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智能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_商振,刘佳,冯辉,马剑

输电线路智能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_商振,刘佳,冯辉,马剑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供电公司)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网络技术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电力工程方面的建设,也开始由传统的输电线路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目前我国在输电线路智能化建设方面经验不够,有些问题值得继续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输电线路智能化建设现状,探讨相关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输电线路;智能化;现状;对策

输电线路的智能化,是未来我国输电线路发展的大方向。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的电网普及率大大提高了,但由此而引发了很多输电线路的管理问题。智能化输电线路的出现,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电力企业的输电效率,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下面,笔者就输电线路智能化建设的有关问题,做一些有益的讨论。

一、输电线路智能化建设的意义

在我国电网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电网的扩张,输电线路的总量猛地增加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工作人员的总量也增加了,这使得电力企业的人力成本大幅增加。不仅如此,由于我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特别是在一些山区和偏远地区,输电线路的维修费用、维修时间等是一个大问题。电力企业面对以上的情形,出现了电网迅速发展与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的矛盾,同时,使得企业的利润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大化解了这个矛盾,使电力企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由此可见,互联网技术与电力行业的整合,是我国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而在我国逐步推行输电线路的智能化,则可以说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进行输电线路的智能化,将会解放我国的生产力,极大地促进生产社会程度的提高。在智能化管理系统下,只需少量的工作人员就可以控制输电线路的建设、维护和更新等。不仅如此,各大电力企业的供电效率、供电总量也会大幅度的增加,从而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输电线路智能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在线监测方面

在国家电网的推动下,电力企业按照“两级建设三级应用”的原则,对输电线路进行广泛的在线监测。由此可见,国家电网把在线监测作为智能化输电线路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对待。但从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在线监测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各个监测系统还没有完全实现网络信息共享,且监测系统的集成化程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某些地区的工作人员不能及时解决当地的输电线路问题,而由于其他监测系统不能获取该地的输电线路信息,就很可能导致当地的电力不能正常供应,影响当地企业的生产活动。而且,在监测终端集成化程度较低的情形下,现场的安装和拆卸工作很不方便,使输电线路的安装进度大大降低。

再者,在线监测系统的信息传输能力有待提高,否则,由于信息传输速度太慢,也会使得通信成本大为增加。而且,就监测系统的维护现状来看,很多操作步骤还不是很规范,一些监测信息未能充分利用。所以,在线监测系统还不是很完善,电力企业应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优化,提高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信息管理方面

在输电线路进行智能化更新的同时,管理人员在信息管理上也相应的采取了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借助于国内的电网应用管理系统,能够查询相关地点的监测信息,这相比于以往的人工管理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整体看来,其中的信息采集工作、信息统计工作等,操作步骤比较繁琐,而且,管理人员也很难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掌握监测系统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不能及时的维护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此看来,企业还需完善信息管理方面的内容。

(三)运行维护方面

在运行维护上,电力企业主要通过智能巡检来进行。主要的智能巡检技术就是GPS智能巡检仪等。不过从实际巡检情况来看,大多数单位采用的是离线巡检模式,很难做到对输电线路的实时监控[1]。由此看来,智能巡检还有很大的发展完善空间。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单位、企业由于实际工作的需要,为了保证电力的正常供应,它们还会采用小型无人机进行输电线路巡检。但这种巡检手段由于飞行条件、三维技术等的限制,还不能进行常态化的巡检工作。还有部分企业正着手研究巡检机器人,但该项技术尚处于试验、试运行阶段,而且成本非常高。

三、输电线路智能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一)提升在线监测技术

从前文论述可以知道,在线监测系统首先要进行监测信息的网络共享。在网络共享的条件下,监测设备就能将输电线路上的危险点,通过网络信息反馈给管理人员。同时,监测系统还能将输电线路的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的反映,管理人员只需要通过可视化界面,就能看到输电线路的危险点所在地,从而能够实现远程会诊。其次,提高监测系统的集成化程度。这能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安装输电线路的效率。而且,在集成化程度提高之后,输电线路还能监测各种数据信息,例如,线路的运行状态数据信息、线路的运行环境数据信息等。再者,工作人员通过这些监测信息,就能借助于GPS导航系统,对损坏的输电线路及时抢修。

(二)抓好地理信息管理

在信息管理工作中,主要是地理信息的管理,有效的地理信息管理工作,能大大简化信息的采集和统计工作,提高管理信息的效率,使电力企业在智能化信息管理上再上一个台阶。具体来看,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步骤。第一,建设地理信息收集平台。在平台的协助下,信息的采集工作就非常方便。这个平台的建设可以借助于卫星地图和矢量化地图,同时,将实际的坐标图与卫星地图、矢量地图对应上。管理人员在接到不同用户的请求时,可以通过调节图层,来达到采集不同信息的目的。第二,通过杆塔设备建立输电线路三维模型。企业在通过无人机进行巡检时,便可以观察三维模型地图来调控无人机的巡检状态。

(三)加强运行维护工作

首先,可以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将GPS智能巡检仪和GPS导航系统结合起来。管理人员只需要打开GPS导航系统,就能进行智能巡检。而且,由于GPS能够进行实时定位,因此,巡检员能在线采集信息,随时发现输电线路中存在的问题,使运行维护工作能顺利开展。其次,可以对巡视人员实行轨迹追踪。因为某些地区,即使借助于GPS也无法获取相关信息,而且,也不适宜采用无人机进行巡检。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用追踪巡视人员足迹的策略。一方面可以掌握巡检地点的输电线路信息,另一方面也能确保巡检人员的安全。最后,在企业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加大无人机、巡检机器人的投入量。因为无人机的机动性较强,对于一些危险地带,可以代替巡检员的巡检、维护工作,以降低输电线路的维护成本,同时保障巡检员的生命安全。

结束语

本文首先就输电线路智能化建设的意义做了一些论述,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之后,笔者针对当前我国输电线路智能化建设的现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一番分析:第一,在线监测方面;第二,信息管理方面;第三,运行维护方面。对于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笔者给出了与之相对应的建议,希望能给输电线路的智能化建设带来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逸群,郭晓飞,赵元林等.输电线路智能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C].//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2:1-4.

论文作者:商振,刘佳,冯辉,马剑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  ;  ;  ;  ;  ;  ;  ;  

输电线路智能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_商振,刘佳,冯辉,马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