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_谷晓静

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_谷晓静

石家庄平山县中山医院 0504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焦虑、抑郁情绪较之前显著改善,对照组护理前后心理负面情绪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骨折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骨折是临床中的常见病,是指患者骨头或者骨头结构出现完全性或者部分性断裂,好发于老年人和儿童群体,在中青年中也常有发生,多数患者为一个部位骨折,也有少数患者属于多处骨折。对于骨折患者通过规范化的临床治疗可恢复其肢体功能,然而仍有少部分患者可能留下后遗症[1]。骨折患者康复时间较长,一方面需要给予患者科学治疗,另一方面还需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特别是由于骨折患者患病后容易产生焦虑、担忧等负性情绪,因此做好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将分析对于骨折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8月诊治的骨折患者86例作为此次的观察样本,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依次纳入到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包括患者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19~72岁,平均(46.3±0.4)岁。对照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18~73岁,平均(45.8±0.6)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常规线性资料对比具有高度的均衡性,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包括患者的基础环境护理、健康宣教、并发症护理以及病情观察等;而观察组患者则在该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方式如下:(1)健康教育:骨折患者多数存在担忧心理,担心骨折后留下后遗症肢体功能受到影响,因此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对于此类患者需要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详细向患者讲解骨折疾病的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效果,向患者讲解手术或相关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患者对于自身骨骼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方案的认知,从而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引起的负性情绪,帮助患者重新树立康复信心,提高其依从性;(2)心理疏导:骨折患者在长时间康复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对此类患者在护理中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对于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并分析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根源,运用护理技巧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在与患者沟通时应坚持攀谈为主和询问为辅的基本原则,避免充满目的性的对患者进行调查,避免引起患者的反感并增加其焦虑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同患者进行交流时,注意保持语气平和,使患者能够对护理人员充满信任感和好感,同时充分发挥医疗服务主体的积极作用,帮助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尽快排除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3)家属支持:骨折患者治疗期间应该充分发挥家属的积极作用,引导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陪伴和鼓励,使患者能够感受亲情的温暖与支持,从而树立康复信心。

1.3评价指标

(1)应用SAS心理焦虑自评估量表和SDS心理抑郁自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实施评估;(2)应用SF-36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0~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7.0处理,均数±标准差用()表示,实施t检验,将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为(46.26±3.95)分,SDS评分为(44.69±4.17)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为(46.51±4.02)分,SDS评分为(44.06±3.65)分,两组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为(30.02±1.24)分,SDS评分为(31.06±1.02)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38.92±1.62)分,SDS评分为(37.54±2.03)分,两组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SF-36量表评分为(67.16±5.24)分,对照组为(68.03±4.26)分(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F-36量表评分为(91.21±6.28)分,对照组为(76.94±5.61)分,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骨折患者发病后即骨折部位存在疼痛、肿胀、瘀斑等情况,患者肢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容易产生心理负性情绪,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2]。目前临床中对于骨折患者通常采取复位固定以及功能锻炼等方案,主要目的是促使其肢体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恢复,然而治疗过程中容易忽略病人心理状态,不利于患者骨折康复以及生活质量提升[3]。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着重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加强健康教育,纠正患者错误认知以及提高其对于自身疾病和治疗方案的认知程度,确保患者能够积极有效配合。通过进行心理疏导,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同时充分发挥患者家属的积极作用,使患者重新树立康复信心。研究结果提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更优,并且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这表明,通过采取心理护理干预一方面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这对于促进骨折患者康复以及提高医院整体业务服务水平等也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4]。

综上所述,对骨折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美玲.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后抑郁焦虑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0):61+65.

[2]赵玉瑾.分析心理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7):109+117.

[3]宮颖.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后抑郁焦虑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7,30(04):918-920.

[4]张静.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后抑郁焦虑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8):7619+7622.

论文作者:谷晓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_谷晓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