等处,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呕血甚至周围循环衰竭等症状,严重时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1]。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病情发展、变化较快,除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外,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本文选取我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对该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共4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32~78岁,平均(55.03±7.74)岁,疾病类型:上消化道肿瘤13例、消化性溃疡21例、急性出血性胃炎8例;对照组患者男27例、女15例,年龄34~80岁,平均(57.05±7.71)岁,疾病类型:上消化道肿瘤15例、消化性溃疡20例、急性出血性胃炎7例。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并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2]:①经检查显示,患者均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本次研究均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②对临床治疗、护理不予配合的患者;③具有意识不清、精神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期间需对患者的心电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护,告知患者多饮水、多休息,若有需要进行适当的补液处理。对患者24h输液量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并予以详细记录,同时要对患者的病房进行清理消毒,开窗通风,确保空气流通顺畅。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情况,一旦发生异常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①健康教育指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比较缺乏,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对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病情发展等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增加疾病预防、发病处理的经验。同时,在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操作时,应提前告知患者检查的主要目的及具体操作过程,从而减少患者对检查的抵触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②饮食指导: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应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制定饮食计划,禁止患者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防止对其消化道黏膜造成刺激。若患者处在急性出血期,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禁食,之后逐渐恢复饮食,根据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制定不同的饮食指导计划。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
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剂量资料(x-±s)表示,t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2.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复杂的特点,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恶性呕吐、呕血及便血等,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临床上除了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外,更需使用合理的护理措施予以辅助治疗,从而确保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
同临床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效果更加明显。优质护理属于临床上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护理措施更加细致化和人性化[3]。除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外,护理人员也应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多数患者在入院后会表现出紧张恐惧、烦躁以及焦虑不安等的负面情绪,甚至不愿意配合临床的治疗,但容易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所以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在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性格特征后对其进行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摆脱心理压力、提高对治疗的信心和临床治疗依从性[4]。在饮食指导方面,护理人员会根据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制定不同的饮食指导计划,若患者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则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在出血停止后的24h~48h后再行进食;若患者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则需在出血停止后的48~72h后允许进食,通常情况下先给予患者流质饮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给予性质为半流质饮食—软食,直至可给予日常饮食,告知患者禁止食用生冷辛辣等含有刺激性的食物。另外,对食管胃底静脉破裂患者可在出血停止后的48h后给予其富含高热量和高纤维的流食,并要求不可过量食用含有蛋白质、钠等物质的食物[5]。本文以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对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常规护理组更短、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可能性更低、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P<0.05),由此可见,临床上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的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干预进行临床护理的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玉华.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2):224-225.
[2]潘亚娟.优质护理模式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0):237-238.
[3]徐红梅.优质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外医疗,2016,15(11):122.
[4]王丽,张艳玲.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1):162-163.
[5]张秋艳.优质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7):3528-3528.
论文作者:马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患者论文; 消化道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饮食论文; 满意度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