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效果体会论文_李凯

(宁安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宁安157499)

【摘要】目的:研究在行根管治疗术患者中采取不同修复方式给牙根抗折性能带来的影响。方法:参考不同修复方式将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4例行根管治疗术患者进行分组,A组术后不修复(n=9例),B组术后树脂直接填充修复(n=8例),C组术后树脂嵌体间接修复(n=9例),D组术后树脂填充且实行固位纤维冠外保护(n=8例),观察A组、B组、C组、D组四组样本组间数据差异。结果:数据研究显示,A组行根管治疗术患者的牙根抗折性能对比B组、C组、D组,统计学数据参考意义显著(P<0.05);D组行根管治疗术患者的牙根抗折性能显著低于A组、B组、C组,统计学数据参考意义显著(P<0.05)。结论:将不同修复方式应用于行根管治疗术患者均可获得显著作用,但树脂填充且实行固位纤维冠外保护更具优势。

【关键词】根管治疗术;不同修复方式;牙根抗折性能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332-01

随着近年来不断普及根管治疗技术,且因社会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也随之增加牙折裂患病率[1],是导致牙齿丧失的关键因素。根管治疗后患者患牙因失去牙髓营养供应,会增加其脆性,同时改变机械性能以及物理性能,与正常牙相比较,牙折裂发生概率显著提高。现报道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4例行根管治疗术患者的修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数据统计纳入的34例样本均选自2014年8月至2017年8期间本院收治的行根管治疗术患者,分组依据为不同修复方式,A组纳入9例,男女4:5,最大年龄47岁,最小年龄20岁,中位年龄(33.54±2.54)岁;B组纳入8例,男女4:4,最大年龄48岁,最小年龄21岁,中位年龄(33.98±2.87)岁;C组纳入9例,男女5:4,最大年龄46岁,最小年龄19岁,中位年龄(33.21±3.87)岁;D组纳入8例,男女3:5,最大年龄46岁,最小年龄19岁,中位年龄(33.66±4.54)岁;验证A组、B组、C组、D组四组行根管治疗术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统计学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选取法国赛普敦公司研发的美松根管治疗套装、天津达雅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引发的牙胶尖、美国3M公司研发的3MP60树脂;法国碧兰公司研发的Biosplint固位纤维及粘接套装;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齿科材料厂研发的白色自凝牙托粉液;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研发的医用橡皮膏;美国Bisco公司研发的VIP光固化灯;深圳新三思材料检测有限公司研发的万能试验机;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CU420型恒温箱;将行根管治疗术后不修复治疗应用在A组,将行根管治疗术后予以树脂直接填充修复应用在B组,将行根管治疗术后予以树脂嵌体间接修复应用在C组,将行根管治疗术后予以树脂填充,且固位纤维冠外保护应用在D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A组、B组、C组、D组行根管治疗术患者的牙根抗折性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中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涉及的34例行根管治疗术患者所有临床数据,A、B、C、D四组行根管治疗术患者的牙根抗折性能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行t检验,P<0.05,统计学具有显著数据参考意义。

2 结果

A组行根管治疗术患者的牙根抗折性能对比B组、C组、D组,t为19.5990/47.5646/66.2776,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存在;D组行根管治疗术患者的牙根抗折性能显著低于A组、B组、C组,t为7.9844/46.17792/66.2776,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存在

表1 比较A、B、C、D四组行根管治疗术患者的牙根抗折性能

 

3 讨论

在对患者实行根管治疗之后牙折裂是十分常见的并发症,最为常见的就是上颌第一前磨牙[2]。牙折裂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解剖生理因素,深窝沟裂隙与生长叶融合线属于比较薄弱的牙体结构;年龄因素,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加,会降低牙齿有机成份,增加无机成分,进而提升牙齿脆性;牙合力因素,如果发生不均匀磨耗、薄壁弱尖以及过陡牙尖等现象也会增加牙隐裂发生率[3];医源性因素,操作人员因不熟悉牙体解剖形态,不能合理的进行预备根管以及磨削牙体组织进而促使牙折或者牙隐裂[4];此外,在治疗牙髓尖周或者牙齿因龋坏中将较多牙体组织去除构成薄壁弱尖,促使髓牙丧失相应的营养,组织发生变脆的现象,进而导致牙折。

本次数据统计表示,A组行根管治疗术患者的牙根抗折性能(21.54±0.39)对比B组(17.87±0.38)、C组(10.85±0.55)、D组(8.98±0.39),统计学差异显著存在;D组行根管治疗术患者的牙根抗折性能(8.98±0.39)显著低于A组(21.54±0.39)、B组(17.87±0.38)、C组(10.85±0.55),统计学差异显著存在。在张丽芸[5]研究的160例口腔疾病患者中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成四组,即为,A组、B组、C组以及D组,A组不修复,B组树脂直接填充修复,C组树脂嵌体间接修复,D组固位纤维冠外保护与树脂填充,A组牙根抗折性能(22.04±0.1.42),B组牙根抗折性能(18.92±1.82)、C组牙根抗折性能(10.92±1.63)、D组牙根抗折性能(9.73±1.64),表明,A组牙根抗折性能最差,虽然B组修复之后可提升牙根抗折性,但无显著改变;C组与D组患者的牙根抗折性能变化差异显著。相比较A组与B组,C组与D组患者的牙根抗折性能更高,具有显著对比差异存在。证实,树脂填充修复与固位纤维修复联合应用可获取较好的牙根抗折性能。

综合以上结论,将树脂填充且实行固位纤维冠外保护应用于行根管治疗术患者中相比较其他修复方式优势更显著。

参考文献:

[1]霍永红, 刘党利, 赵艳英,等. 桩冠修复后牙根组织抗折强度研究[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7(6):513-516.

[2]林天赐, 粱翠云, 黄达鸿. 根管治疗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3(11):1682-1684.

[3]齐鲁, 王星, 马俊玥,等. 热牙胶充填行不同桩核系统修复后牙根的抗折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38):6167-6172.

[4]武竞业, 陈欣. 嵌体修复和树脂充填辅以固位纤维冠外保护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J]. 医学综述, 2017, 23(6):1242-1245.

[5]张丽芸. 根管治疗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16):61-61.

论文作者:李凯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根管治疗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效果体会论文_李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