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条件也已经有了明显改善,当前民众对于我国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这种社会发展趋势,许多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推动素质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基本能力。但结合实践发展现状来看,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不高,部分学生也并不具备相应的基本能力。
关键词:六年级语文;写作教学;方法探析
引言:
六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了独立意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应该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引导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而语文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科目,他们在小学的学习状况也会关乎到未来的发展。本文将结合小学六年级写作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寻找到提高同学们基本能力的重要方法。
一、当前六年级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语文教学不只包括阅读、背诵练习,还包括写作练习,教师必须要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基本能力,这样才能帮助他们真正学好语文。但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许多老师的授课效率并不高。首先,大部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重点讲解的是课文、重点检查的是背诵,这种问题可能会导致同学们忽略了作文的重要意义,更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其次,部分老师在作文练习的过程中,主要是结合试卷上的题型开展教学,这种单一化的授课模式可能会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最后,六年级的作文需要同学们引用相应的素材,还需要他们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但许多同学并不知道如何将日常生活以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更不知道如何有效应用这些生活素材。
二、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开展情境化教学
想要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老师必须要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学习思维以及探究兴趣,这样才能够真正推动他们的长远发展。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为例,其中有一项名为“变形记”的写作练习,老师们在引导孩子进行作文练习前,可以先以“变形记”为中心话题,设计相应的情境。首先,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先公布这一中心话题,再将班级上的同学划分为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由同学们商定出关于变形计的有关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老师需要为同学们划定相应的表演情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讨论、演绎这些情境,如少年的变化、家里的一些工具变化等。这样不仅能够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还能够引导他们发散思维。最后,同学们要共同表演这些情境,并结合表演内容进行作文练习。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同学们认识到作文的魅力,还能引导他们提高探究兴趣。
(二)巧用生活素材
想要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帮助他们使作文内容不再空泛,教师必须要引导同学们发现教材内容与实践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巧用生活素材,并让他们明白日常生活同样可以应用到作文中。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爸爸的计划”这篇习作例文时,就可以帮助同学们学习一些写作技巧。这篇例文主要是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通过描写爸爸的计划,表达出爸爸对家庭的热爱,以及自己对父亲的尊重。教师在讲解这篇例文时,就可以帮助同学们学习将日常生活引入到作文中的方法。从题目入手,同学们可以发现此篇例文是从生活小事入手的,这样能够帮助同学们切题。从写作方法入手,文章中引用了一些感叹句和比喻等修辞方法,这样能够帮助同学们的写作句式更加多元化。而为了帮助同学们积累写作素材,教师也可以为同学们布置写日记、写周记等课下作业。
(三)阅读与作文相结合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仅能够帮助同学们拓展知识,教师更可以利用这些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写作方法。每个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需要重点讲解课本中的文章,而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整合课文中的创作优点,以此来帮助同学们提高作文成绩。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中《只有一个地球》和习作练习“学写倡议书”为例,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涵,是希望唤醒人们保护地球的意识。而学写倡议书,教师就需要引导他们结合这篇课文,学习如何利用生动的语言唤醒环保意识、如何结合现状描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总结:
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开展情境化教学、巧用生活素材、阅读与作文相结合等方法,不仅能够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探究兴趣与写作能力,进一步推动他们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淼. 小学六年级学生自主写作调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7.
[2]任园园. 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的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7.
[3]秦丽. 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究[D].扬州大学,2018.
论文作者:陈小英
论文发表刊物:《学习与科普》2019年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6
标签:同学们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情境论文; 过程中论文; 课文论文; 方法论文; 《学习与科普》2019年4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