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胡红

浅谈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胡红

长江大学医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0

摘要:全面质量管理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管理界公认为是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它渗透于现代管理之中,适用于所有领域,同样适用于医院医疗工作乃至护理工作。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对于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及效率十分重要。

关键词:质量管理;护理管理;应用

前言:护理管理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医院的基础护理质量、等级护理质量及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均显著提高,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提高护士的基础理论水平和岗位技能水平,提高护士长工作水平,提高病房管理水平和临床科室特殊单元管理水平,提高护理管理效率,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1.国内护理管理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外护理事业的经验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和医院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在积极探索与国际先进护理管理模式接轨的道路,医院管理质量尤其是护理工作质量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重视。现代护理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人与事相宜,以达到人、事、职能效益最大化。在护理实践中,用先进的护理理念引导护理人员转变观念,凝练护理人员的职业精神,构筑提高质量的内在素质,规范护士工作的行为标准。

目前,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已被众多护理管理者用于护理质量控制、评价与实践中,许多医院相继实行了全员性、全面性、全过程性的“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在思考和尝试运用新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全员、全部门都成为质量管理的直接参与者,把服务质量作为医院追求的最高目标。

2.当前我国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合理充足的人力资源的利用是保证整体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实施整体护理,建设模式病房,究竟要配备多少护理人员才能达到要求,目前尚无统一的数字标准。我国护理人员极度缺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床护之比,在美国为1:1.6,法国为1:1.2,日本为1:0.9~1.2,芬兰为1:1.2。1978 年,我国卫生部规定护理人员应占全院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0%,医护之比为1:2,床护之比为1:0.4。然而现实情况远非如此,各科室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尽可能缩减人员编制,由于人员严重缺编,致使护理人员只能完成一些治疗性措施的落实,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整体护理实质性工作内容,影响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整体护理的开展。这也是影响整体护理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2 管理缺乏激励机制

当今,随着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以及病人需求的提高,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压力,同时,护士的科研需求较难得到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些护理管理者观念陈旧,工作方法僵硬,无法为护士工作营造更多思考和创新的空间,挫伤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2.3 护理质量管理标准滞后

护理管理标准主要是对医院内部诸多护理管理事项所作的质量规定,也是护理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活动的依据,护理管理标准主要有:①人员管理标准:如人员编制标准;人员培养、使用标准;职业道德及服务质量标准等。②工作标准:为实行责任制而建立的工作标准,是对人的行为的约束。包括职责、权限、工作程序、质量要求、检查、考核等内容。③物质、设备管理标准:如病区环境管理标准、药品、器材管理标准等。

3.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护理人员的影响

3.1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

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是将护理管理目标落实到每一位护士身上,调动护士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实现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最终目标。研究表明,素质考评对护理人员的礼仪、修饰、服务态度、对自身发展的需求、技术操作、理论考试实施前后有较明显的改变,促使护士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更好地树立自身的职业形象,追求自身护理职业生涯的成就。

3.2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建立临床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的影响

临床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是对临床护理活动较全面的一个标准体系,是护理人员遵循的准则,也是护理质量管理者遵循的标准。过程质量评价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素质、病房管理、特殊单元、技术操作、护理文书、基础护理与等级护理、健康教育质量、服务态度等。在评价标准制订时尽可能用定量指标来评价。无定量指标时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定性指标,既注重达标,又强调达标以上的比较,做到科学、客观地评价。

3.3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护理人员行为的影响

全面质量管理是建立起医疗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达到最佳的卫生服务效果,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人群的健康需求。符合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用数据说话标准化的观点,充分调动了护士长及广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使护士长能保持持续高涨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护士长的质量意识,增强了竞争意识,形成了在竞争中求发展的良好局面,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病人的满意率。通过客观、细致、全面的评价,使护理工作做到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全员参与,人人负责。合理地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即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运用竞争机制激发各个子系统做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能克服其惰性、依赖性、盲目性,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功效,推动系统的有序演化,通过竞争各子系统固有的差异和优劣都充分地暴露出来,形成了优胜劣汰的格局,并进一步推动优者更优,劣者向优者转化,从而形成一种最佳的秩序,具有活力的有序结构,最优地实现管理目标。

结语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在护理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应做到以护士为中心,以关心和信任护士为前提,运用激励理论,做到精神与物质奖励并存。对全院护理人员实施星级服务管理,结合各科不同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量化考评标准,根据护理部、科室及病人三方面的阶段性综合测评,对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和激发护士工作热情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策.泰国护理管理工作见闻[J].护理研究,2004,18(8A):1405.

[2] 李亚洁,王丽姿,王秀岚.ISO9000 标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在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2):916.

[3] 廖丽琼,罗紫霞,刘宝华.ISO9001标准在护理质量控制程序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2):183-184.

论文作者:胡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4

标签:;  ;  ;  ;  ;  ;  ;  ;  

浅谈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胡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