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纯粹的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已经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崇尚自然、简约、可持续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在建筑设计中也更加的呼吁增添自然因素,回归自然,社会的需要催生了当代建筑的发展进步,相继涌现出了一系列的新材料、新技术、新风格、新理念,在各地出现了许多洋溢着浓厚自然要素、田园气息的新的建筑作品、类型,面对建筑创作的繁荣,如何在设计方法和理论方面进行有效思考和总结,进一步深化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自然要素认识成为当前必须面对的任务。本篇文章对建筑设计的自然要素进行了多方面探讨,更是基于建筑设计要素的思考和对自然要素的相互影响及综合分析,巧妙的从风、光、水、木、土5个方面进行了结合,全方位的退建筑自然要素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和具体运用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建筑设计;自然要素;时代要求;生活需要
引言:近年来,泥石流、沙尘暴等各种类型生态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肆虐,给社会环境、生物健康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各种类型的生态灾难都对建筑产生了影响,如何有效的降低对建筑的影响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在建筑中有机的融入自然因素,提高建筑自身的自然水平更能提高对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免疫能力,因此,社会倡导在建筑中融入自然因素。“有求必有应”,近年来,随着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增多,在建筑行业出现了大量的带有浓郁自然气息的建筑作品,与以往的纯粹钢筋混凝土不同,这些建筑作品大量应用了最新研究出的新的材料、技术、风格、理念等,融入自然要素的建筑也深受欢迎,从来有效促进了该种特色的建筑的发展,建筑中融入自然要素包括的内容相对广泛,只有把风、光、水、木、土等多种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对在对建筑中如何融入更多的自然要素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在建筑中融入自然要素的时代背景
随着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丰富,高楼大厦、高速公路等成了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然而,很多地方出现了烟筒林立、浓烟密布的现象,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很多地方产生了各种类型的疾病,因此,人们不得不面对生态危机带来的各种问题。生态危机是全球性问题,涉及到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说到底,生态危机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的,以森林为标志的绿色环境大面积减少,广泛的开垦湖泊、草原追求耕地面积、大量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拔地而起……这些都严重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在生态危机面前,人们需要重新审视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重新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才能有效解决生态危机。
二战结束,在欧美、亚洲国家涌现出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口大量增长后的居住问题,但是,现代建筑在给人们带来舒适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空调病”、“富贵病”、“冰箱病”等,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太缺少自然元素。审视当下的中国,各地楼房建设如雨后春笋,人们大量购买楼房用来居住,办公在楼房,居住在楼房,节假日宅在楼房,“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当下整个社会的疑问,人们需要在赖以生存的环境尤其是建筑环境中增加自然因素,更好的与自然贴近。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蹈欧美国家的老路,找到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恰当的平衡点,才能实现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自然要素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一)自然要素与建筑要素的关系分析。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学逐渐成长为一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在建筑设计之初,如何协调好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往往对建筑的优劣产生非常重要的关系。建筑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居住,后来,随着阶级的出现,逐渐成为了地位的象征、精神的象征,建筑的要素也逐渐增多起来。世界范围内,经济因素在建筑中的影响表现的非常明显,例如巴黎、纽约、悉尼等众多标志性建筑无不体现了经济的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近代以来,政治因素也逐渐上升为重要影响因素,例如,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在北京相继兴建了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等一大批有政治影响的建筑,这些标志性建筑是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结晶,这些建筑气象万起,气势宏大,极大的振奋了那个时代的人心。无论什么建筑,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外形结构,地质怎样,气候如何……这些都构成了影响建筑物外部环境的因素。在所有的要素中,自然要素是外部环境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虽然世界范围内分别建成了许多标志性建筑,但是都存在着千篇一律的弊病,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其特殊的风土民情,自然景观,由此可见,自然要素对建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二)影响建筑的最主要的自然要素。根据在建筑中的重要性,可以把自然要素分为3类,(1)自然生态元素。人们可以通过眼睛、鼻子等感觉性器官看到,设计师在建筑中有机的布置假山、绿地等,还包括光影、风等自然生态元素,这些要素最直接的表现在人们面前。(2)自然过程性元素。自然过程性元素的体现相对隐晦,不直接,主要是在时间层面体现着自然的有机特性,例如,随着建筑周围绿化苗木的生长,绿化苗木构成的自然要素主要体现在树形的增长,颜色的变化……还有金属类器物的锈蚀、热胀冷缩等,通过深入挖掘自然过程性元素,可以极大的丰富建筑中的自然元素。(3)自然意象性元素。为了满足人们更高的视觉和精神需求,设计师开始探寻自然的意象层面,主要是借助信息化、工业化的技术手段,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把抽象的自然元素借助各种技术手段更好的表达出来。然而,无论何种形式的自然元素,综合来说,对建筑影响最多的还是风、光、水、木、土等5中元素,这些元素贯穿到建筑的各个方面,始终对建筑保持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在建筑设计中,只有充分的考虑好这5种元素,有机的穿插融合,恰当的升华提升,才能保证建筑的自然性,也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
三、自然要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一)自然要素与建筑设计构思。(1)作为场地利用要素的设计主线。不论何种类型的建筑,都是与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融合的,无法单独存在,在建筑的产生过程中,建筑周围的习俗、环境、地质、水文、地形等都会对建筑产生影响,有的影响是直接的,有的影响是间接的,在建筑设计之初,自然要素往往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对象参与到建筑设计中。(2)作为模拟对象的原型参与。从建筑的起源说,建筑就是模拟了鸟巢等自然元素,原始人居住在类似鸟巢的建筑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建筑水平也逐渐提高,但是在本质上都存有非常明显的模拟特性。
(二)自然要素与中庭的关系。中庭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室内空间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建筑中庭中的自然要素作用经过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1)作为尺度参照而存在,中庭中设置自然元素,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自然气息,心里体验也会更加舒适。(2)丰富空间层次,柔化空间分隔。自然元素的融入,可以让室内空间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更有意境和人情味,大大缓和了干巴巴的室内建筑带来的生硬感。(3)连接室内空间,使其相互渗透,在中庭中融入自然元素,可以在室内空间中创造非常好的流动性和模糊性,中庭、自然元素就非常自然的成为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
结束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生态危机的出现,人们对在建筑中更好的融入自然元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篇文章主要是从时代背景、自然要素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自然要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对建筑中融入自然元素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将更好的推动今后建筑的可持续发张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兰波,李兵.浅析风景建筑设计中的自然景观要素[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61-62.
[2]杨开荣,李桂文.论工业园区建筑组团中自然生态要素的运用[J].工业建筑,2014,10:5-8+12.
[3]赖德霖.构图与要素——学院派来源与梁思成“文法—词汇”表述及中国现代建筑[J].建筑师,2015,06:55-64.
论文作者:郭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建筑论文; 自然论文; 要素论文; 元素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生态论文; 因素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